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轻予来玉山中学报到的头一天,她的父母,还有姜霍的父母一起去了南都。
她父母是为了去南都进货,姜霍的父母则是从南都再进特区,去看看那边厂子的情况。
这时候的特区还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需要通行证,检查也很严格,不过那边工资开得比内地其他地方高了不少,据说发展也很快,才让姜工动了心,决定先亲自过来看看再说签合同的事。
等到把进的货送回江山市,小鱼服饰店重新开张以后,宋熙文也会再次南下,不过目标是另一家私人机械厂,去那边继续做销售。
宋轻予忍不住问姜霍,要是他的父母全都去特区了,他会不会也一起跟着去。
宋轻予其实觉得还挺奇怪的:因为这件事,和她印象里的发展完全不一样。
上一回,姜叔叔和霍阿姨虽然也动过离开的心思,但到底最后还是留下了,作为厂里最顶尖的技术大牛和财务主管,谁下岗都不可能轮得到他们两口子,一直要到姜霍出事以后,两个人才因为打击太大,匆匆离开了江山市,可即便如此,去的也不是特区,而是东南边的另一个城市。
当然对比起来,那肯定还是特区更有发展些。
姜霍的神情还是淡淡的:“我现在在这边上学上得好好的,肯定不会考虑转学的事。”
也是,又不是小学生初中生了,而且说不定很快就能进大学,也没必要因为父母调换工作的事折腾了。
宋轻予又觉得,这件事是不是姜霍的竞赛成绩大幅提升的连锁反应——毕竟在姜叔叔和霍阿姨心里,儿子已经稳稳能上清北了,自然不需要多余操心,可以把更多心思都放在自己的事业上了。
果然孩子有出息,父母也更没有后顾之忧。
宋轻予一脸严肃的拍了拍发小的肩:“记得让你爸妈在特区多买几套房,那样你下辈子都不用愁了。”
姜霍深深的看了她一眼,眼睛微微笑起来,说了一个好字,不过宋轻予也没办法判断,他究竟是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还是单纯应付。
特区发展日新月异,机会也多,在很长一段时间,那里将成为年轻人最热衷的逐梦地之一——宋轻予对那边也挺感兴趣的,不过她更感兴趣的,还是那几家在当地崛起的互联网大厂,不管抱上哪条的大腿,她应该都能彻底实现财富自由了。
当然,房价暴涨的红利也不能错过,要是真有机会,宋轻予还挺想在那边提前囤几套房的——就是可惜暂时手上的钱不够,也不知道未来能不能赶上那波即将来临的房价大涨。
宋轻予的小算盘打得飞起,可惜,现在没钱。
————
又过了几天,宋轻予的父母就带着大包小包回来了,一通补货整理,小鱼服饰店重新开张,生意虽然没有年前那么夸张,但比之前好多了,回头客也多了不少,有些是专门过来看春夏新款的,然后又直接买走了几身衣服。
郭妍这次进货的时候特地留了个心眼,还特地进了一大包可以和衣服搭配的提包还有帽子,不出所料果然走得相当不错,就算有些人没有买衣服,也忍不住带走了一个包,说是这包款式好看,比百货商店还便宜多了,买回去正好搭配衣服。
郭妍也高兴,因为卖包的利润,比卖衣服可高多了。
看服饰店重新上了正规,宋熙文也再次南下,去找寻属于自己的机会了。
郭妍则开始琢磨起了请人的事。
这小店现在生意越来越好,肯定离不开人,然而她现在虽然在厂里待的时间越来越短,总还是要偶尔过去露个面——宋熙文倒是说过,与其这么拖着,倒不如辞了干脆,可郭妍还是舍不得。
倒也不是舍不得那点时发时不发,拿到手也没多少的工资,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这一代人来说,工厂可是铁饭碗,是荣耀,是一个家是否稳定的象征。
可怎么突然一下子,就变天了呢?
