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宋芫连忙闭上眼,从脑子里翻出《重走科举路》,快速地搜索一遍,果然找到了高若望的名字。 就在顾千帆重生后,他凭借着前世的记忆,广泛结交那些将来会飞黄腾达的人物。 高若望便是其中之一。 高若望本是一介贫寒书生,虽有满腹才华,却因家境贫寒,加上母亲重病在身,一直拖到而立之年仍未能参加科举。 但这位是大器晚成的典型。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到了一位贵人的赏识,资助他参加科举,并一举中第,从此仕途一帆风顺,最终官至三品。 所以顾千帆重生后,便早早地与高若望结识,并在高母病重时,慷慨相助,不仅帮忙请来了城中最好的大夫,还承担了所有的医药费用。 高若望对此感激涕零,对顾千帆更是死心塌地。 但因为请的大夫医术有限,误诊了高母的病症,所以高母最终仍是不治而亡。 即便如此,高若望依旧对顾千帆心怀感激。 在小说后期,顾千帆遭人诬陷,差点丢了乌纱帽。 当时已是官拜大理寺卿的高若望力排众议,不顾自身安危,执意要为顾千帆翻案。 他凭借着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人脉,抽丝剥茧,终于找到了顾千帆被诬陷的关键证据,成功替顾千帆洗清冤屈。 高若望在整篇三百万字书中,只出现过两次。 一次是顾千帆与高若望初次相识,那时的高若望还是个落魄书生,在母亲病重的困境中艰难挣扎。 另一次便是高若望为顾千帆翻案。 因为出场次数不多,所以宋芫在听到“高若望”这个名字时,只觉得熟悉,却并没有立刻想起他是谁。 直到方才在高家见到高母时,才隐约记起小说中的情节。 而这时候,顾千帆都还没来得及结交高若望,就被舒长钰给炮灰了,后续剧情也被蝴蝶掉了。 想到这儿,宋芫顿时哭笑不得,有种难以言喻的错乱感。 宋芫哪想到就这么巧,自己一时心软招来的伙计,竟然就是原着里的关键人物。 自上马车后,宋芫就假装闭目假寐,实际在翻看小说。 确认高若望就是未来的大理寺卿后,他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毕竟现在的高若望还只是个穷书生,等他真正踏上仕途,飞黄腾达,那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 不过能结交这样一位未来的大人物,总归是有益无害的。 宋芫心想,也能给他家二林铺条路,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随即他睁开了眼,问张大夫:“张大夫,高大娘的病能治好吗?” “只能拖着。”张大夫叹了口气,“以目前的情况,想要彻底治愈,难啊。不过若是悉心照料,用上好药吊着,再活个十几年也不是没可能。” “这就好。” 毕竟这是现代也无法完全攻克的病症,在这古代能拖上些时日已属不易。 宋芫瞅着张大夫,其实他有一个疑问。 “张大夫,我看您医术也算高明,连镇上大夫诊断不了的疑难杂症,到您这儿都能瞧出个一二。” “嗯哼!”张大夫捋了捋胡须,高冷地哼一声。 宋芫凑近了上来,好奇地问道:“以您的医术,完全可以到镇上的药铺坐堂,怎么还窝在咱们偏僻的小村庄里,做个赤脚大夫。” 之前宋芫一直以为张大夫医术平庸,只因为是村里唯一的大夫,所以大家才不得不找他看病。 但真正对张大夫改观,还是在那次丫丫热出痱子。 宋争渡去张大夫拿那了药草回来,熬了水,给丫丫泡澡,仅仅一次,丫丫身上的痱子就消退了大半。 那药草看着普通,效果却出奇地好。 自那以后,宋芫便知道张大夫是有真本事的。 张大夫瞥了宋芫一眼,语气略带不满:“镇上的药铺?那里的大夫多半是些沽名钓誉之辈,真正有医术的又有几人?” “像顾记药材铺,都是害人的庸医!老夫在这村子里,虽清苦些,但能实实在在为百姓看病,问心无愧。” “张大夫您真是高风亮节。”宋芫不禁竖起大拇指。 张大夫矜持地微微颔首:“行医之人,本就当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这小老头,竟还有几分傲骨,到底是医者仁心。 在这个时代,像张大夫这样坚持医德、不图名利的医者实在难能可贵。 到了张家村,先送张大夫回了家,然后才回到自家。 宋芫一下马车,恰好看到对门阿牛在院子里除草。 阿牛听到动静,抬起头来,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宋大哥!” 见到阿牛,宋芫也不意外。 阿香姐难得回娘家一趟,阿牛无论如何也得回来,和自家姐姐相聚。 宋芫走过去,隔着篱笆跟阿牛说话,问了田庄的情况。 聊了几句,便看到牛婶从屋里走了出来。 宋芫连忙问道:“婶子,宝儿怎么样了?” 牛婶脸上的担忧消散了些,说道:“好多了,昨晚吃了药,后半夜就没怎么咳,早上醒来精神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