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你说够了没有,现在不是互相指责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怎样解决眼前的问题!” 王慧实在看不下去了,明明是张远和陈萍两个人的问题,现在张远想逃避劳动就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陈萍的头上 张远冷哼一声,转身离开,王慧看着陈萍失魂落魄的样子有些于心不忍,于是招呼孙红一起把陈萍扶回了知青点 刘盛则是带着剩下的知青们继续回到了地里埋头干活 林建国和林胜利回到了村委会之后,就这今天这个事情对回城知青的名单也进行了一个初步的讨论 “胜利啊,这次的回城名额这事儿你是怎么看的?” 林建国给林胜利递了一根旱烟 “村长,我觉得这次回城的名额应该先从那些来村里时间长的老知青们里面选,毕竟这些老知青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还有劳动能力都比后来的这些知青们要高一点儿。” 林胜利抽了一口旱烟,缓缓地说道 “嗯,我跟你想的一样,但是就是这个名额的问题,我们两个心里想好的固定人选应该都是一样的,就是这剩下的最后一个名额,该给谁呢?” 林建国有些犯难 “村长,既然决定了给表现好的老知青们,那就全都在老知青里面选吧,这样就不会再有人找事儿了,咱们也省了些麻烦 省得这些个小年轻的成天不干活就想着给村里找事儿,破坏团结,影响生活。” “嗯,你说的也是,那就这地吧,三个名额全都在老知青里面选。” 另一边的林家,林凛看着坐在院子里低着头搓苞米的阮媛,目光有些复杂 她不知道阮媛对于回城这件事情是怎么想的,但是她知道,阮媛要是回城了的话,林放和阮媛就真没可能了 上辈子她二哥因为王莹莹那个吃里扒外的家伙被抓进了监狱 这辈子她改变了一些事情的轨迹,但是却把知青回城这事儿给忘记了,现在看阮媛这态度,林凛一时也没了主意 “阮阮,今天在地里……” 林凛欲言又止,生怕阮媛会对她反感 毕竟阮媛对于回城这件事情到现在都还没有表态 阮媛抬头看着林凛,温柔地笑着问道 “凛子,你是不是想问我对于回城名单是怎么想的?” “阮阮,我知道回城这件事情对于你们知青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你相信我,再过两年,计划说不定会有改变呢,到那时候,说不定不用回城名额也可以回城了呢 阮阮,虽然我们村比不上城里的生活,但是请你相信我,我们家一定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林凛认真地跟阮媛保证道 “凛子,你不用这儿紧张,我对于回城名额不是那么看重,我昨天晚上也跟林放坦诚地聊过了,我暂时还没有回城的想法,我很喜欢落月村 而且,我是抱着以结婚为目的和你二哥处对象的,并不是想让你二哥帮我干活所以才决定和他在一起的 在和你二哥处对象这件事情上面,我是认真的。” “说什么呢?” 林放扛着一大捆柴火走进了院子里 “没什么,凛子我俩聊天呢,你今天怎么这早就回来了?” 阮媛笑着递给林放一块手帕,让他擦干净头上的汗 “地里的活都收拾地差不多了,没什么事儿我就上山砍了点儿柴回来,等秋收完了,知青点的房子也修的差不多了,我再帮你多砍点儿柴 冬天没柴烧炕容易把人给冻坏了,我多砍点儿给你送点儿过去,等到了冬天就不会冻着了。” “林放,你对我真好,谢谢你。” 阮媛心里一阵感动,从小到大,除了家里人,林放是第一个真心对她好的人 “说啥呢?你热糊涂了?你是我现在的对象,以后的媳妇儿,我对你好不是应该的么,说啥谢不谢的,赶紧进屋凉一会儿,秋收前还得再热一阵子呢。” 林放笑着催促着阮媛赶紧进屋,转身看见林凛侧着头,眨着眼睛盯着自己 “怎么了这是?顾北城欺负你了?” 林放板起了脸,故作严肃地说道 “哪儿能啊,二哥,我现在才发现,你这么宠媳妇儿啊,这阮阮还没和你结婚呢,你这么宠着,不怕把阮阮宠坏了啊?” 林凛有些揶揄地看着林放说道 “阮阮的人品咱们都清楚,她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人,再说了,宠媳妇儿是咱家的家风。” 林放揉了揉林凛的脑袋 “二哥,你说要是顾北城以后不像现在这样宠着我了怎么办啊?” “那他就准备挨揍吧。” 林放淡淡地说道 晨光初现,又是一个艳阳天,金色的阳光照耀在地上,落月村的秋收动员大会也随之启动了 林建国站在广场上临时搭建起来的台子,手里拿着个大喇叭,看着熙熙攘攘地站在台下的村民们,大声地说道 “都消停会儿,现在开始开会!” 一时间,广场上的人都闭上了嘴 “由于我们村前些日子因为下大雨的原因,导致了秋收工作的延期,别的村现在已经开始了秋收工作,我们落月村作为先进大队,年年都被公社表扬的第一名 不能让这些小挫折影响了咱们村的秋收工作,现在我宣布,从明天开始,落月村的秋收工作正式开始进行!” 林建国说完,把喇叭递给了林胜利 林胜利接过喇叭,看了看站在人群中央的知青们,清了清嗓子 “大家都知道,由于前些日子知青回城名额已经分配下来的缘故,所以有些个别知青就起了搞事的心思 经过我们村委会的讨论研究,最后决定,落月村1977年,知青返程名单为以下三人: 刘盛、王慧、孙红,以上三位知青在秋收工作完成后,就可以收拾好东西,做好回城的准备了。” “好了好了,今儿个都散了吧,赶紧都回家好好歇歇,明天就要开始秋收了,别刚开始干活就倒地里头了。” 林建国刚宣布完散会,村民们三三两两地结伴着往自家走 而下乡知青们则是有人欢喜有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