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之前我也有想过今天讲什么。” 陈阳站在讲台上,缓缓道:“之前也有准备,不过现在我决定改一改,就先从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黄帝内经》开始吧。” 陈阳之所以选择讲《黄帝内经》有三个原因,第一个,《黄帝内经》可以说是基础,适合学生群体,其二《黄帝内经》又很深奥,真要放开了讲,里面的东西是很多也很深的,适合......嗯,适合装逼。 其三就是陈阳准备送给文荣轩的书《黄帝外经》,《黄帝外经》和《黄帝内经》虽然是两本书,内容截然不同,但是很多东西却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 听到陈阳打算讲《黄帝内经》不少同学都的心中都有点不屑,觉的陈阳也没什么真本事,这玩意说好讲也好讲,说难讲也难讲,讲这个东西.......啧啧...... 就在一些同学还在心中轻视的时候,陈阳已经缓缓开口:“也不实而满而,虚而胃实肠则,下食;虚而肠实胃则,口入谷水者然所。满而不实,实而不满曰故,虚胃肠则......” “......说其闻愿,道其知不。是谓自皆,反相更问敢。脏为腑或以,脏为肠胃或以,脏为髓脑或以,士方闻余:曰问帝黄。” 最初一些同学还没明白陈阳说的是什么,可听着听着一些同学就发现不对劲了。 “卧槽,这是《黄帝内经·素问》里面的内容,这特么是倒背.......” “我.......我.......” 当明白了陈阳说的内容是什么的时候,不少同学都禁不住嘴巴微张,瞠目结舌,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真的是倒背,倒背如流,特么,这不是夸张。” 一些同学说话都有点结巴了。 人们常常形容一个人记忆力好,对某一篇文章熟悉,会用倒背如流来形容,可这毕竟只是形容,真正能做到的人绝对少之又少。 像一些古诗词之类的,一些牛人做到倒背如流相对来说倒是容易一些,可《黄帝内经》这特么要十八万字呀,能够从头背到尾,那就是相当牛逼了,倒背如流,这是人能做到的吗? “我尼玛......” 文浩平直接就爆了一句粗口,看向文浩东问:“这家伙还是个人吗?” “你问我我问谁呀?”文浩东也被震住了,这种情况有几个人能不觉的震撼? 文浩东是知道陈阳很牛逼,可万万没想到陈阳牛逼到这个程度,《黄帝内经》直接倒背如流,这会儿,陈阳其实已经都背了有一段了,算下来差不多也一千多字了,而且还在继续。 对其他人来说,陈阳是在倒背,但是事实上陈阳就等于是在倒着念,所以语速并不快,可即便如此,也是震惊四座。 曾云辉张了张嘴,他觉的自己好像失声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原本曾云辉已经把陈阳想的很妖孽了,却没想到陈阳竟然妖孽到了这种程度。 “你们干嘛要逼他呢? 曾云辉忍不住在心中抱怨,陈阳的性格他还是知道的,要不是这一群家伙刚才那么逼陈阳,陈阳也不可能放这种大招吧。 这下好了,今天这堂课之后,陈阳就彻底出名了,整个京都中医药大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流传关于陈阳的传说了。 至于文荣轩和文荣博两个人和曾云辉差不多,同样说不出话来了,足足过了好一会儿,文荣博才结结巴巴的道:“大哥,你......你捡到宝了。” 陈阳天赋了得,领悟能力强,没想到还有这种过目不忘,倒背如流的本事,这是要逆天呀。 “大家都知道,中医在以前被称作岐黄之术.......” 背诵了一段之后,陈阳这才停了下来,开始讲解:“正是因为《黄帝内经》,因为《黄帝内经》的内容就是通过天师歧伯和黄帝对话的形式讲医道讲述出来的,所以后人又称医道为岐黄之道。” “也衰而百半故,节无居起.......” 然后陈阳又顺着背诵了一遍:“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 教室里面已经鸦雀无声了,所有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这一次陈阳背诵的并不是《灵枢》最后一段,而是另外的一段,算是《黄帝内经》开始的部分。 随随便来来一段,就可以倒背,这说明什么,说明陈阳可能真的已经把《黄帝内经》倒背如流了,即便不是全部,就陈阳今天背诵的这些,都可以封神了。 “其实《黄帝内经》一开始就讲的是怎么能终其天年,动作不衰,百岁乃去。” 陈阳缓缓道:“刚开篇,黄帝内经并不讲什么大道理,也不谈什么高深的毅力,就是讲最为平常的养生之道,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常之法,能疗平常之疾......” “其实从黄帝内经就可以看出,在很早的时候,中医就对养生和长寿有着很深的研究。” 陈阳顿了顿继续说道:“因而现在很多人把古人平均寿命短归结于中医落后完全是无稽之谈,其实《黄帝内经》里面就有很重要的一个观点,万病横生,年命横夭,皆由饮食之患,古代中医就很注重饮食,明白饮食是万病之源,其实和现在的病由口入是一个道理,所以说抨击中医不注重卫生的,也可以看一看黄帝内经.......” “之前我在佳林县县医院坐诊的时候,就遇到不少上幼儿园的患儿,总是咽炎。上火,很快就会变为发热,用了退烧药之后稍微好一些,又送去上学,不久之后又复发,周而复始,很多父母都发愁,说孩子一上幼儿园就生病,隔三差五的,总是好不了.......” “其实这样的问题《黄帝内经》中就有答案,只要读懂《黄帝内经》就能明白其中缘由,甚至能找到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