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殿鸡飞狗跳的程度不亚于慈宁宫。 明御史的谏言与乔老太师的引经据典、克制内敛截然不同,其言辞犀利,每一字每一句都仿佛锋利的刺,淬有杀人于无形的剧毒。 用字字不带脏,句句皆骂人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偏生,听起来还很有道理,让人难以辩驳。 “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贞隆之初,志存公道。” “纵临时处断或有轻重,但见臣下执论,陛下无不忻然受纳。” “民知罪之无私,故甘心而不怨;臣下见言无忤,故尽力以效忠。” “实乃心悦诚服。” “然,顷年以来,愈发严苛,虽开三面之网,而察见渊中之鱼,取舍在于爱憎,轻重由乎喜怒。” “受情绪所左右。” “谢小侯爷向来勤勉尽责,无欲无求,面对事务从不懈怠。若有过失,他定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 “恳请陛下公正无私,不要因一时的情绪爱憎喜怒而施以赏罚。” 贞隆帝的脸色变来变去。 一会儿红,一会儿青,一会儿白。 说他不似继位之初英明仁善,不够公平公正。 是个被喜怒爱憎裹挟,是非不分的昏君! 明御史怎么敢的! 先是乔老太师,又是明御史。 乔老太师的立场,就是天下文人清流的立场。 而明御史的这张嘴,就是御史台的口风。 怎么,一个两个的,都下意识相信谢灼纤尘不染! 谢灼无欲无求? 若是跪在地上慷慨陈词的明御史知悉谢灼手中执掌着能小儿止哭的皇镜司和匿在暗处隐龙卫,会作何感想? 会不会自打嘴巴? 会不会以头抢地。 贞隆帝转动着手中的碧玉扳指,耳边传来细雨的淅沥声,心中愈发感到烦躁不安。 他心中涌起一股冲动,想要无视一切,不管不顾命令酷吏割去明御史的舌头,然后用针线将他的舌头缝合起来。 御史台,监察弹劾百官就够了! 无需对他的决定指手画脚! 可,终究只能想想。 御史死谏,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但若是他对有刚正不阿铮臣之称的明御史施以酷刑,取其性命,那他就会成为史书上的昏君、暴君。 后世人提起,咬牙切齿。 要知道,文人手中掌握着笔杆子。 也最是清楚唇亡齿寒的道理。 “明御史倒是笃信宁瑕的人品操守。”贞隆帝似笑非笑,语气莫测。 明御史耿直的摇摇头“陛下,此言差矣。” “微臣谏言,旨不在替谢小侯爷的人品作保,而是奏请陛下察纳雅言,公平公正。” “望陛下明鉴。” 贞隆帝简直快要气笑了。 “这么说,依你之见,朕罚谢宁瑕,就是昏庸无道,就是有失偏颇?” 明御史“臣没说。” 他只是爱弹劾,爱谏言,又不是爱找死。 “乔老太师,你的意思呢?”贞隆帝看向乔老太师。 乔老太师不卑不亢,恭敬又不失骨气道“陛下雄才伟略,又矢志做一代明君,自然心有丘壑,何须老臣我多言赘述。” “陛下仁慈,容老臣躲个闲。” 贞隆帝:躲闲? 那就该老老实实待在太师府,听雨品茗,而非雨势稍缓,就迫不及待入宫替谢灼解围。 他算是看明白了。 强纳顾荣,无望。 除非,顾荣主动自荐枕席。 但愿,他能借顾知掌控顾荣。 贞隆帝觑了李公公一眼。 眼观鼻鼻观心侍奉在侧的李公公只觉铺天盖地的压力潮水般涌来,压得他喘不过气。 李公公:天地良心,陛下吩咐的事情,他以前安排下去了。 本来,他是打算亲自领人过去洒扫修缮京郊温泉别院的。但,宫里的鬼热闹来的太早了些,他还没来得及脱身。 李公公默默在心里叹了口气。 搞不懂,搞不懂。 宫城之中,各式女子应有尽有。 有温婉贤淑的。 有青艳脱俗的。 有柳弱花娇的。 有端庄雍容的。 亦有姑射神人的。 …… 偏偏,陛下旧日被拒绝的执念作祟,想将顾大姑娘的当作荣娘子的替身,弥补遗憾。 似乎,只要顾大姑娘委身于陛下,陛下就能摇身一变,成为高高在上的胜利者,嘲讽荣娘子的有眼无珠。 但,未免有些卑劣。 在陛下尚为皇子时期,他便已侍奉于陛下左右。 他亦随行于扬州之行。 自然,他也曾目睹那位挥金如土、美若天仙的荣娘子。 依据大乾律法,唯有获得亲王封号者,方可拥有两位侧妃。 然而,彼时陛下仅是一介普通郡王,且已有一位正妃和一位侧妃在侧。 因此,荣娘子若要入府,只能暂时屈居于庶妃之位。 在皇室中,唯有正妃与侧妃得以录入玉碟。 至于庶妃…… 那不过是听起来较为悦耳的称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