郭妍想不明白,所以不到最后一刻,她还不想走。
在现在的她心里,不管服装店赚得再多,也终究不稳定,谁知道以后政策会不会变,店里的生意又能不能这么一直好下去。
对所有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来说,历史的大变局就近在眼前,可是因为时代的飞轮转动得太快,让绝大多数人还是下意识的抱紧了身边最熟悉的东西——就算明白,这最后的依靠其实一点都不靠谱也没用。
即便不辞职,小鱼服饰店也势必还要再雇一个人,现在店里生意越来越好,郭妍一个人肯定打理不过来,总要来找人帮忙。
她先去了附近的人才市场,又跟熟人打听了一圈,最终雇了一个本地乡下的小姑娘,叫高红,年纪才十八九岁,就已经有好几年的打工经验了,最重要的是嘴甜人也勤快,应该适合在服装店做事。
郭妍果然没看错人,高红在店里很快就上了手,让郭妍瞬间觉得轻松不少,也没有之前那种两头跑的费劲感觉了。
只可惜,这种两头跑的时间并没有拖太久,下岗潮终于卷到了江山市第二机械厂,第一批下岗名单里,郭妍的名字赫然在列。
郭妍终于死了心,接受了工龄买断的条件,拿了2万多块钱,彻底离开了这个自己待了十几年的厂子。
从这以后,她就完全变成了社会人士,不管遇到什么风浪,都只能靠自己了。
那天签了字以后,郭妍一脸低落,回到服装店以后也依然唉声叹气打不起精神,高红一边招待着顾客,一边紧张的看着老板娘,生怕老板娘那份工作没了,会把自己也给辞退了。
她还挺喜欢这边的工作环境,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实在舍不得走。
郭妍刚开始也没注意高红这点小心思,等听到小姑娘小心翼翼的试探,她才笑起来:“我正准备把店里的生意做大呢,怎么可能辞退你,说不定以后,我还会让你去当分店店长呢。”
既然后路彻底断了,就只能勇往直前,之前厂里保留的人事关系,不但是郭妍的安全绳,同样也是她的束缚,等到挣脱这最后一道枷锁,郭妍的野心,也彻彻底底的膨胀了起来。
既然没办法安安心心的指望厂里养老,那不如,自己做个女老板好了。
宋轻予回到家的时候,就发现妈妈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不但斗志昂扬,拉着女儿让她给自己出更多生意上的主意,还谋划拿着工龄买断的钱,再去买一套合适的门面,说不定很快,她就能有第二家店了。
@无限好文,尽在
对买门面这个事宋轻予是很赞同的,但是开分店,她却忍不住给母亲泼上了一瓢冷水。
门店开在哪里,目标用户又是什么人,是不是还能复制现在这个店的经验,都还是未知的事情,最最重要的是,她们缺人。
高红刚过来上班不到一个月,店里基本的事情能做,但如果要给她单独管一家店,那显然是不可能的——无论水平还是人品,肯定都放心不了。
而要是郭妍自己两头跑,一是太累,再就是这么跑来跑去的,说不定两边都没顾上,要是新店生意没做起来,反而影响了老店的生意,那就实在划不来了。
还好郭妍听得进劝,也觉得女儿说的确实有道理,终于暂时打消了这个主意,只说去看看有没有地段比较好的门面,先买下来,就算不开店,也能租出去赚个租金。
