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地方政事(1 / 1)

上善殿。
宇文衍临案奋笔疾书。
写的是放荡不羁的狂草。
在外行眼里,这样的书法就如鬼画符一般。
宇文衍擅长的是瘦金体,行楷次之,草书最末。
穿越后,闲来无事他就会写上几幅。
当下读书人临摹最多的是“二王”的书法。
其次是魏碑。
貌似《兰亭集序》真迹就在小皇帝手上。
不过他不是这方面专家,无法确认其真伪。
历史上,真迹自唐以后就失踪了。
野史传言李世民对其爱不释手,在他死后可能被陪葬于昭陵了。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不但行楷独步天下,草书也是一绝。
王献之独创“一笔书”,在草书上的成就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除了东晋的二王。
后来的唐朝还出过孙过庭,张旭,怀素三个书法大家。
都是集草书之大成者,张旭更是被称为“草圣”。
还有唐玄宗时期的颜真卿,书法也是独步天下。
所创“颜体”为后人所尊崇。
不过。
在这方时空,人们是无缘欣赏到这些书法大家的佳作了。
宇文衍很享受这种不拘一格,恣意挥洒,如野马奔腾,一气呵成的书写方式。
哪怕是狂草,看似毫无章法,却是有迹可循。
绝不是后世某协一些所谓“大家”出品的“射书”,“丑书”,“吼书”那般厚颜无耻,丢人现眼!
“陛下,最近几天的奏章取回来了!”
看到小皇帝笔锋收停,墨言出声说道。
“嗯,念来!”
宇文衍满意地看了一眼自己的杰作,好像有所长进。
离开书案,坐到茶台开始泡茶。
这些奏章都是政事堂处理过的,小皇帝不时会挑一些来看看。
奏章无非就三种情况:
一是报喜邀功。
二是报忧要钱。
三是请安套近乎。
当然,紧急军情除外。
当下正处于秋收时节,这些十数天前发出的奏章,大多都是汇报今年的丰收愿景。
要钱的奏章也有,无外乎就是修路,筑堤,开凿水渠,兴建围堰,打井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这些都是朝廷鼓励发展的民生工程。
只要制定出详细合理的方案,向上一级衙门申请,经审核确认无误,户部就会按预算拨款。
钱不是给出去就完事了。
专款专用,任何人都不能雁过拔毛,层层盘剥。
每项工程支出都必须明确记录。
施工过程中,御史台将不定期行使监察之职。
完工后,将由上级衙门组织验收。
每一项工程,地方父母官,实际负责官员,施工人员,御史台监察官员,验收官员,百姓代表都需签字画押。
连同有关工程数据及财务账目,全都上报朝廷,留档保存。
对于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的官员,视情节轻重,大周律都有明文处罚条款。
轻则罚俸降职,重则罢官入狱。
更甚者那就是人头落地,家族贬为庶人,千里流放。
宇文衍尤为看重民生工程,每年平均支出近四百万贯。
相当于大周国库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付出海量钱财,得到的回报也是丰厚的。
几年下来。
全国各郡县完工大小民生工程数千处。
乃利国利民的一大举措,深受民间百姓颂扬。
“陛下,这些乡县官学为何会如此受欢迎?”
墨言连着念了好几个奏章,都是关于官学的。
一方县令,区区九品芝麻官。
却是直接管理地方百姓的父母官。
若是遇上皇帝昏庸,官场腐败的时代,这些芝麻官可都是土皇帝般的存在。
县太爷跺跺脚,全县百姓都得抖三抖。
大周实行三省六部制后,县令不再由州郡级长官自行选任。
而是由吏部统一考核任命。
在一定的程度上分化了地方官员形成的官僚小山头势力。
朝廷撤州并郡后,地方行政区划大为精减。
九品县令的地位比起之前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宇文衍也的确特别看重这些直接管理百姓的父母官。
他们的奏章可以直达御前。
小皇帝实施一系列策令后,这些县太爷发现除了上请安奏,还有大把事情可向天子汇报。
开荒垦田,无息借贷,沤肥、耕牛、农具、打谷机的普及。
民生工程,兴办官学,宣传养猪技术……
但凡取得一定的成就,皇帝都会不吝赞美之词。
让他们觉得,虽官身微末,远离朝堂,却也能感沐天子恩泽。
朝廷大力兴办官学,同时鼓励民间办私塾,书院。
孩童五岁后,就可送到乡里学堂接受启蒙教育,有点类似后世的小学。
这一时间段,孩子们接触的是基础知识。
三字经,百家姓,简易儒学,蒙学算经,汉字拼音等。
启蒙后,会增加珠算,农学齐民要术,六艺方面的基础内容。
乡学三到五年,之后可到县学继续学习。

最新小说: 穿越:重塑大唐 开局抽中替身杀手皇后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功高震主你忌惮,转身自立为帝 东周列国那些事儿 洪荒:我紫薇帝星,截胡常曦羲和 全职法师:落选后,带灵灵度蜜月 穿越种田从成立教派开始 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