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http://www.023dn.com/
一顿饭吃下来,周至就只当给大家打过预防针了,谁再要说雪珊和和尚偷偷谈恋爱,他就敢振振有词说我刚回来的那天就告诉大家了啊,你们自己没理解到位而已。
这也是最好的方式,冯雪珊也接受这样的方式。
最可怜的搞不好是杨和,这娃恐怕至今还不晓得雪珊已经默默接受了他,还在患得患失当中。
不过周至也没有告诉他的意思,哪怕暗示都没有,开玩笑,老子能帮你到这儿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第二天,当周至出现在课堂上的时候,引发了一阵小小的哄动。
同学们也就开学见过周至一回,后面这娃听说就代表学校去联和乡扶贫去了,大家只能通过校园网的扣扣相互联系,班级群里边倒是聊得热闹,但是通过周至发来的图片看,条件是当真艰苦。
班上家里条件差一些的是黄瑞山,家在武威,看了周至待那村子都直摇头。
周至的回归让大家都很兴奋,课间都围着他问东问西。
扶贫这个说法只是大家胡乱传出来的,大学里也不会派大学生去干这些,所以大家都有些好奇周至到底是去干啥了。
周至这才解释自己的情况有点特殊,下学期就要准备读研,担心学术不够就笨鸟先飞,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先打下基础。
这话说得就有点气人,别人四年读本科,他四年读本硕还说自己是笨鸟,顿时惹来一顿爆锤。
不过对于周至大家并不嫉妒,学校图书馆里有权威刊物《文史》,作为国家级的权威文史论文专著,一直都属于借阅的热门。
借不到当期,那就借往期的也好过瘾,这类读物其实也不用在乎时效性。
然后就有人发现周至从九三年起便在《文史》刊登论文,一年还好几篇,有的篇目还只是摘引,就是专著介绍,因为《文史》的期刊页数有限,装不下全篇。
于是又有人按图索骥,在图书馆找到了那几本专著,才明白这货能在学校有这般待遇,绝非幸致,更不是什么学术腐败。
难怪辜老这么放心让他带货,这娃的确有点厉害。
人往往就是这样,嫉妒这种情绪只会产生于相差不远的人身上,要是双方差距实在是太大,连嫉妒之心都提不起来。
而且周至在前三学期在班上留下的人缘儿也不是一般的好,这学期友谊依旧在网络上得以持续,因此虽然离开了小半年,这样的亲热还是和过去一样。
李一佳是周至曾经的“小迷妹”,给周至拿出几个笔记本来:“这是你那几门课老师给勾的重点,还有两天,肘子你抓紧复习下。”
“咦?你怎么会有这些资料?”周至虽然对自己的课业很有把握,但是有勾选范围当然更好:“谢谢佳佳,实在太有心了。”
“舞蹈社里有学姐嘛。”李一佳说道:“也不光是我,晓琳也帮了忙。”“那今晚我们老地方?”周至对赵星说道:“把文心也叫上,咱们去吃冷啖杯?”
“还是等考完试再说吧。”张潜意翻起了白眼:“这几天谁不是在狂背,饭都没心思吃还冷啖杯呢。”
大家都觉得张老大说得对,现在正是关键时期,最忌惮半场开香槟,这顿饭留着等期末考试完了再说。
周至这学期相当于大三下学期,因此考试反而比大家轻松,因此就只能为人民服务,这两天住回寝室当服务员,打开水,打早饭这些活都归了他,用徐刚的话说,就是抓紧再享肘子几天福。
两天后周至开始参加考试,去的是大三学长的班上考,大家除了给他投去好奇的目光,一切都还好。
不知道是不是辜开来动用了自己的力量,周至的成绩一出来,接着就被叫到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坐着几个老头,辜老也在其中:“肘子,给大家介绍一下数字图书馆和引擎的进展吧。”
“啊?哦。”这是纯纯的突然袭击,好在周至对数字图书馆的工作进展非常关心,于是快速在脑子里组织了语言:“这里有投影,那我连上笔记本给大家一边演示一边讲吧。”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而且是图数据库,相对于普通人更习惯接受的关系型数据库,图数据库理解起来相对要困难一些。
周至在PPT上的画图看上去倒是容易理解,但是深入到远程登录页面,展示图数据库关系结构的时候,辜老直接举手打断:“都是干文史的老骨头了,肘子在技术上不用讲得太深,给我们举几个在文科方面的应用就行。”
“哦,正好我们现在在搞一个展示项目,我就通过这个项目给大家演示一下吧。”周至说道:“笔记类的历史典籍,最丰富的是宋朝,后人评论《宋史》,往往评论其失之琐细,然而对于我们干数字图书馆和引擎的来说,宋代留下的浩繁的文字资料,为我们进行研究提供了最好的素材库。”
“我们的这个项目是将宋代的资料倒入库中,除了主干的历史资料《宋史》,《资治通鉴长篇》等书籍以外,还从《四库提要》,《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当中,将宋代部分的文、集、章、奏、墓志、笔记等,都纳入其中,仅《四库全书》的‘别集类’著录就有三百八十八部,五千多万字,例如徐铉的《骑省集》三十卷,田锡的《咸平集》三十卷,《欧阳文忠公集》的一百五十三卷正文和两卷附录等等,都在其中。”
“资料齐备以后,我们便可以开始构建应用,技术工具的实现非常复杂,这里我就不讲了,现在我通过应用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吧。”
“比如我们想要建立一个苏轼的检索目录,我可以在引擎工具里输入‘苏轼’二字,”周至在主索引的栏位开始录入两个字并且回车,很快,在电脑屏幕的下方出现了一大堆的文字介绍。
“在古人的文献典籍当中,苏轼二字其实主要存在于奏章、传记名称、词作者等地方,在更多的文献当中,多用‘轼’,‘子瞻’,‘东坡’等称谓。”
“除此以外,在他人的章奏笔记里,他还往往以‘三苏’,‘轼辙’等并称。”
“另外,史籍中的‘元祐党’,‘蜀党’等,可以是他的标签。”
“如何根据‘苏轼’这个主标签找寻出刚刚我说的二类标签,我们研发出了一些算法,这里边会涉及到许多的问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