对妈妈的想法,宋轻予那当然是一万个支持,甚至还专门找到了江山市的行政区划图,在她有印象的未来黄金地段重重圈了几个圈:“妈,有个同事家里正好是搞市政规划的,我听她说过,这几个地方以后很有可能会被重点开发,在这边买房子肯定错不了。”
其实她更想鼓动她妈去特区买房,但是打听以后才知道,除非在当地有工作,要不然外地人想去那边买房,光是第一道的特区通行证都很难拿到,就更不用提后续那些乱七八糟的手续了。
不过管得严也有个好处,他们家买不了,其他的外地人也同样都不好买,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也不用担心跑得太慢,好地段都被别人给抢走了。
后面几天郭妍就一直在江山市的大街小巷转悠,听说哪边有好的门面房就连忙去看,结果一不小心又买了两套,除了工龄买断的钱以外,还额外又加了不少钱进去。
在女儿面前,郭妍掰着手指一条条数这两套门面的好处:第一套是位置好,门脸虽然小一点,但正好处于人来人往的大街转角处,不管是拿来开店还是出租都很合适,要不是房主急用钱,她还真买不到地段这么好的房子。
第二套位置稍微差一点,但是面积大又便宜,最重要的是,郭妍记住了女儿的提醒,这个门面所在的位置正好就是女儿在地图上画圈画得最重的那个地方。
两套都舍不得放弃,又正好不差钱,郭妍索性一口气拿下,也懒得纠结了。
可能是因为买下小洋楼开服装店的事,让郭妍尝到了有房一族的好处,而且肉眼可见,她正在自动向包租婆进化,宋轻予甚至怀疑,说不定等到她大学毕业的时候,她妈能直接砸出一串钥匙,然后说出那句大学毕业生应该最喜欢听到的台词:“辛辛苦苦上班干嘛,还不如跟妈一起回家收租呢。”
光是想到那幅场景,妈宝女就忍不住露出了阳光开朗的笑。@无限好文,尽在
这段时间宋熙文每隔两天就和家里打一个电话:他在南都的工厂里已经顺利入了职,第一个星期就跑了一趟特区去谈生意,因为在那边正好也有认识的朋友,这笔买卖进行得很顺利,那个私人老板也十分满意,给宋熙文打了一笔不小的奖金。
理所当然,这笔钱第一时间就打给了郭妍,让她好好存了起来。
上一周,宋熙文回江东省发展新业务,正好又回来住了一段时间,顺便去看了一下家里新买的那两个门面,然后就各种夸老婆眼光好,会挑地方,这两个门面一看就是财源滚滚的好地方,肯定能发大财。
郭妍白了他一眼:“少拿你那些对付客户的招来对我,对了,霍丽前一阵子打电话给我说,说她准备把厂里那套房给卖了,问我有什么想法。”
听电话里的口气,那两口子大概是准备彻底在特区扎根了,他们在江山市已经有了半套小洋楼,厂里的房子没人住了,自然考虑处理掉,免得麻烦。
听到妻子的话,宋熙文也微微愣了一下神,想点头又有些舍不得,过了半晌才支支吾吾的说:“那种单位房估计也卖不出什么价吧,咱们家又没离开江山市,放着就是放着,不碍事儿。”
单位的房子是房产改制的时候用很低的价格买的,那时候拿到房本儿,父母大概还以为自己能够在这套房子里生活一辈子,谁想到这么快,就开始考虑卖房的事了呢?
