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复四年(896年)正月初八,本应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地欢庆新春佳节之时,但在魏州城内的临时行宫之中,却是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忧愁氛围。 朱友珪那张原本就略显苍白的面庞此刻更是布满了深深的忧虑之色,他紧握着拳头,声音略微颤抖地说道:“舅父,朱友文已率领大军抵达二十里之遥的王莽城,均王朱友贞所率部众亦已逼近至十五里外的贵乡一带。” “更为糟糕的是,我方派去拦截敌军的队伍竟遭其成功劝降,如今我们所能调动的兵力仅仅剩下不足两万之数的龙虎军与龙骧军,只怕这魏州城难以坚守!” 李戬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平日里那份沉稳与淡定早已消失无踪。 他咬着牙恨恨地道:“都怨我等太过心慈手软,未能抢先一步对那些身处外地的藩王们动手,以至于让朱友文有机可乘,得以暗中勾结其他藩王以及旧日将领,谁能料到不过短短半年光景,他们居然能够集结起将近十万之众的兵马!” 朱友珪心急如焚,额头上不断冒出细密的汗珠,他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道:“舅父,事到如今再懊悔也是无济于事了,眼下我们究竟该如何抉择?不如趁着对方还未合围之前弃城逃离。” 李戬闻言,不禁冷哼一声,“弃城?一旦离开了魏州,我们又能逃往何处?” 朱友珪稍稍迟疑了片刻,然后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缓缓开口。 “天下之大,岂会没有容身之所?要不……我们向北进发,前去投奔那刘仁恭,或许唯有如此,方能觅得一线生机。” 李戬闻言一怔,随即缓缓摇头,“刘仁恭目前自身难保,半年前丢了德州,四个月前丢了平州,两个月前丢了沧州,一个月前丢了蓟州,他的二十万兵马目前只剩十五万,其中十万收缩在幽州境内,其余五六万人分别驻守妫州、易州和镇州,根本没办法庇护我们。” 朱友珪听闻此言后,双眸之中猛然闪过一丝亮光,仿佛看到了一线生机,“舅父,既然刘仁恭自顾不暇,咱们完全可以趁机逃离魏州这个是非之地,去赵州或者冀州暂避风头。” 李戬却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满脸愁容,“即便能够侥幸逃脱出去,恐怕也难以再有重振旗鼓、东山再起的机会了,朱友文绝对不会轻易放过我们的。” 朱友珪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苦楚,“舅父,眼下情况已然如此艰难,只要能保住性命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朱友文和朱友贞之间必然少不了一场争斗,再加上唐军已经沉寂了半年之久,想必也会有所动作。到那时各方势力都会自顾不暇,又哪里还会有人来顾及我们?” 听完朱友珪的分析,李戬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终于缓缓开口,“既然事已至此,那就赶紧着手准备吧,不要携带过多的物资,以免耽误宝贵的逃亡时间。” “是否需要将此事告知朝中的大臣们呢?” 李戬略微思索了一下,缓缓摇头,“还是尽量少让其他人知晓此事为好,知道的人越多,走漏风声的风险也就越大,我们今晚三更时分便悄悄出城。” 朱友珪微微颔首,“那罗绍威那边要不要通知?” 李戬微微摇头,“此人向来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对我们也是阳奉阴违,这次魏博军在战斗中的表现异常消极,很难不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早已跟朱友文等人暗中勾结,这件事情最好还是先瞒着他比较妥当。” 朱友珪心有不甘,一脸索然,“全凭舅父做主。” 商议结束之后,李戬当机立断地向自己的心腹下达密令,悄然展开行动。 毫无疑问,钱财和粮草必须全部携带走,但如此大规模的举动,想要做到滴水不漏、瞒天过海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这种异常举动,很快传到了罗绍威的耳朵里。 "看来朱友珪是准备丢弃这座城池落荒而逃啊!如此重大之事,他居然连半点儿风声都没透露给我,想来定然是对我起了疑心。" 罗绍威身旁的亲信面色微微一变,忧心忡忡地说道:"大帅,那咱们该如何应对?难道就这样眼巴巴地看着他们溜之大吉?" 罗绍威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冷冽之色,"想逃跑?哪有那么轻松的事!你即刻想方设法出城,把这个消息传递给朱友文,让他率领军队在北面设下埋伏。" 亲信闻言不禁面露疑惑之色,"大帅,您为何如此笃定他们一定会朝北逃窜?" "黄河以南乃是唐军的势力范围,以目前的局势来看,朱友珪若想逃生,唯有逃往北方刘仁恭的领地才有一线生机。" 亲信焦急地提醒道:"大帅,如今夜色已深,恐怕朱友珪很快就要出逃了,此刻去求援,怕是时间上来不及了啊!" 罗绍威紧紧皱起眉头,"你立刻快马出城,务必尽快将消息送达朱友文手中,我会想尽办法拖延住朱友珪,争取为你们争取更多的时间。"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