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意听到公子高的话语后,不由得摸了摸下巴: 嗯......自己的理念和他们相近吗? 好像是有一些。 不过真要说起来的话。 貌似每一家的理念,或多或少都有和自己相近的地方吧。 不过既然公子高主动来请教,李意倒是也不介意指点一下。 毕竟,嬴政在公布成绩的那一天。 便已经将对于这三位公子未来的安排透露给了自己。 所以,李意对于大秦未来的“太子人选”还是心中有数的。 并不会因为公子高不是自己的弟子就敝帚自珍。 他反而更希望这三位公子,最好都能够达到嬴政内心的期望。 李意看了看公子高,轻轻笑了笑: “不知公子有何需要解惑的?” “可以说与在下听听,不过是否能够为公子解惑在下也没有十足把握。” 毕竟要是公子高问的是一些比较无解的哲学问题,李意可回答不上来。 公子高以为李意是在自谦。 因此是一脸敬佩的道: “仙府不必自谦,世人皆知仙府学究天人,说是当世圣人亦不为过。” “想来定能为高解惑。” 李意听后不由得嘴角一抽。 怎么感觉......这公子高是在捧杀我啊? 不过看公子高那一脸诚恳的表情,李意也不好多说什么。 便继续等待着公子高的下文。 “仙府,高认为实行律法之时。” “应当辅以仁治。” “应当刚柔并济。” “以律法来约束人性之恶。” “以仁义来引导人性向善。” “礼义和法度相结合,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 “单纯礼治和单纯的法治,都难以长久。” “不知仙府可否认同高的观点?” 李意听后微微颔首: “公子言之有理,刚过易折、过犹不及。” 公子高听到李意的认同后,则是继续开口道: “故而高近来打算适当修改如今大秦的律法。” “最好能够兼顾法理和人情,在法治的同时实行仁治。” “而且,高在处理关中一带的律法案件之时。” “也确实碰到了一些令高颇为为难的情况。” “有的人虽然触犯了大秦律法,甚至罪无可恕,但是在得知那人的背景和犯罪的缘由之后,高却不太愿判其死刑。” “还有的人虽然表面上没有触犯律法,但是在高看来他实际上应当处死。” “高因此开始尝试逐一修改完善律法。” “但是却发现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很难通过简单的修改律法得到改善。” “甚至有些时候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需要考虑的因素过多,非是修改几条律法就可以完善的。” “廷尉也劝说我,只需要严格遵守律法即可。” “无需考虑其他外在缘由。” “人性本恶,不论是出于何种缘故,他们既然触犯了律法,那么便不值得同情。” “既然没能克制住内心的恶,自然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若是给律法增添太多的外在考量,只会影响律法的实行难度,从而让底层负责断案的官员为难。” “这让高十分的苦恼,难道高的想法是错的吗?” 李意听后略微沉默了一下,随后开口问道: “让公子你不愿意判处死刑的那个案件可否说给在下听听?” 公子高点了点头: “那是蓝田县内村落的一黔首,他时常受其邻居欺辱,但是他平日大都容忍。” “一日见邻居欺其母辱其妻,他忍无可忍,故怒而杀之。” “按大秦律法,杀人者理应处死。” “可是高认为,他其实情有可原不应当被处死。” “其邻欺辱妻母,本就触犯大秦律法,杀之应当无罪。” “然而廷尉却说,这种情况应该报官告奸,而非怒而杀人。” “若是人人都如他这般行事,大秦就要动荡不堪了。” 李意听后点了点头: “廷尉所言,倒是也不无道理。” 公子高有些无奈:“仙府您也认为一切应当以律法为准吗?” 李意摇了摇头: “这还需要从更多方面来考量。” “比如他时常受到欺辱,与其同村之人为何不告奸?” “其是否有报官意向,或是说报官无用,比如其邻和官员有所勾结,所以他只能奋起反抗。” “邻居具体是如何欺辱妻母,言辞是否有夸大,比如只是发生口角,而非欺辱。” “这些都需要一个定论,才能确定他是否无辜。” 单单听公子高的口述,李意也难以判定此人的罪行。 公子高听后则是思索了一番: “据村民所说,其邻居确实多有欺辱,不过并不是太过分,没有到触犯律法的程度。” “当日事发之时,其邻居确实和其妻母在一起。” “至于报官,那黔首未曾报官,应当是觉得即便报官也无用。”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