可哪怕家里已经买了两三套门面房,终究夫妻俩还是没舍得把那套面积不大的单位房卖出去,就好像是……留着一个他们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念想。
虽然夫妻两个,真的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回去过了。
又过了几天,郭妍回了一趟厂里,却是因为要帮霍丽处理老房子的事。
霍丽也在那边找了一个财务的工作,工资同样翻了不少倍,她这次还是临时请假过来的,把各种证件交给郭妍,请她帮着卖掉房子以后,又要匆匆回去了,甚至连儿子都没来得及去看,只托郭妍给孩子带了一笔不菲的生活费。
听说妈妈回来了一趟,又匆匆走了,姜霍倒也没显得太失望,只是接过钱,说了一声谢谢郭阿姨,神情冷静又内敛,好像一下子,就突然长大了。
后来郭妍止不住的夸姜霍,说这孩子成熟有定性,家人去了外地也不慌,以后是个能成大事的料,听得妈宝女宋轻予心里都忍不住酸了,歪缠了半天,才终于让郭妍无奈点头,承认自己女儿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这事儿才算勉强过去。
可没想到,郭妍正准备把房屋出售的牌子挂出去,霍丽那边又打来电话,说是房子先不卖了,反正她儿子现在还在江山市,卖不卖的,等孩子高中毕业再说。
宋轻予就猜,可能是姜霍和他父母说了什么,那边才突然改变了主意。
不卖也好,宿舍房子本来就没有商品房值钱,再加上现在厂里都快倒闭了,这套房子就算真的往外挂,也根本不可能卖个好价。
但要是再过个十几年,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这边属于好学校的学区房,旁边还挨着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不远处还有一个市里最好的医院,就算再破再旧,那也是有不少家长挤破了头想要抢的位置,售价甚至比有些刚开盘的新房还要贵。
卖房的事情暂告一段落,高一1班又经历了第2次期中考,又是容易得压根拉不开差距的试卷,之前那个好不容易回来的女生再次去了平行班,但是新的年级第60名却自愿放弃了进重点班的资格——大概那人也很清楚,就算来了也跟不上,到时候撑不住一样灰溜溜走人。
于是高一1班又重新变成了59人,那个缺额也不知道下一次考试能不能补上。
这个女生离开的时候,又一次哭得十分厉害,对老张的话也没有之前那么抗拒了,老张则希望她下一次考试的时候能够好好弥补自己的短板,再堂堂正正的回来。
女生重重的点点头。
不过她虽然又去了平行班,但是为了准备竞赛,绝大多数课还是跟着重点班一起上,说是离开,其实也没完全离开,现在属于编制外人员,就等着一个重新正名的机会而已——其实说穿了,这种升降级的政策主要还是对学生的一种震撼。
日子如同流水一般过去,偶尔在忙碌的刷题间隙,宋轻予总觉得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但是仔细一想,又什么都没想起来。
直到某天下课,她又去小书店买文具的时候,看着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放着几本排版十分眼熟的作文书,脑子里才像闪电一样划过。
开创杯作文大赛的获奖作品合集正式对外发售,这场持续了好几年,轰轰烈烈的文学圈盛事,终于到了开锣唱戏的时候。
这事儿究竟有多火呢——上一回,就连基本不看报纸杂志,对文学圈的事情毫不感兴趣的郭妍都知道这个比赛,甚至还能津津乐道地说起一等奖得主的八卦,由此可见这场比赛即将在全国掀起的热度了。
只不过这一回,被传八卦的,有可能换成她的女儿……
宋轻予对着那一套书的封面轻轻吁了一口气,虽然如此,她还是忍不住直接买了一套收藏,开玩笑,这书很快就要卖断货了,要是不赶快收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买不着了。
姜霍看到这套书的名字,也想起了那个比赛,翻开书页,果然看到了宋轻予的名字。
他于是也买了一套,然后转手递给宋轻予,跟她要签名。
宋轻予瞪了这个凑热闹的家伙一眼:“你不是都有好几个我的签名了吗。”
“这个不一样,这上面可有你的文章。”姜霍笑着说。
宋轻予翻了一个白眼,到底还是给自己的第1个粉丝签了名——虽然也可能是最后一个。
果然没过多久,宋轻予就发现班上出现了好几本被到处传阅的获奖作品集,还有人跟姜霍一样,捧着书到宋轻予面前讨要签名,说是有原作者签名的书,比较容易保值升值。
