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两年里,有一件事,是妙赞国的大事。妙赞国的太子是三年一选,在冯妙元二十五岁的这年,又是三年一次的太子大选,太子道国元听取了妻氏方祖蕊的建议,把算把太子之位。让给冯妙元。 方祖蕊劝太子道:“我大姐冯妙元,我最了解她了,她那么爱着有妙哥,可是有妙哥家里贫穷,虽然朵儿姐姐赐了国姓,也跟他没多大关系,他是一个一心一意的修行人,也注定了妙元大姐这一生的单身。她一个女人,没有家庭的生活,她只能把精力放在国家上,了以寄托。所以,让她当太子,一定能带领我们国家走向强大与和谐,任何人都比不了她的能力,她又是熟悉西域商路情况的唯一人选”。 道国元一听,就采纳了她的建议,在选太子前,就上述王上道守平说道:“冯将军经营西域五年,政通人和,贸易畅通,战功卓越,王上应该封赏她,我建议赐她国姓,来选太子,以她的威望,太子非她莫属”。 道守平听取了道国元的建议,就在云昭君结婚后的第二年,召冯妙元进了妙理城。赐她道姓,分九殿大宅于妙理城,仅次于王殿的二十大殿住宅,一时名声显赫。妙赞国的贵族,因为丝绸路的打通,都赚盆满钵满,冯妙元又能做到定价公平,所以大家都怕她被换下,这些国姓家族,一个个拥戴她。所以,在选太子的那天,没有悬念的冯妙元成了妙赞国的太子,名道妙元,住九殿办公。 冯妙元回去以后,金有妙心里倍感失落,他知道,只要他回去了,以冯妙元现在的地位,他们生活无忧,富贵异常。如果他真回去了,那么这一路的坚持又为了什么呢?再显赫的富贵,也填补不了人们内心的匮乏。他不想让妙元和自己坚持的道,在他这里崩塌。他知道,他和妙元早就合在一起了,与道永恒,距离是分不开他们俩的。所以,他继续坚持留在了高昌,学习佛法。 自从冯妙元赐了九殿大宅,方祖蕊照料着给大宅雇了很多管理的人,冯妙元说道:“找人伺候我很不习惯,你别找这么多人呀”。方祖蕊说道:“大姐,此言差矣,你不需要人伺候,我可以陪你,可是这花花草草没人浇水就死啦。再说了,农人家庭送女儿打些零工也是补贴家用,他们是来用劳动公平交换的,这是符合你的道的公平的,又不是免费伺候人嘛,也是侧面帮他们呀”。 冯妙元一听,就同意了,负责冯妙元起居的是一个叫阿柔的姑娘,她长的极其标致水灵,她家在妙理城外不远的近妙村,走路也就一小时,特别近。父母都是农人,有一个弟弟,今年十岁。阿柔做事细心,把内室打扫的干干净净,也管理着外面一众男女干活的丫鬟修园的。她也会叫冯妙元大姐,方祖蕊三姐,这是方祖蕊交代她的,不能叫错。他就在想,这二姐到底长啥样呢?。 在太子道妙元的大宅之中,丫鬟与下人们各司其职,过着有条不紊的生活。阿柔站在花园中,看着刚被修剪过的花枝,对一旁的翠柳说:“这花修剪得虽好,可若能有诗相配,才更有意境。我想组个诗社,你觉得如何?”。 翠柳眼睛一亮:“阿柔姐,这主意好是好,可咱们平日里活儿多,小姐们会应允吗?”。 正说着,方祖蕊走了过来,听到她们的话,笑道:“诗社?倒也风雅。只要不耽误了正事,我看可以”。 阿柔忙行礼:“多谢三姐支持。只是有些姐妹怕自己才疏学浅,不敢加入”。 方祖蕊摆摆手:“无妨,本就是为了大家能在这宅子里寻些乐子,互相学习。对了,我听闻前院的李管事,他想安排自己的侄女进诗社,阿柔你意下如何?”。 阿柔面露难色:“三姐,诗社若要长久,当凭真才学。若只因是管事侄女便入社,恐众姐妹心里不服”。 这时,道妙元也踱步而来:“阿柔说得对,诗社当以诗会友,不可乱了规矩。不过,若那姑娘有潜力,可先让她在一旁学着,日后再论入社之事”。 方祖蕊点头:“大姐所言极是。那咱们这诗社,得有个名号吧?”。阿柔思索片刻:“三姐饱读诗书,不如您来取一个?”。方祖蕊想了想,说道:“就叫‘清韵诗社’如何?愿姐妹们在诗社中都能保有一份清雅韵致”。 众人皆赞:“这名号极好”。然而,消息传开后,却在宅子里引发了一阵小风波。负责洒扫的婆子张妈,嘟囔着:“这诗社有甚好,还不如多给些赏钱实在。咱那苦命的女儿,在这宅子里累得腰酸背痛,哪有闲情作诗”。 她女儿小桃却悄悄拉住她:“娘,我倒想进诗社学些东西,日后也能像阿柔姐般有气质”。张妈瞪了她一眼:“你莫要痴心妄想,咱是下人,做好分内事才是。” 小桃委屈地低下头,阿柔瞧见这一幕,走过去轻声说:“张妈,诗社本就是为了让大家在闲暇时多些乐趣,若小桃愿意,可在做完活儿后来听听,不会耽误事的。”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