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馒头,其实是现代的包子,而古代的蒸饼,才是现代的馒头。 武大郎叫卖的炊饼,就是如今的馒头。所以街上的武大郎炊饼,有一个算一个,全是糊弄人的。 北宋《事物纪原》中的《酒醴饮食·馒头》记述。 “昔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也,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于神,假阴兵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首祭之,神明飨之,为出兵也。’ 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像人头,以祠。神亦飨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 有玩过三国类游戏的朋友,应该知道,诸葛武侯是唯一一个智力为满值的人。武侯传下来的馒头,毫无疑问会有特效。 馒头能增智。如果一定要用数值来量化,就是智力加1。 正常人智力大致在90-110,多一点少一点貌似区别不大。 然而,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一天吃一个加1,连续吃一周加2,三周加3,六周加4…以此类推。(0+1+2+3+4…) 递进,不叠加,中断取最大值。擅长数学的可以算一算,逻辑思维差点,不擅长的就别费脑子了。 理论上持续吃一年可以智力加10,四年大致可以加20,可以出现大量智商超过140的天才。 但刘东可不会傻到告诉别人,所以看命咯。 刘东有子女,肯定很好命。 旦旦的学生应该命不错。如果冠绝天下不搬地方,十年以后大概率超清赶北,二十年后科学类学科登顶世界不在话下。 如果某一天刘东公开秘密,肯定有很多人捶胸顿足:当年刘向东天天给我们发馒头,狗日的##抢吃了老子一个,害老子少加了十点智力… 也肯定会有某位面相木讷呆滞的科研大佬:我很懒,吃了刘向东十年的馒头,感谢四老板十年如一日的投喂,感谢东哥… … 听说诺澜的新男朋友来了,有近亲过来探望。刘东为了给诺澜长脸,说服她爸妈让出厨房,下厨好好表现了一番,博得亲友一致赞赏。 有亲友将剩下的馒头带走,其后开始每天打电话询问。所以接下来的几天,刘东每天都会蒸上一大笼馒头。 这馒头又香又软,细细咀嚼,很香甜。隔壁四邻闻着香过来问,他们也不吝啬,都给拿上几个。 间或,刘东也会包些包子。用的胡萝卜猪肝馅,专门拿给诺澜奶奶吃。 效果非常显着。才吃了几回,奶奶就察觉出眼睛变得不同,不但不干涩了,摘掉眼镜都能试着穿针引线… 诸葛武侯的馒头,是带馅的。 普通馒头增智,包上馅的真“馒头”,就像是催化剂。要么增强效果,要么延长持续时间。 刘东做胡萝卜炒猪肝给奶奶吃,充分发挥食材清肝明目的效果,但没有个把月,眼睛也不会有明显好转。 做成包子,效果增强,立竿见影。 不愧是流芳千古的丞相,真“馒头”不是一般的牛逼,关键是兼容性太强了。 随后某天上午,刘东起床,却发现其他人都还在酣睡。他也不着急,悠哉看书,直到晚上,大家才陆续醒来。 这一觉,诺澜家四口人睡了一整天。醒来以后,精神是无比饱满,就是肚子饿得受不了。 刘东准备好了饭菜,大家风卷残云,都吃得很带劲。奶奶喝了一大碗粥,还吃了一碗米饭,才放下筷子。 然后一伙人精神抖擞的去逛夜市,十二点才回来。 大家信任刘东,嘴上没问,但私下肯定在犯嘀咕。 诺澜搂着刘东胳膊,好奇的问他怎么回事。刘东笑言是食补,给大家补充精神元气。 诺澜想想奶奶确实是精神了好多,也没多追问。 实则是刘东做了炙烤羊脊骨,尝试将羊骨髓抽出来做成包子。 羊脊骨让人放松,保持良好睡眠的特效,持续时间被延长到三倍。调理放松的效果更好,但也饿得够呛。 这次以后,刘东不敢让亲人朋友乱尝试了,只能回店里慢慢研究。 到正月十三,刘东和诺澜一起告别她的家人,乘飞机回到了上海。 俩人都有很多自己的事要做,理智的各自回家。 “刘东。” 刚进门,刘东就看到一个让他非常意外的人。 “宛瑜!你怎么来了?” “我想你们了,回来看看你。” 宛瑜笑容灿烂,跑过来帮刘东拎包。 “不用,我自己来吧。” “客气什么,你出去这么长时间,肯定累了。” 宛瑜的手已经拉住了背包的带子,刘东无奈的松开手。 唐悠悠也在:“东哥,你回来啦。” “嗯。” 刘东应了一声,见宛瑜提着他的背包,径直进了他的房间,只好也跟了进去。 宛瑜放下背包,转身看向刘东。几个月不见,她明显变得成熟了一些,那双明媚的大眼睛里,充满明亮炙热的激情。 刘东心里罕见的紧张起来,站定了一动不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