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大殿。 一众无精打采的朝臣见到朱由检回来,顿时又全都满血复活了。 “陛下,现在应该可以下旨对洪督师进行追封了吧?” “是啊,陛下,您这样老拖着不允,您知道会耽误臣等多少时间去处理政务?” “正是此理,何况像洪督师这样为国尽忠的臣子,也理应受到朝廷的褒奖”。 “……” 此时,朱由检坐在龙椅上看着一副副丑陋的嘴脸。 心里冷笑不已。 如果是在见到成平安之前,他或许还会迫于群臣的压力,不情不愿的下旨给洪承畴这败军之将风光大葬。 (真实的历史上就是如此,朝廷高规格给洪承畴办葬礼,结果却接到了对方已投降皇台极的消息,弄得皇帝与大臣都好不尴尬。) 但现在嘛,朱由检完全是看好戏的心理。 等到底下的官员声音稍歇,他这才不咸不淡的道: “诸位卿家言之有理!” “对于于国有功的臣子,朝廷自然是应该大力褒奖宣扬”。 “朕对此也是深表赞同的”。 “只不过,诸位卿家要朕下旨为洪承畴追封,那也得等他真死了再说啊!” “估计你们还不知道,洪承畴已经投降了满清鞑子了吧?” 嗡! 朱由检的话,让一众官员全炸毛了。 “陛下何出此言?” “须知洪督师为国壮烈,那可是数万辽东军民亲眼目睹的事情,难道这还有假?” “陛下,这样无端恶意揣测一个为国尽忠捐躯的大臣,您知道对臣等忠君爱国的积极性会有多大的打击吗?” “是啊是啊,尊重臣子的忠义也是在尊重您自己啊!” “不错不错,臣敢以自己的项上人头作保洪督师不会变节投敌……” 这些官员像是受到了极大的污辱似的。 嗓门一个比一个洪亮。 如果不是有一个高低落差的台阶挡着,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口水给喷到朱由检脸上去。 反正在大明朝,不管有理没理,怼皇帝那绝对是政治正确。 这也是如嘉靖、万历、朱由校等皇帝不愿意上朝的主要原因。 试问一个人,又怎么怼得过一大群人呢。 朱由检看着一帮赌咒发誓的官员,冷笑道: “朕同样也敢以皇帝的名誉作保,洪承畴不仅没有为国捐躯,反而投降了满清鞑子”。 “陛下,敢问您是从何处得知洪督师没有殉国的消息,为何我们这些内阁阁老不知道?” 陈演上前一步,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朱由检。 紧跟着,周延儒与魏澡德也站了出来。 “陛下,陈阁老言之有理,按理说辽东要是有军报传来,我们内阁应该还会先知晓才是”。 “恩恩,敢问陛下,您为何能知道臣等都不曾知道的事?” 作为一帮老奸巨猾的阁老,他们说话还是非常谨慎的。 并没有学那些冲锋陷阵的低品级官员,一上来就直接驳斥。 反而是开始摆事实、讲道理。 朱由检只是听成平安口头说的洪承畴投敌了,他又哪里拿得出证据? 因此,也只能嘴硬道: “哼,朕确实没有收到有关于辽东的军报不假,可是洪承畴叛变投敌却也是实实在在的”。 “因为,这是太祖皇帝托梦告诉朕的,他老人家又岂会骗朕?” “陛下,您糊涂啊,俗话说子不语怪力乱神……” “报!辽东急报!” 朱由检的话音刚落,就有几名御史站出来准备对其大肆指责抨击。 可还没等他们说几句,就被殿外传进来的一个高亢声给打断了。 不自觉的,殿里的官员都转头看向了大殿外。 只见一名高大威猛的大汉将军(皇宫侍卫),正托举着一个竹筒疾步迈入了大殿。 这显然是呈给朝廷的加急信件。 就在大家屏息凝神的注视下,竹筒一路由大汉将军手里转到了一名太监手里,然后被太监直接撕开竹筒的封条,将里面的信件交到了朱由检手上。 看着这突如其来的信件,前排的周延儒和魏澡德、陈演等人都是你看我,我看你。 脸色都不是太好。 不过,他们也都在眼神交流下达成了某些共识。 “砰!” 就在底下的官员翘首以盼时,朱由检却是一巴掌重重的拍在扶手上。 紧接着,他那咆哮的声音也随之而来。 “果然,太祖他老人家果然没有骗朕,洪承畴这老狗真的投降了满清鞑子”。 “诸位卿家,你们看看,你们看看,这就是你们口中忠义殉国的好督师……” 朱由检怒气冲冲的将信纸丢向了底下的大臣。 当周延儒他们捡起信纸阅览完,也是不知道怎么说好。 刚刚他们还在逼迫朱由检给追封洪承畴呢。 结果现在就接到了从辽东传回来的消息,洪承畴确实是叛国投敌了。 这脸着实被打得有点疼。 朱由检见底下没人说话,心里那个解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