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离校困众心焦,秀姐帮扶解寂寥。 村校难题谋对策,盼援改善育新苗。 村长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离开了山村小学,一路上他的心情格外沉重,脑海里不断回响着和林晓峰老师等三位老师关于学校困境、孩子们的未来以及寻求帮助的种种对话,那些话语如同沉甸甸的石块,压在他的心头。 原来啊,前段时间村里学校的日子过得着实艰难,就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村里学校的三位老师相继离开了村子。这三位老师,那可都是支撑起村子教育半边天的重要人物呀,他们这一走,就如同抽走了学校正常运转的几根关键支柱,一下子把村里的教育事儿给耽搁了不少。 课堂上,原本书声琅琅的教室变得冷冷清清,孩子们只能对着空荡荡的讲台发呆,那些渴望知识的小眼睛里满是迷茫和失落。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也没办法按部就班地开展下去,进度一落千丈,这可急坏了村长和村里的一众家长们。 就在这让人揪心的时刻,李秀站了出来。李秀她可是村里一位出了名的热心肠妇女呀,在这个不大的村子里,平日里不管谁家有个啥事儿,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邻里纠纷,只要她知道了,总是二话不说就积极帮忙。她那张嘴呀,就像抹了蜜一样能说会道,三言两语就能把人说得心里暖乎乎的,而且脑子转得特别快,点子也特别多,总能想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却又十分管用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这一回,看到学校因为缺老师而陷入如此困境,李秀心里那叫一个着急呀。她深知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那可是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的希望之路呀。虽说她自己也清楚,以她的文化程度去给孩子们上课,确实是有些吃力,毕竟她也就是勉强读过几年书,肚子里的墨水不算多。但她一想到那些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一想到如果没人给他们上课,孩子们的未来可能就会因此变得黯淡无光,她就再也坐不住了。 于是,李秀毫不犹豫地就去了学校,主动承担起了代一段时间课的重任。从那以后,每天清晨,她总是早早地来到学校,准备好当天要讲的内容,尽管那些知识对于她来说可能有些深奥,但她会提前花大量的时间去钻研、去理解,就盼着能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得清楚明白。 在课堂上,李秀总是用她那最朴实、最真挚的方式去传授知识。她会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小经历,把那些看似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孩子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有时候,遇到一些难题,她也会坦诚地告诉孩子们自己不太确定,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去探讨、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孩子们学到了知识,她自己也收获颇丰呢。 虽说她文化程度也不算高,但那份为孩子们着想的心,那份想要让孩子们在困境中也能继续接受教育的执着,大家可都看在眼里呢。村里的人每每提起李秀代课的事儿,都会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她是个好心人,是孩子们的福星呀。 想到这儿,村长觉得更应该和李秀好好商量商量这写求助信的事儿了,说不定她能给出些好主意。不多时,村长便来到了李秀家的小院前。 李秀家的那扇门呀,破旧得很,油漆早已斑驳脱落,露出了里面被岁月侵蚀得有些发黑的木板,门上的合页也有些松动了,每次开关门都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这屋子经历过的漫长岁月。 村长轻轻推开那扇破旧的柴门,“嘎吱”一声,在这寂静的小院里显得格外响亮。李秀正在院子里洗衣服,她蹲在一个大木盆旁边,木盆里堆满了脏衣服。旁边放着一块捶布石,那捶布石已经有些年头了,表面被磨得十分光滑,透着一种岁月的痕迹。李秀手里拿着一根棒槌,正一下一下用力地捶打着衣服,每一下都带着十足的劲道,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听到动静,她抬起头来,见是村长,赶忙站起身来,手上还滴着水珠,就迎了上来。 “村长,您来啦,快进屋坐。”李秀热情地招呼着,她身上围着一条洗得泛白的围裙,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可看到村长那紧锁的眉头和满脸的忧虑,笑容也不禁僵了一下,心里隐隐猜到可能是村里出了啥大事儿。 村长微微点了点头,跟着李秀进了屋。屋内的陈设十分简陋,一张旧木桌,几把破椅子,墙上还挂着一些农具,不过收拾得倒也干净整洁。村长缓缓在椅子上坐下,重重地叹了口气。 李秀给村长倒了一碗热水,放在桌上,然后在对面坐下,关切地问道:“村长,看您这愁眉苦脸的样子,是不是村里遇到啥难处啦?您快说呀,说不定我能帮上啥忙呢。” 村长端起热水,轻轻抿了一口,润了润有些沙哑的嗓子,这才缓缓开口道:“李秀啊,可不就是遇到大难处了嘛。你也知道咱村这学校的情况,本来就破破烂烂的,现在更是困难重重啊。昨儿个晚上我一宿没合眼,就琢磨着这学校的事儿,今天一早又和林老师他们商量了半天,可这问题还是不好解决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