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调查光时亨,此僚在外养了两个小妾,曾和陈演配合弹劾官员,获银二百两,由于官小,权力不大,故污点不多,银二百两不足以弄死他。 既然暂时找不到大把柄,就留这个喷子多活两天,回临清后让王永吉上疏告光时亨通匪便可。 崇祯最信这一套,一说谁通匪,那此人必死。 崇祯回到后宫,献俘大典令他心情大好,便和周皇后、袁贵妃在后宫小饮。 只是,王凌将太子留在城外军中作为人质,令崇祯不悦。 崇祯喝的微醉,言道:“王凌少年英雄乃朕之常山赵子龙!” 周皇后、袁贵妃早已将王凌的所作为了解的一清二楚。 周皇后没有崇祯那样迂腐,知道军权的重要性,而且也知道现在的武将除了孙传廷外基本上都靠不住。 所以,她动了要将女儿长平公主嫁给王凌的念头。 一来两人年龄相仿,二来有着血缘关系,王凌不会像其他武将一样对皇帝不忠。 虽然周皇后对王凌押太子为人质不满,这显然表明王凌并没有忠心投靠,也没有完全信任崇祯,正因为如此,才有必要将女儿嫁他,使他不再有二心。 周皇后就建言道:“皇上,明日朝会后,我想设家宴,宴请护国伯,奴家想见识见识这个少年英雄。” 崇祯帝立即明白皇后的意思,言道:“外戚不能统兵,媺娖嫁与小凌,倒也郎才女貌,只是不能统兵,朕会失一肱股之臣。” 周皇后道:“我有这心思,不是为了女儿,而是为了大明江山,只有媺娖嫁给了小凌,他才会一心一意辅佐你,现在乱世,能带兵打胜仗的人才能保卫江山,什么祖制,现在的制度应该和太祖东征西战时一样,任人唯才,不能局限于祖宗法制。” 袁贵妃也附和道:“是呀,皇上,为今大乱之年,必须有嫡系将军才可信任。” 崇祯道:“一派胡言,你们两个又干政了。” 周皇后道:“这不是干政,我有权为女儿的婚姻和大明的前途操心。” 崇祯帝道:“好吧,明天家宴宴请王凌。” 崇祯知道王汉等几位和王凌关系好的大臣私底下都叫王凌为小凌,所以也喊小凌,因为从内心中,他很想把王凌当成家人,成为自己的不贰之臣,他太需要忠心自己的武将了。 崇祯也有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王凌,但碍于祖制,又担心遭到朝臣们喷,所以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左右摇晃、歇斯底里、滥杀忠臣良将、不敢担当是崇祯的致命弱点,也是一把好牌打成稀烂的原因。 第二日朝会,崇祯帝将一位被抄家的勋贵的府邸赏给王凌做大将军府。 对于崇祯对王凌的任命,大臣们是一片羡慕嫉妒恨,同时又是冷笑,从袁崇焕、卢象升、到杨嗣昌、洪承畴等有几人好结果的。 兵部尚书张国维是第一位拜访大将军府的人,他是来问计的。 如何整编明军,崇祯皇帝要王凌协助张国维对军队进行整编。 再说一下躲在通州的几个明将的事,黄得功、刘泽清、范志完、王永吉被皇上命令南下杀鞑子,已无性命之忧。 唐通害怕皇帝责罚便和白广恩出关寻找清兵想杀敌立功,却被清兵杀的大败。 在兵部责令下,几位大将各回师驻防各地。 以兵部的意思黄得功回卢州、白广恩回陕西、周遇吉回山西、唐通回蓟镇、赵光卞回保定、马科回昌平、吴三桂回山海关、刘泽清回济宁。 王凌知道,如不让他们这些人回去驻守,吃饭就成了大问题,如让他们回去,从今之后除了周遇吉外其他人都成了拥兵自重的军阀。 王凌对张国维道:“不要让这些将领回去,让他们来大将军府一块商议军队改编计划。” 张国维道:“好!我以兵部名义召他们来京。” 散朝后,崇祯让王承恩叫住王凌,说皇后口谕令大将军前去后宫赴宴。 王凌跟王承恩来到坤宁宫,发现崇祯帝也在,王凌只好先给崇祯帝施礼,再给周皇后施礼。 崇祯帝又一一介绍袁贵妃,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长平公主朱媺娖、昭仁公主朱媺静 王凌一一拱手施礼。 朱慈炯十一岁,朱慈炤十岁,两人看着王凌都是一脸崇拜之意。 朱媺娖在王凌向她施礼时,脸竟然红了。 昭仁公主刚5岁,只是好奇的瞪着大眼睛看着这个大哥哥。 虽然兄妹几个很想询问打仗的事,但是碍于父母在场,他们也只能乖乖吃饭,而不敢插言。 崇祯问道:“小凌!军队改编之事,你计划怎样改?” 王凌道:“回皇上,我决定将京师五城兵马司全部裁撤变为治安司,主要负责京城治安,将黄得功的部队改编为京师卫戍部队,辖四个师,两个骑兵师,两个步兵师,黄得功任军长。 取消家兵制,将各将领家兵编为一个骑兵师,不愿来骑兵师的就地解散。 其余各镇守部队全部精减为一个师,原总兵改任师长,多余兵士就地整编为民军或后勤军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