除了发小和几个最亲密的闺蜜,在其他人面前,宋轻予亲切小公主的人设还是立得很稳的,对此也只能满脸笑容,轻快的写下了龙飞凤舞的签名——她才不会承认,自从发现这个作文集发售了,她连夜练了好久自己的签名,直到这三个字写得潇洒飘逸,又充满了艺术性才作罢。
宋轻予的名字,也再一次在玉山中学火了起来,就连下课的时候,都有其他年级的学生围到她们教室窗口,想要看一看新晋名人是什么模样。
其实在这次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得主里,宋轻予绝对算不上最有话题度的那个,文章水平跟其他人比起来也只能说一般,要不是占据着一个重生者的眼界优势,是根本没可能得这个奖的。
现在媒体还有电视里讨论得最多的,是一个住在京城,性格相当特立独行,十分符合大家对传统才子印象的一等奖得主,那个男生早早就辍学了,一直在家学习,面对媒体的采访,也是各种高谈阔论豪放不羁,充满了让媒体兴奋不已的话题度。
相比之下,住在偏远的江东省江山市,文章也枯燥得充满了学术气息的宋轻予,就十分不引人注意了——在她那张照片被大家注意到之前。
随着获奖作文集在全国的热销,再加上某个充满了话题度的一等奖得主帮助话题升温,传统纸媒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对国内语文教育的争论,有的觉得这次作文比赛是一次充满了开创性和冒险精神的突破,也有些人觉得不过是场哗众取宠的小丑戏而已。
不管在哪个时代,有争议就会有热度,越热,争议性也越强。
开创杯作文大赛在全国的热度越来越高,连带着作文集的销量也一路扶摇直上,开始了连续一年在全国畅销书排行榜上霸榜的辉煌成绩——第二年把这本书挤下去的,是第2届开创杯作文大赛获奖作文集。
当大众的目光聚焦在这场赛事之上的时候,别说一等奖得主了,就连所有的二等奖得主也全都像被过筛一样,被媒体筛了个遍,试图在第1个争议人物的风头过去以后,再寻找新一轮话题点。
然后,一等奖合照照片上那个格外漂亮的女生,就这么被大家注意到了。
宋轻予其实不太上相,再加上当时有点状况外,没有摆出最好的角度,她对这张照片其实是很不满意的。
无奈即便如此,那个微微瞪着眼睛,一脸茫然的少女依然是照片上最亮眼的存在。
美女作家,说不定又是下一个话题引爆点——很多记者这么想。
刘西华是江东省一个挺有名气的报社的文学版块记者,当他注意到隔壁的江山市有一个颜值这么高的开创杯一等奖获得者,马不停蹄就向主编申请了外勤,成为了第一个采访宋轻予的人。
在来之前,他也稍微对采访对象做了一点功课:知道这个女孩子在一所很有名的高中重点理科班读高一,成绩很不错,拿到了京城大学的降分,但是专业很冷僻,最后,他在玉山中学的熟人还额外加了一句,说这个女生长得很漂亮。
但是刘西华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女生竟然比照片上还要漂亮得多!
一张精致的小脸,近乎于完美的五官,以至于当这个女生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刘西华有一阵的恍惚,还以为自己一不小心就窜到了娱乐板块。
可就算是娱乐圈里,也很难看到未施脂粉,就这么漂亮的女生。
最重要的是,这个女生的气质也是真不错,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少女的笑容甜美柔和,说话的声音也是轻轻软软的,一字一句吐词虽然慢,但是相当有水平——就是有点过于有水平,让这个一心想搞事的记者,竟然一点爆点都没拿到。
谁不羡慕之前那个一等奖带来的流量呢,刘西华原本还想原样复制,也吃一波在全国成名的快乐。
可惜,这个漂亮小姑娘一点都不给他机会。
一直到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刘西华才问宋轻予,能不能给她拍几张照片。
因为是临时决定过来的,刘西华甚至没来得及叫上经常和自己合作的摄影师,不过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摄影机更是随身带的,拍照倒也没什么难度。
宋轻予答应了,可半侧坐在位置上,等了半天,那边却迟迟没有动静。
宋轻予疑惑的看了这位记者一眼。
刘西华慌忙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继续调整角度,试图拍一张最接近于完美的照片。
架起相机的那一瞬间,他就已经想通了,虽然单纯从采访内容看不出什么爆点,但只要这张照片一放出去,引起的反响应该也不会太小。
@无限好文,尽在
文学才女,理科成绩还好,关键是,长得真是漂亮。
尤其是漂亮这个特质,至少对媒体来说,绝对是最吸睛的存在。
