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校难题众手担,齐心修缮意如磐。 炉温桌稳书声朗,共护新苗梦渐宽。 在村长去了镇上之后的那几日里,李秀和其他老师们的心就如同被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每天都像是怀揣着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满心满腹地期待着从镇上那边传来哪怕一丝一毫的消息。那心情呀,既有着对好消息的殷切盼望,又夹杂着些许忐忑不安,仿佛等待着一场关乎重大命运的宣判。 可即便如此,老师们手头的工作却一点儿都没耽搁,依旧如往常一般,早早地来到学校,在那几间略显破旧的教室里尽力维持着教学秩序。课堂上,他们强压下自己内心的那份焦灼,将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授课之中,用温柔且耐心的话语,为孩子们讲解着那些知识要点;课间休息时,又穿梭在孩子们中间,耐心地安抚着他们那一颗颗盼着学校能快点变好的急切之心。孩子们总是围着老师们,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老师,咱们学校什么时候能有新桌椅呀?”“老师,冬天教室里会不会暖和起来呀?”老师们则总是笑着摸摸孩子们的头,轻声说着:“快了,快了,再等等呀。” 终于,村长从镇上回来了。当村长的身影出现在学校门口的那一刻,老师们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儿,赶忙迎了上去。村长脸上的神情带着几分复杂,那模样就好似刚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跋涉,带回的消息也让大家的心情犹如坐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既有着欣慰,又着实有些犯难。 原来呀,公社领导确实深切意识到了村里学校所处的艰难处境,也很想帮一帮这所承载着众多孩子未来希望的乡村学校。只是,公社那边就如同一个大家庭,各项事务都需要开销,资源着实有限得很呐,所以只能给了村里一点钱,让村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学校那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像修理那些破旧得不成样子的桌椅、垒起能让教室在寒冷冬日里暖和起来的炉子等等。 虽说这钱不多,就那么薄薄的一沓,拿在手里感觉轻飘飘的,但好歹也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支持呀,像是黑夜里的一点微光,给大家带来了盼头,有总比没有强,也算是个好的开头了呢。老师们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清楚得很,这点钱可得精打细算,每一分都得用在刀刃上才行呀,绝不能有半点儿的浪费。 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没过多久便在村子里传开了,整个村子瞬间热闹了起来,大家都开始为学校的事儿忙活开了。村里那几位平日里就颇懂木工活儿的老师傅,自发地扛着自己的工具,迈着略显蹒跚却又坚定的步伐,主动来到了学校。他们先是一间教室挨着一间教室地查看那些桌椅的损坏情况,时而弯下腰,仔细端详着桌腿上的裂缝;时而用手摇晃一下椅子,感受那松动的程度,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嗯,这桌面板得换了,这椅子靠背得加固咯……”随后,便凑在一起,皱着眉头,你一言我一语地琢磨着怎么用这有限的钱去买些合适的材料,把桌椅尽可能多地修理好,让孩子们能早日用上相对结实的桌椅。 而在校园的另一边呢,擅长垒炉子的几位大叔也没闲着。他们背着手,在校园里四处转悠,那目光犹如经验老到的猎人在搜寻猎物一般,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一边观察着各个教室的布局,一边商量着根据不同的空间大小、通风情况,规划出最合理的垒炉位置。时而争论几句,时而又点头达成共识,那认真劲儿,仿佛在进行一项无比重大的工程呢。 李秀、张月娟、林晓峰、张龙和李大爷这几位老师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像是旋转不停的陀螺。他们一边协助老师傅们仔细地统计桌椅修理所需的各种材料,拿着纸笔,一笔一划地记录着需要多少木板、多少钉子、多少榫头之类的;一边又紧紧地跟着那几位大叔,满脸好奇与专注地探讨着炉子用什么材料垒更保暖、更耐用,是黏土的比例要多一些好呢,还是砖块的质地得选更厚实的才行,一个个问题抛出来,又一个个寻求着最佳的答案。 没几天,采购回来的材料陆陆续续地运到了学校。有散发着淡淡木香的木板,有沉甸甸的砖块,还有一桶桶黏糊糊的黏土,它们被整齐地堆放在校园的角落里,仿佛是一群等待检阅的士兵。老师们见状,赶忙组织起高年级的学生,准备大干一场。孩子们一听说能亲手参与让学校变好的事儿,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一个个兴奋得小脸通红,就像过年得了新衣裳似的,干起活儿来那叫一个积极踊跃呀,仿佛浑身都有用不完的劲儿呢。 木工师傅们带着几个平日里就心灵手巧的学生,开始动手修理起那些桌椅了。一时间,校园里锯木头的“吱吱”声、敲钉子的“当当”声响彻一片,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为学校改变而鸣奏的激昂乐章。孩子们在一旁那可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瞪大眼睛,紧紧地盯着师傅们的每一个动作,生怕错过了学习这门手艺的好机会。小小的身影不停地穿梭着,帮忙递工具时,那动作小心翼翼的,像是捧着稀世珍宝;扶桌椅的时候,又使出浑身的力气,站得稳稳当当的。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不少原本摇摇晃晃、破破烂烂,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的桌椅,渐渐变得结实稳固了。虽说桌椅修好了之后,看着还是新旧混杂,没法像新的那般崭新漂亮,带着些修补过的痕迹,但好歹能让更多的孩子有个像样的座位,能安心地坐在上面学习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