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推进到43年9月,战争的阴霾虽未完全散去,但胜利的曙光已隐约可见。 欧罗巴大地依旧处于战火的炙烤中,汉斯的东线部队虽然依然保有一定的战斗力,但局势已开始倾斜。 毛熊未能如宣传中那般实现摧枯拉朽的大反攻,然而经过库尔斯克那片焦土上的血火较量,汉斯的进攻被彻底击退,汉斯不得不进入了战略防守期。 在克里姆林宫一间简朴却冷峻的办公室里,钢铁之人俯身盯着地图,面前是堆积如山的情报报告。 他拿起其中一份,眉头微蹙:“暹罗和星洲的黑市上竟有白鹰的青霉素在出售?” 他的声音低沉,如同风雪夜的隆冬。 “是的。”一旁的情报头子立刻回答,“根据驻扎在远东的情报人员的说法,只要带着黄金和刀乐,任何人都可以买到这些宝贵的药物。” 钢铁之人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冷光:“白鹰的金钱机器终于露出了裂缝。”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既然他们的不愿大量援助我们青霉素(实际上刚刚白鹰自己刚刚投产的几个厂产量都还没上来),那我们就用黄金去换。至于我们的金卢布不被承认?哼,一群只认黄金的贪婪豺狼。” 情报头子推了推眼镜,没敢开口。 实际上毛熊的金卢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一直信用不佳的锅,本就应由目前在办公室内的两人背,因此情报头子对于这个问题最好默不作声。 由于此时毛熊与扶桑还维持着中立关系,双方甚至互派来外交人员,因此毛熊可以光明正大的派人去鬼子的控制区展开贸易。 随着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命令下达,毛熊的特工们带着黄金涌入东南亚。 而张弛也敏锐地察觉到这股暗流,或者说这些青霉素本来就是他对毛熊放下的鱼饵。 他通过系统提供的扶桑面孔合成人间谍,小批量地向毛熊输送青霉素,换取急需的黄金。 虽然这一过程中的些许药品会不可避免的流入鬼子手中,但他并不放在心上。 “药品救了几个鬼子?”张弛不屑地轻哼,“那就在战场上再多消灭几个。” ---- 北阿非卡方向,在烈日炙烤下,随着盟军俘虏了几十万轴心阿非卡军团,全线占领发属阿非卡。 他们终于可以从南部登陆欧罗巴大陆,直取轴心三国中最弱的意呆。 然而在登陆后,盟军却在多山的亚平宁半岛遭遇了困境,尽管通过政\治攻势推翻了法西斯在南部的统治,但似乎直接从南方攻入汉斯本土的企图依然遥不可及。 西西里岛的盟军指挥部内,一场争论正在激烈进行。 “先生们,我们迅速突破亚平宁北部山区防线的企图彻底失败了。汉斯的国防军迅速进入了北亚平宁地区,他们利用山区地形布置了层层防御,我们的推进非常缓慢。” 一名白鹰参谋指着地图上的蜿蜒线路,语气焦急。 另一位约翰将军站起身,摊开双手,略带讥讽地说道:“难不成要我们从正面冲撞汉斯佬的山地防线?那代价将会是数以十万计小伙子的生命。” 由于占领了意呆南部地区,此时地中海的制海权已经彻底被约翰人收入囊中,因此在山地硬啃汉斯精锐防线这种累活约翰人不准备亲自上了。 他们准备用消极怠工来把主要任务推给白鹰和殖民地部队。 负责欧罗巴战区的白鹰将军艾克眉头紧锁,双手交叉撑在桌面上。 他的目光如鹰般锐利,却带着一丝疲惫:“只有突破北亚平宁山区的防线,我们才能从南方威胁到汉斯柔弱的下腹部,无论付出多少牺牲,我们必须发起进攻。” 他沉思片刻,语气放缓:“当然,不是现在,我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准备。” 就这样数十万盟军齐聚欧罗巴南部,随时准备北上进攻汉斯。 ----- 在太平洋战场上,白鹰对所罗门群岛的推进显得势不可挡。 海军舰队、陆战队和航空兵还有部分陆军师以雷霆之势攻下一个又一个岛屿,逐步压缩扶桑的海上防线。 然而,即便白鹰舰队在制海权上占优,每一个被攻下的岛屿上,岛上鬼子的拼死抵抗依旧使飘扬的白鹰国旗被鲜血所浸透。 “将军,岛上的鬼子抵抗得越来越顽强,我们的损失难以避免。”参谋低声报告,眼中是难掩的忧虑。 总参谋长乔治站在作战图前,指尖轻敲桌面,语气低沉:“如果一个岛一个岛地打过去,要死多少人?” 他抬眼环视四周,会议室里陆海军的将领们鸦雀无声。 乔治知道,那将是一个让大统领脸上无光的庞大数字。 (多说一嘴,如果是罗统领在位,他能压得住这个伤亡,但是没啥声望的楚门不行,所以最终只能把小男孩、小胖子扔下去。) 或许我应该加强史蒂文森的力量? 乔治看向地图,把更多的鬼子吸引到乾国大陆和东南亚去,这样鬼子海上防线的兵力将被缩减,或许可以减少白鹰士兵的伤亡? 想到即将到来的选举压力,乔治知道胜利的天平必须倾斜得更快一些。 为了胜利,乔治决定对于张弛某些出格的行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对方实实在在的又吸引了鬼子两个精锐师团前往勃固增援。 ----- 南洋方向,史蒂文森正在调兵遣将,准备执行自己的打通交通线计划。 同时对面的鬼子大本营也发现了南方军的窘境。 一方面随着张弛的异军突起,勃固的统治似乎正摇摇欲坠。 战争是要计算成本的。 大本营不禁疑惑,为了勃固这么个除了抢抢黄金和橡胶,基本没啥收益的地盘,真的要拼尽全力吗? 经过一番激烈争论,最后他们发现——还真必须拼到底。 不拼的话,其他傀儡小弟发现了扶桑的软弱,所谓的‘共\荣’怕不是立刻就会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