所以这几张照片自然更要精益求精,说不定,其他兄弟报社都要转发他亲手拍的这几张照片呢。
拍完了照,刘熙华又去高一1班,简单采访了一下宋轻予的班主任,科任老师,还有几个同学。
没想到从这些人嘴里,他好像又得到了另一个跟之前的想象完全不一样的形象。
根据他之前拿到手的宋轻予履历,以及采访下来的感觉,他觉得这个女生是那种聪明,漂亮,多项全能,完美得甚至不太像真人的女生。
这种人设,就算放在小说里,大概都会被读者嫌弃太假了。
没想到几轮旁边人的采访下来,刘西华却发现跟自己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
这个女孩子刚进重点班的时候,竟然是吊车尾进来的,理科刚开始基础不太好,费了老鼻子力气才勉强追上来。
女生的身体也不太好,得了一种很奇怪的过敏症,长时间晒太阳都有可能引起休克,所以学校允许她免上体育课和课间操,而在这些时候,这个女孩子一般都直接躲在教室里刷题。
是的,这个漂亮,看起来也很聪明又有才华的女孩子,竟然还是个刷题狂,也是靠着比同班其他所有人都更加疯狂的刷题量,才取得了现在这个班级排名。
反正说起宋轻予的刷题量,不管老师同学,那都是相当佩服的。
在这些采访中,他心里那个原本接近于完美的形象崩塌,变成了另一个靠着努力一步步爬上来,身体不太好,但是在同学间有很好的人缘,聪明,有主见,而且很漂亮的女孩子——虽然显得没有那么完美,但看起来,似乎更加生动可爱了。
刘西华甚至有点后悔没有先进行背景采访了,要不然,在刚才的交流之中,他应该能够挖掘出不少更有趣的东西。
即便如此,他今天的收获也是相当丰富的,应该能够写出一篇很有趣的文章。
告辞之前,刘西华忽然心念一动,问自己这个采访对象,有没有兴趣考电影学院,进娱乐圈发展。
宋轻予对着他眨了眨眼,然后露出了一抹甜笑:“我觉得还是理科更适合我,目前没有更改目标的打算。”
虽然大明星真的很赚钱,但是对看到闪光灯都发怵的自己来说,宋轻予觉得,大概她也没有这个本事赚到这份钱。
这个记者觉得自己面对采访游刃有余,回答得似乎无懈可击,其实天知道,在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被记者采访之前,宋轻予早就连夜准备好了腹稿,她又早就在网络时代见识过这群无冕之王搞事的本事,自然精确的避过了每一个可能的坑点,所以在记者面前的表现,才看起来远超其他采访对象。
可是哪怕采访再稍微延长个10分钟,宋轻予觉得自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露馅了。
这种事情实在太累,希望没有下次了。
宋轻予长嘘一口气,看了一眼腕表,发现自己竟然在这件事上浪费了半个小时,不由大为心痛,马上回到座位上,紧赶慢赶的继续刷起了题。
回到报社的刘西华,也连夜把稿子整理了出来,又洗了照片,交给主编过目。
主编看到照片的第一眼就被吸引了:“没想到咱们省这个一等奖这么漂亮,小姑娘很厉害嘛,这篇稿子质量不错,热点也抓得很稳,下一期第三版就给你加一个位置。”
每一期报纸的版次都是很有讲究的,头版头条一般放的都是国家大事或者领导的相关内容,一般都是时政组那帮记者的自留地,其他几个部门是别想插足的。
后面几版也各有分工,比如他们报社,第二版一般放的是长篇采访稿,这种都是很久之前就已经决定好了的,轻易也不会调换。
至于第三版,一般就是紧追近期热点,比如最近开创杯作文大赛很火,拿到第三版的版面也相对容易不少,可据刘西华所知,第三版本来早就已经排好了,结果现在主编直接给他腾了一个位置出来,由此可见主编对这篇采访稿的认可。
当然,刘西华自己心里也明白,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就拿到这个好位置,一是开创杯现在热度确实不小,主编也担心发晚了热度过去,没赶上这个趟。
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采访人物确实很有吸引力——光是这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照片,变成报纸上黑白的剪影以后,反而更加突出了少女的轮廓美,让人一眼就忘不了。
对于自己这篇稿子,刘西华还是很满意的,所以特别希望发出去以后,反响也能更好一点。
又过了几天,还带着油依譁墨香的新一期华东新闻报被摆上了报刊亭,一个路过的行人随手翻了翻报纸,瞬间就停住了目光,看了几秒钟,然后直接掏钱,买下了这份报纸。
排在他后面的那个人原本习惯买的是另一份报纸,但也不知道怎么的,今天突然就改变了主意,也选择了这份华东新闻报。
