023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谬年 > 第41章 儿时的记忆

第41章 儿时的记忆(1 / 1)

赵家坡上唯一的外姓就是张家两兄弟,听说是分田写地的时候分到坡上来的。老大张必全已经死了,大儿子一家去了广东,老伴和小儿子仍然留在坡上相依为命。老伴姓唐,按照辈分赵路得叫张必全“表哒哒”,叫他老婆“表奶奶,“表奶奶””跟“培大汉”的老伴同姓,按说又是家门,又住得这么近,整个屋场都没有多少人了,两个人应该走得很近,但偏生她们性格不和,倒不怎么来往。小儿子张兵有哮喘,四十多岁了,是个老单身汉。现在政策好,老母亲每个月有一百多块钱的低保,儿子每个月有一千多块钱的残疾补助,母子俩的温饱就不成问题了。
老二叫张必禄,他们一家早就搬走了,赵路小时候对这家人就没什么印象,他只对张必全印象深刻,那是个老色棍,还是个有点文化的老色棍。有一次他们两个放牛放到一起去了,两个人都把牛拴在树上,让它们自己吃草,一老一少就躺在光溜溜的石板上晒太阳。张必全笑扯扯的对赵路说:
“八斤,你既然都已经读书了,我就考考你,我写几个字,你把这几个字凑成四个字,连起来就是一句话,看你行不行?”
小娃儿天生就是争强好胜的性子,哪有不行的?
老家伙捡了一个石子,就在石板上写了“广、林、毛、非、女、子、千、八、日”九个字。
赵路很快就凑出来了,他也捡了个石子,在石板上写下“麻毴好香”四个字,但他不知道“毴”字怎么读,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抠了抠脑壳,指着“毴”字问:
“表哒哒,这个字啷个读?”
张必全洋洋得意的说:“来,表哒哒教你,跟我读——”,他用石子指着那四个字,一字一顿的读了起来:
“麻——毴(pī)——好——香——!”
赵章恍然大悟,原来大人们常说的“麻pi”就是这两个字!
其实“毴”的正确读音是“bi”。但是四川人口里说出来的都是“pi”。这个字相当生僻,其实字型并不复杂,使用频率非常高,但是学校是不会教这个字的,后来赵路学了《大学语文》,都没有学到过这个字。中国人都会说这个字,但会写的估计没有几个。张必全,一个在农村生活的人,会写这个字,成年后的赵路都觉得奇怪。
老家伙读了一遍,就凑拢来神神秘秘的问:“香不香?你闻过没得?”
搞得小赵路满脸涨得通红。
香不香的,赵路不知道,尽管成年后的赵路睡过好几个女人。
杨家梁上只有赵章兴和赵章志两户人家了,他们是亲兄弟,但也是性格不合,两家的来往还没有跟赵路奶奶家的来往多。杨家梁上原来是个大屋场的,三面都建有土坯房,形成一个“凵”字,中间是个大坝子,坝子下面还有一户人家,上上下下住着十几户人家,比老屋里还要热闹些,赵路小时候就喜欢跟着大人来这里,小娃儿都是喜欢往热闹的地方凑。
赵路记得事的时候,“胡子大叔”一家就是住在“凵”字左边那个角落里,紧挨着赵章兴家。“胡子大叔”的妹妹,赵路喊作“青山幺姑,”就是从这个屋里嫁出去的,她出嫁时,小赵路作为娘家人,还跟着幺爸一起去送了她。结婚那天发生的一件事他一直记得:陪嫁床是请老屋里“培大汉”的大儿子赵保林人送外号“林木匠”打的,不知道是不是得罪过“林木匠”,那张床被抬到婆婆家里,怎么拼都拼不好,还找了当地的木匠来,都没有搞定,后来派人专门把“林木匠”请去,才把床拼好了。这个事就像民间故事一样,其实民间故事本来就发生在民间,如果有文人把这个事记载下来并适当的演绎,几经流传,说不定也以后也能成为民间故事呢。
穿过坝子,走过一条山沟,山梁那边的平地上还有一个屋场,叫“付家樘”。付家樘原来也很热闹,不亚于杨家梁上。这里还有一所村办小学,就叫“付家樘小学”,小学还负责扫盲任务,赵路的姑姑就是在这里脱盲的。现在这里只有三家人了,赵章付一家,赵章海——被称为“海老师”一家,还有一家好像性格孤僻,不怎么跟人来往,所以赵路也不记得这家的叫什么。
赵章付的儿子赵保军在外打工多年后回老家来办起了养猪场。赵保军的老婆原来是嫁到三队的,按照辈分是赵保军的婶娘。后来这婶侄俩勾搭上了,赵保军就带着婶娘跑了,两个人在外打工多年,风声过去了,前几年才回到坡坡上来,办起了养猪场。要说如今这坡坡上最热闹的也就是他们家了,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海老师”叫赵章海,以前在付家樘小学教书,如今在大队当会计。“海老师”是坡上的人对他的尊称,没有丝毫戏谑意味。“海老师”的老婆坡坡上的人都叫她“何疯子”,“何疯子”是间歇性精神病,不发作的时候跟正常人无异,发作了就背个背篓到处跑,说话颠三倒四的,谁也不认识了,有时候还跑到别的大队去了,“海老师”就经常发动坡上的人去找她。

最新小说: 女儿太多了该如何是好 家师黑虎阿福!看招!乌鸦坐飞! 江水滔滔 灾变末世:坏女人用舔狗金养我 开局九九人皇:我率华夏伐诸天! 囚我三年?当你后爸不过分吧 穿越1951 1979黄金时代 赌石之捡漏王 凯旋正传【新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