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凡深吸一口气心中做好了准备,决定要勇敢地承担起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 他站起身来目光坚定而充满决心地扫过朝堂上的每一个臣子,声音洪亮而有力地说道:“朕认为户部尚书钱爱卿所言甚是,朕深感赞同。 朕决定采纳钱爱卿的建议,着手进行商业税收的改革。朕深知这将会触动你们当中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引发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 但朕坚信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我们民族的长远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所牺牲有所贡献。” 楚凡的话语在朝堂上回荡,朝堂当中的大臣们都听出了楚凡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对改革的决心。 在朝堂之上大臣们彼此对视,眼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他们深知楚凡所做出的决定将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尽管他们内心深处对这一决定感到不满,但在皇帝坚定而果断的态度面前,他们不得不勉强表示支持。 对于他们这些大臣来说,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才是最终的目标,是他们共同追求的理想。如果不是忠于魏国的话他们早就离开魏国了,也不可能在魏国最危难的时候留下来了。 而即便有些官员心中暗自嘀咕,他们很想用这样的政策是在与民争利的借口来阻拦这项政策的落实。 然而当他们回想起几个月前在皇宫城墙下发生的那场血腥事件,那些被处决的官员和勋贵的惨状,他们便明智地闭上了嘴巴。 尽管这位皇帝愿意将权力下放给百官,但在他决心杀伐果断的时候,他的心肠却是异常冷酷无情的。 事实证明总有人不怕死愿意为了私利铤而走险。在满朝文武都没人在说话,这种情况下一位官四品少卿却挺身而出,向楚凡进言: “陛下,此政策实不可行。商人本已承担入城税、交易税以及漕运费。若再将商人的税赋提升至十分之一,其利润必将大幅缩水。我担心这将导致魏国无商人愿意流通货物,最终影响国家的经济实力。” 钱戴早已经知道会有人用这些来说事,随即回应道:“今后,商人在进入城市时将免除入城税和交易税,在魏国境内,他们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易。 这包括取消山泽税、杂税等所有地方性税收,所有这些税收将统一并交由户部管理。此外,对于零星物品、农具、书籍等,朝廷将实行免税政策,以此鼓励商品流通。” 楚凡为了增强钱戴的话语力度郑重宣布:“朕亦需树立典范,今后文御史在上缴精盐利润时,务必先缴纳税款,然后方可纳入内库。” 朝堂当中的大臣看见陛下都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上缴税赋了,他们也没有太多的话说了。 钱戴眼看这个政策落实下来了,这个时候十分的激动,如果能够收上商人的税赋的话,魏国的国库会充实不少。户部也不会那么贫苦。 户部的官员激动之情也溢于言表,他们深知商人税赋的征收将为国家带来巨大的财政收入。 他们立刻想到了那些因财政紧张而无法得到充分维护的边疆要塞,以及那些因缺少资金而无法发放的战士的抚恤金。他们可以着手改善这些状况,让国家的防御更加稳固,让士兵们能够安心守卫国土。 与此同时一旦精盐和商人的税赋征收顺利,不仅国库会得到充实他们户部的工作也将更加顺畅。以往因资金不足而搁置的水利、道路等民生工程,也终于有了重新启动的希望。 他们已经在心中盘算新收上来的赋税如何合理分配,确保每一笔钱都能用在刀刃上。 就在楚凡准备继续朝会的时候,一个反对的声音突然响起。 御史柳文山站了出来,他的身影在众大臣中显得格外显眼。 众大臣看见站出来反对的正是在所有大臣眼中魏国最公正廉洁的御史,他从来不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这样的一个人做出这样的举动引起了朝堂当中所有官员的关注。 众多大臣的目光纷纷投向了柳文山,这个大臣在御史大臣当中以直言不讳,不惧强权着称。他是那种罕见的能够一生都坚持自己原则的老臣,所有的大臣都不知道这位老臣这个时候站出来有何深意。 柳文山在朝堂上坚定地开口说道:“我坚决反对这项政策,钱尚书提出的这项政策显然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 听见柳文山的反对意见,所有在场的大臣们都不禁露出一脸疑惑的表情。 尽管精盐的制作和监管是由御史台负责的,然而所获得的利益基本上都要上交给陛下,而且柳文山的家族并没有涉足商业活动。 因此大臣们心中不禁产生了疑问:他为什么会站出来反对这项政策呢? 不管柳文山因为什么原因反对这项政策,那些彼此相邻的官员们纷纷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他们心中都清楚,只要柳文山站出来,明确指出陛下增加商人的赋税实际上是在与民争利,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支持他,共同呼吁陛下收回这项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