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http://www.023dn.com/
吴研究员说着将手指向利簋:“这件利簋本身不大,也不重,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也就是接近十六斤。”</P>
“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是一种新的器型。”无研究员说道:“这也就是许慎和郑玄所言的簋不同的原因,本来是簋簠两种礼器,因为都是用来盛放粮食的,所以常常摆放到一起,到了周初干脆合铸成一体,”</P>
“利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之所以成为我们国家的国宝,是因为其上铸造的三十三字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故而又被称为‘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檀公簋’。”</P>
虽然说金文和甲骨文产生的年代不同,甲骨文出现在商代,而金文出现于商周,两者的载体也有别,但都同出于一套结字体系——大篆。</P>
但是商人和周人的书写规范各有增删,两者之间很多字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即便是精通甲骨文的周至,也认不全这件器物上的所有金文。</P>
好在器物边上还有一张纸笺,上面除了拓印的铭文,还在旁边用楷书写了对照的文字:“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P>
“这个檀公是谁?”坂本五郎主攻方向是瓷器,对于青铜器和商周历史不算十分了解。</P>
“公亶父,姬姓,名亶,又称周太王。”新田曾经主要收藏青铜器,对这些就了解得多:“周文王的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P>
“对,他是后稷的十二代孙,历史上认为其是承后稷、公刘之伟业,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历史上的着名贤王。”</P>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周原膴膴,堇荼如饴。”</P>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里的这首《緜》,讲述的就是檀公带领周人从沮漆二水迁徙到岐下,繁衍生息,走向兴旺的史诗。”</P>
“肘子的积淀好丰富。”吴研究员赞道:“你要是来研究金文肯定事半功倍,不断地能够在铭文当中找出相应史实,应该是一种惊喜吧?”</P>
“这件器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里边提到了两个时间,‘甲子’和‘辛未’。”</P>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周至读着铭文:“文意倒是不难解,武王在甲子日的早上征商,克昏就是临近黄昏,夙是月亮出来的时候,有商即打下了商都。辛未,就是八天以后,王在阑师,是武王在阑这个地方集结部队,赐给这名叫利的副统帅吉金,用来制作祭祀祖先檀公的礼器。”</P>
“不过这里边的‘岁鼎’二字,又该如何解释呢?”</P>
“这里是争议最大的地方了。”吴研究员说道:“按照黄怀信、唐兰、于省吾、张政琅、徐中舒等先生都做过考证,张政琅先生主张‘岁鼎’与卜辞‘岁卜’毫无关联,‘岁’指的是岁星,即木星,释‘鼎’为‘丁’,转训作‘当’,意为‘岁星当空’;”</P>
“徐中舒先生则认为鼎当读为‘则’。根据为郭忠恕在《佩觽》说的‘古文以贞为鼎,籒文以鼎为则’的解释,徐中舒先生和张政琅先生一样认为‘岁’是岁星,岁则,是岁星在军队正上方的意思。”</P>
“唐兰先生则认为这两个字应当是‘越鼎’,即指夺取了鼎。而夺鼎之人,极可能就是获得重奖的右史利。”</P>
“锤凤年先生同样认为这两个字不是‘岁鼎’,他认为这两个字应当是‘戍晃’,即征商之师驻扎于此的意思。”</P>
“戚桂宴先生认为‘岁鼎’是岁星当空,表示吉兆,‘岁’即岁星,“鼎”训为当。”</P>
“于省吾、赵诚、黄盛璋、王宇信几位先生等认为这两字应为‘岁贞’,即岁祭时进行贞问。”</P>
“赵诚先生也认为是‘岁贞’二字,不过这里的岁不是岁祭,而是解作‘年’,这句话的意思是‘贞问这一年的大事’,好像也说的通。”</P>
“这么多种解释呀……”周至觉得中国文字魅力十足,但是也有问题,就是过于简洁,字义过于丰富,就十分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尤其是古文,言简意赅倒还罢了,要是遇到“言简意丰”的时候,那就真是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了:“可是不管怎么说,这里记录牧野大战是发生在甲子日,一日克商的记录倒是和《尚书·牧誓》中‘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淮南子·兵略训》‘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相吻合了……”</P>
“要是真有岁星当空这个天文现象……”周至突然想到中国文史界曾经发生过的一件大事儿:“夏商周断代工程,还没开始吗?”</P>
“啥?有这个工程?”吴研究员问道。</P>
“我觉得是可以试试的。”周至心里砰砰乱跳:“我们蜀大和殷墟联合搞了个甲骨缀合项目,就是将已经发现的甲骨文骨片进行扫描,然后有电脑利用程序对甲骨边缘进行形状检测,找出能够拼合到一起的甲骨,将它们缀合起来,这就能让一些只有零星文字的碎甲拼合成一块具有完整卜辞的整甲,到目前这项工程还在进行,已经有了一些成果,出版了《甲骨缀合集》,《甲骨缀合续集》,《甲骨缀合三集》三部资料。”</P>
“于此同时,我们还对过去收藏在各地拓片、照片等资料进行了排重,最终将这些资料都存储进了数据库当中,如今正在通过卜辞上记录的信息,争取排出一个《甲骨贞文编年大纲》。”</P>
“这里边要用到许多种方法,比如从刻写规范的时代特征,结字原则的时代,异体字从原始字到变化字的过程等,都是这个编年的线索。”</P>
“而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贞文和卜辞中关于日期的记录,以及某些重要的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