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监生的题目,孔门四科之首。
儒学讲究个说…讲究个文、行、忠、信,孔子弟子中谁是这四科之首,由此来阐述。
这是第一道题,第二道题说的是四个人,最被孔子欣赏的颜回、最有政治才干的子路、军事才干很厉害的冉求,以及最有钱的子贡,说这四个人为什么被孔子看重。
再看韩佑的题目,就很无语。
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作乱之事。
语出《礼记.乐记》,大致意思是人的内心会受到外界事物的诱惑而发生变化,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人就变成了物,泯灭了人性,泯灭了天授予人的善良本质,无穷无尽的去追究个人私欲上的满足。
韩佑抓着笔瞅了半天,写上一句话,大白话。
对啊,没错啊,咋的了,人活着不就为了在不断满足自己的过程中耗费生命吗。
写完后,韩佑看向了“第二题”。
乐以刑杀为威,贪于权势至如此!
看上第一眼,韩佑气的差点想要掀桌子,这不玩人呢吗。
这次韩佑不竖中指了,四个大字,我***!
乐以刑杀为威,以及贪于权势至如此,出自两个术士之口,时期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也就是“焚书坑儒”中的焚书后的第二年。
很多人都有个误区,其实焚书坑儒是两个单独的事件,时间跨度也足有一年,不过目的是一样的。
《史记》有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认为民间《诸子》杂学太多,大致意思就是这样下去咱大秦老百姓很容易被带歪,现在已经开始诽谤朝政了,思想不统一怎么行,这是病,得治啊,最好是以后大家说话但凡带敏感字的全都变成叉叉圈圈之类的,给这群孙子全屏蔽了。
始皇帝认为有道理,下令焚烧除了《秦记》以外的其他国家史记,除了官方博士馆里的私藏书籍外,包括《诗经》以及《尚书》都要上交焚毁,私下谈论这两本书的都要处以死刑,如果胆敢以古非今的,直接灭族,私学的,抓着也要杀。
这也就是焚书坑儒之中的“焚书”,到了第二年,两个修炼功炼丹的术士,一个姓候一个姓卢,俩人私下唠嗑,说出这两句话,乐以刑杀为威,贪于权势至如此。
乐以刑杀为威,意思是说始皇帝也就那两下子了,喜欢用酷刑和杀戮显示他很牛b。
贪于权势至如此,就是埋汰秦始皇那个熊样的还想长生不老,想永远当皇帝,我呸。
反正大致就是这个意思,然后秦始皇就知道这件事了,很生气,让御史深入调查,最后发现与之相关的“诸生”高达四百六十多人。
秦始皇那是什么小暴脾气,没的说,挖坑全埋了,还得是活埋,也就是焚书坑儒的第二阶段“坑儒”了。
烧书和埋人是两个单独的事件,不过从宏观上看,其实是为了同一个目的,政治目的。
首先是巩固皇权统治,其次是统一思想。
要知道秦始皇那时候虽然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集权王朝,可只能说是控制了“身体”,没有控制“思想”。
但是实际上和俩方士说出乐以刑杀为威,贪于权势至如此这话,应该是没太大关系的,有没有这两个方士都是两说。
关于这件事也是有极大争议的,不少野史记载的是,因为这两个方士导致的坑儒,活埋的大部分是方士,还有一部分“百家”弟子,也就是“诸子”相关门人。
不过主流观点认为其实和方士没毛关系,秦始皇活埋的就是儒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司马迁的《史记.儒林列传》中有一段写的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要知道在汉代以前,儒生是一种很空泛的定位,其中也包括了术士,就好像说后世的文化人一样,作家、学者、老师之类的,都叫做文化人,儒生那个时候的意思也是如此。
当然,那时候也的确有术士背地里埋汰秦始皇,从说话的口吻和方士来看,的确是儒生,要知道那时候秦始皇的统治方式用的法家的思想核心。
方士也好,儒生也罢,那时候肯定死了不少儒生。
别人的卷子考的是孔门四科之首,以及孔子门下最杰出的四个弟子。
再看韩佑,第一题就很扯,儒学对人性的探讨。
这就是个陷阱题,人有欲望很正常,儒学要人们必须压制欲望,乃至压制人性、天性,用儒学的那一套来压制,说的再通俗点,就是说你不学儒学,你就是畜生,不压抑欲望的畜生。
这让韩佑怎么写,难道写啊啊啊,你说的对。
如果这么写的话,摆明了是要推崇儒学的,和其他儒生一个鸟样。
可要不这么写的话,那就是另类。
其实这个无所谓,就算韩佑敷衍的写上几个字又能怎么样,他本身就不算是儒生,也不推崇儒学这一套,怎么写都无关痛痒。
问题是第二题,说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
这明显是玩人一样,怎么评价,怎么理解?
秦始皇是有功绩的,各朝各代哪个君王没污点,而且这些污点也被有心之人不断“曲解”、修改、流传下来,历史就如同一个任人打扮的充气娃娃,还不是说后世人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而且儒生最擅长干这种事了,从春秋笔法到断章取义,最后直接全文修改了。
如果说焚书坑儒这件事做得对,然后一旦卷子流出,他韩佑,和他韩佑相关的所有人,都别想混了。
韩佑本想走了,可再看向题目,越想越不对劲,这群老登们到底是几个意思?
考题,要写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领悟,自己的见解。
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背后目的,说穿了其实和臣子权利争斗也有直接关系。
李斯和淳于越等人,都是大臣,见了面和杀父仇人似的,淳于越向始皇帝提议,应该依照古法分封诸侯,而不是采用郡县制。
李斯却说这是一种蛊惑人心的做法,不但不应该采用郡县制,还应该把那些记载这种事情的书籍全部给销毁,所以才有秦始皇“焚书”这样一个举动。
事实上,这就是李斯和淳于越等人之间的一场权力斗争,李斯很清楚,如果秦始皇采纳了淳于越的建议,那么秦朝皇室的权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大,那些在秦朝统一战争中取得巨大战功的人也是如此,而提议的淳于越等人,将会真正的左右朝堂,而他李斯的地位也会越来越不稳。
在这种前提下,李斯才给秦始皇出了主意,最终变成了“焚书”。
韩佑再次提起笔,他突然意识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国子监的这群老登们,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历史真相”,让自己“答卷”,了解自己怎么想的或许不是目的,而是想要告诉自己什么?
“一群老棺材,靠。”
韩佑不喜欢这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暗骂了一声,起身交卷去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