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难得一天在医院待着,突然有人敲门。 张英还有点诧异,马上过年,医院可以用门可罗雀形容,今天居然来病人了? 等张英抬头一看,哟,熟人。 张英叫了声:“文珍姑姑”,然后招呼她坐下。 文珍左右打量了下诊室,寒暄:“看起来你过的还不错?” 张英笑:“多亏了姑姑。”真心实意的。 如果没有文珍收养了张文和张莉,她现在还苦着呢。 文珍也笑:“还是你自己争气。” “文珍姑姑是回来过年的?” 文珍摇摇头:“我以后可能得回张家岔村了。” 张英大惊。前世不是退休了回去的吗?想着张英便问了出来:“姑姑, 你不是快到退休年龄了?” 文珍摇头,女干部退休要五十五呢,她还有五六年。 张英忍不住说道:“乡下很苦啊。” 文珍苦笑:“我能不知道吗?我就是从农村走出去的。” 原来贝新根被人举报了,说他与烈属小赵不清不楚。两人谁都没承认,也没证据。。但举报的,是小赵的公公。 同样是烈属,这事就得查起来。 三查四查的,查的人不胜其烦。 后来贝新根的对头抓住了贝新根工作中的错误,非要送他去农场。 贝新根这么多年,还是有一定人脉的,活动之后,把去农场,改成了去农村。 贝家在省城已经三代了,真要去农村也没什么好选择。文珍就干脆选择了张家岔村。 张英忍不住想,难道这是命运的捉弄?她们姐弟五人,最后都离不开这个漪县? 张英想问问贝文文和贝文莉的安排,又觉得,这是人家的孩子,由人家安排吧 又寒暄了几句,文珍准备走了,张英忍不住问:“姑姑你们什么时候下来?需要我帮你们做点什么吗?” 文珍这才含笑道:“我准备在张家岔村盖个房子,听说你在村里搞了个小作坊,等我们回来后,希望你在作坊里给我们安排个事做。” 张英:…… 谁能想到呢,她的小作坊,还能吸引城里来的干部了! 张英想了想,村里内圈都没什么空地了,再往外,可能得另外开一块山地。就顺嘴问了一句:“如果村里拿出一块地来,专给你们这种下放干部盖房子,你乐意不?” 文珍想了想,如果跟农民住一起,可能冲突多。下放干部住一起倒也不错。 刚好小齐路过,张英便叫住他说了这个事。 小齐也早就想盖房子了,但是对农村那一套又不熟,现在张英肯牵头,当然是最好的。 张英心里有了盘算。 一个小小的冻疮膏作坊,压根不可能养下这么多人。 但是对张家岔村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济济的高光时刻了。 等到恢复高考,知青返城,漪县又会变成那个死气沉沉的小县城。 张家岔村能不能发展起来,就在此一举了。 张英特意写了一份报告给院长,言明她在行医的过程中,结合王远志医生提供的祖传配方,研发出一种冻疮膏,兼具治、防冻疮以及护肤的作用。 现在打算把这个药膏以医院的名义扩大生产正式投入市场。 冻疮膏去年的火热,大家都是亲眼目睹的。它让医院第一年实现盈利。 院长就批准了这份报告。 张英转头又跟张家岔生产大队预订了一个加工单。 张家岔村从吭哧吭哧磨药粉,发展到种植,初加工。 也就是现在买设备太贵,要不张英高低撺掇张良才买一套设备回来做精加工。 作为一个深山里的小县城,有一条铁路直达省城。这种交通条件,在全中国也是罕见的。 张英拿着医院的介绍信,直奔省城制药厂。 漪县医院去年搞出个冻疮膏,并且卖的特别好的事,制药厂也是听说了的。制药厂甚至考虑过复制这个配方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 里面的大部分成分,他们都能找到,只不过润肤保湿的基质,他们复制不出来。 倒不是他们笨,而是这个年代,橄榄油还是稀罕物。 1964年,中国获赠了一万株油橄榄树苗,一直要到1998年,中国才被确认是油橄榄分布区。 橄榄油只能低温加热,一般用于做沙拉。中国人做菜更喜欢大火爆炒,橄榄油一直要到二十一世纪,才被少数人认可。 张英知道橄榄油,还是因为林铃害怕妊娠纹,拿橄榄油抹肚子。 那油可真不好吃,闻见味道就怪怪的。 张英从后世大桶大桶的买橄榄油,买回来跟蜂蜜掺和。现在有人能分辨出来才叫怪了。 现在漪县医院愿意跟他们合作,提供原材料。 他们只需要按加工步骤把各种原材料混合,低温加热到融化,冷却后再罐装。 连销售都走他们的渠道。 这是一笔从天而降的大生意啊! 张英提供的原材料价格也不贵,研发成本为零,按往年冻疮膏的售价结合成本,净利润率超30%! 以往张家岔村纯手工作业都能赚到钱,没可能规模化生产了,反而赚不到钱。 张英给这一系列的产品取了个好听的名字。 远志牌冻疮王,专门针对冻疮防治的。 远志牌保湿王,主要保湿防皴裂的。 远志牌祛疤王,可以修复伤疤的。 远志牌润肤王,使用后面色红润有光泽。 药厂厂长问为什么叫远志牌。 张英一五一十的说出“真相”。那就是:曾经有一名叫王远志的医生,下放到张家岔村。 王远志医生看到村民们饱受冻疮困扰,根据祖传秘方,加多年行医经验,配置出来了这一系列药膏。 王医生牺牲在了张家岔村,但是他留下的药方,一直在保护张家岔村人民的皮肤。 而张家岔村的人民为了把王医生的药方发扬光大,将它投入了生产,已经通过知青们的邮件,走向了全国。 有人听了这个故事,对王医生由衷钦佩。 有的人脸色青一阵白一阵。 张英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又看看他的铭牌,把他记在心里:陈晓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