又过了10来分钟,报刊亭的老板才忽然意识到,今天这一期的华东新闻报销量好像格外好,平时至少要卖两天的份数,现在好像就已经快卖完一半了。
他这才后知后觉的翻开了最上面那份华东新闻报,结果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笑容灿烂,让人看一眼就觉得特别舒服的女孩子。
老板忍不住就看起了这篇新闻,一边看一边啧啧称赞,只恨为什么自家孩子不像这个女孩子这么争气,老让自己生闷气。
和报刊亭老板有类似想法的人还有不少,刘大记者笔下的宋轻予显得格外生动活泼,再加上那张明媚漂亮的配图,一个聪明,努力,不但各科成绩优秀,还有文学光环加持的漂亮少女的形象,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这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女儿最清晰的具现化。
也就是这一天,不知道多少无辜的孩子突然莫名其妙受到了父母的言语攻击,就其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别人家的女儿。
郭妍这天正在店里忙着,对女儿突然出名的事情一无所知,还是一个老顾客拿着一份新闻报就兴奋的冲劲了她的店里,郭妍才知道,自己的女儿竟然上报纸了。
“这孩子,怎么说都没给我说一声,要不我肯定要一口气多买几份的,”郭妍笑呵呵的说,“这报纸就是在对面那个报刊亭买的吧?我现在就去买去。”
“别去了,早卖光了,”那个老顾客直接拦住郭妍,“我这份还是报刊亭老板手上最后一份,说起来也怪,这份报纸今天格外畅销,说不定啊,就是因为你这个闺女。”
“我闺女哪可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郭妍才不信,笑着摇摇头,“那我再去学士路上那家报刊亭问问,那边学生多,这种报纸应该不太卖得动吧。”
对学生来说,更感兴趣的还是各种故事和小说,新闻报这种报纸一听就觉得枯燥,郭妍觉得,在那边她肯定能买到。
结果马不停蹄的赶过去以后,郭妍就傻眼了,这边这份报纸卖得华侨街上还要快,报刊亭的老板正打电话跟本市的分销渠道要货,可没想到,那边的库存也已经送光了,他们的领导,也正在跟报社紧急要加印的份数呢。
“真是奇了怪了,这报纸以前可不太卖得动啊,今天这是怎么了?”这个报刊亭的老板显然还没来得及翻开新闻报,报纸就已经彻底被卖光了,所以完全一头雾水,还不知道是出了什么状况。
同样搞不清状况的,还有华东新闻报报社的员工。
昨天大半夜,新鲜热乎着的报纸被连夜印了出来,凌晨三四点开始装车,被送到了全省各个地市州的分销渠道商那里。
华东新闻报在全省的影响力还可以,但既比不上有正宫嫡子之称的省报的政治地位,单论在读者心里的影响力,也不能跟风格更加轻松贴近民众的都市报比,一直就有点不尴不尬的,销量也很一般。
今天这一期跟平时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区别——除了主编突然临时调换了一篇第三版的稿件,但那也应该是因为主编判断开创杯的热点不会持续太久了,所以尽量在热度过去之前再蹭一波。
不过那个得一等奖的本省女孩子确实挺讨人喜欢的,已经有好几个看过样刊的报社工作人员,等到新一期报纸刚一印出来,就偷偷摸摸截留了几张,准备带回去,给自己家里那些不省心的姑娘小子参考学习,也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是什么模样。
可谁能想到,现在才早上九点来钟呢,报社的几台电话忽然就不约而同的响了起来,接起听筒,对面说的也都是一个意思:这一期的报纸卖爆了,要他们尽快加印,前方的报刊亭还都等着要补货呢。
作为一份每周三发行的周报,加印这种事情当然不是第1次发生,可一般要么是因为国内外重大热点新闻,要么是因为全民关注的大型体育赛事,而且多半都是第2天第3天才会接到这种电话。
就这么不年不节的,也没什么重磅新闻,刚上班就被催着加印,几乎所有报社的员工都觉得,这确实是件稀奇事。
不过报纸销量高,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主编一边赶忙安排加印,一边又拉着报社里的大小编辑开了个碰头会,想要研究一下,今天这副大卖特卖的样子,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是的,直到这一刻,主编还是想不明白,不过是平平无奇的一期,怎么突然就这么受欢迎呢?难不成,这一期的报纸上还登了些什么他完全没有注意到,但是特别有爆炸性的新闻?
会议室里,几份热腾腾的最新一期江东省新闻报已经被摆在了桌子上,第一版头版头条是一条领导视察的相关新闻,虽然在政治上很重要,但肯定不会对销量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版的左下方,则是一篇关于国外战争最新情况的简报,但这场仗都已经打了好久了,相关报道也已经一连写了好多期,总不可能莫名其妙的,在这个既没有转折点,也没有什么突发大事件的情况下,因为这个内容爆吧?
再翻开一页,第二版是一篇很早就约好稿的,对本省知名企业负责人的采访稿,这其实是一篇带着点公关性质的稿子,为了顺利刊登,那个负责人还向报社投放了不少广告,属于一次很经典的双赢的营销行为。
总编看了一眼这篇稿子,全是各种歌功颂德和大吹特吹,广告效果一眼拉满,至于其他,实在乏善可陈,甚至都没有多看一眼的必要。
然后是第三版,最上面是一篇江州市第五大桥竣工通车的通讯稿,大概突出了一下路桥建设者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第五大桥对江州市交通的缓解意义,这属于典型的任务稿,略过。
中间又夹杂着一篇对本市菜篮子工程的采访,然后最下面那篇,则是一篇对本省开创杯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的采访稿。
一看到这篇稿子,绝大多数编辑的反应都是:这小姑娘可真漂亮,像个电影明星似的。
第二反应则是:这篇报道我一定要带回家给我们家孩子看一看,要他好好学学,怎么人家孩子这么优秀,就我们家那个,一天到晚都叫人头疼呢?
感慨归感慨,现在是上班时间,不适合谈论家里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大家继续往后翻,想要寻找那个之前大家都没有发现的爆点。
为什么突然之间,他们家的报纸就这么受欢迎了呢?
一直翻到最后一页,办公室里的所有人依然没有答案。
就在这时候,坐在最角落一个实习生忽然弱弱的举起了手:“话说,我觉得第三版那个报道挺有意思的,要是我爸妈看了,他们肯定会买回家,再给我看。”
作为未婚未育,常年住在家里的弱势群体,这个女孩子对自己父母的行为模式相当熟悉,真是用膝盖想都能想到,要是自己的爸妈看到这篇报道,会是一个什么反应。
而且,那张照片是真的太好看了,既有黑白照片特有的优雅,又有一股子挡都挡不住的,又甜又软的气质,就算她是个女孩子,也会一眼被这张照片吸引,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她又没有孩子,难不成把这份报纸带回家,顺便又被她爸妈再教训一顿?
不过说实话,要是回家以后把这张照片单独剪下来保存,好像也不错。
一个女生专门有一个小本子,收集的全是她在各种报纸杂志上看到的漂亮明星照片,而这张照片,显然也是完全有资格进入自己的收藏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