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魏永旭这几日来,也并没有接见高句使团的众人。 一方面,是因为如今叶昭宁是否怀有身孕之事还尚未确定,另一方面,也算是如他们所愿,给那些心怀不轨的使团之人一个下马威,让他们明白大周朝的威严与不可侵犯。 高句丽使团对此似乎并未产生过多的疑虑,他们除了偶尔向淑妃表达关切之情外,并未有其他过分的举动。 淑妃自使团进京以来,心中便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她日日期盼着能与亲人相见,只是魏永旭一直将这件事情压着没有同意,这让她感到有些无可奈何,毕竟她也不敢质疑皇帝的决定。 这日,在凤仪宫内例行请安之时,淑妃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急切之情,她对着叶昭宁问道:“皇后娘娘,妾身听闻使团已至京城多日,臣妾甚是想念亲人,不知何时才能与他们相见?” 叶昭宁闻言,脸上绽放出温柔的笑容,她轻声细语地解释道:“淑妃莫要心急,使团远道而来旅途劳顿,陛下体恤他们辛苦,故而让他们先休息几日去一去身上的乏累,再者也能感受一下我大周的风土人情。” 然而淑妃却并不接受这个说法,便反驳道:“娘娘说笑了,使团已至多日,即便再疲惫也该休息好了。” 叶昭宁早已料到淑妃会有此一问,她从容不迫地继续说道:“陛下近日国事繁忙,暂时还抽不出身来,淑妃莫要心急,待陛下忙完以后自然就会接见他们。” 淑妃被叶昭宁的话噎得哑口无言,只是皇后将皇帝都搬了出来,她也没有别的办法。 所以只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答道:“是,妾身明白了。” 叶昭宁见,状微微一笑又和声道:“应当也不会太久了,你和安妃还需对宴会的事情认真梳理一遍,看看何处有什么不合适亦或漏掉的,以免届时闹出笑话。” 淑妃闻言这才露出一丝笑容,她与安妃一同起身答道:“是,妾身遵旨。” 叶昭宁点了点头随后便让众人各自散去。 而在这几日里,晋王的正妃人选也终于尘埃落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后挑来挑去竟选的是礼部尚书许沐川的嫡女。 许家乃是大周朝有名的书香门第,许沐川更是年轻有为,如今已官居正三品礼部尚书之位,日后还能接着往上走。 这个选择同晋王倒是没有太大关系,那日太后将名单送到晋王府上后,晋王在里面挑了三个,说是哪个都可,让太后做主。 晋王这样也是想让太后消消气,毕竟那日是他十几年来第一次违逆太后的意愿,虽然太后最后只是勉强同意,但晋王对太后向来都是十分尊敬的,所以也并没有自己决定王妃的人选,而是让太后决定。 不出晋王所料,太后也知道他的意思,这两日心情也好了许多,最后挑中了许沐川的女儿。 魏永旭亲自将许沐川召进宫中说了这件事情,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最终许沐川接受了这件结果。 不过,他接不接受的也不重要,毕竟太后的旨意和皇帝的意愿他也不敢违逆。 叶昭宁又将许夫人和许小姐召进宫中说了许多话以后,许小姐看上去倒也是十分愿意,许夫人似乎有些话想说,但最后也只是选择默默接受。 此时,许家出了一个王妃,这无疑是为许沐川增添了一份机会。 毕竟,梁国公的身体状况日渐衰弱,看着这两年就要退下来,而六部尚书们皆对那个位置虎视眈眈,竞争激烈异常。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小姐的王妃身份无疑为家族在朝廷中增添了一份分量与筹码。 尚书省的尚书令之位,因着当年仁宗皇帝在成为太子以前担任过,所以从那以后尚书令之位多半都是由皇子兼任,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空置的。 因此,尚书省的实权都是在左右仆射手中掌握着,而右仆射之位由睿王兼任,但是他仅是挂名而已,平日里并不实际参与尚书的政务。 因此,左仆射之位便成为了尚书省的一把手,谁若能坐上此位,便能成为宰相,手握重权,统管尚书省,位极人臣。 回溯往昔,梁国公能从礼部尚书的位置上一跃成为左仆射,这其中除了他自身的才干与努力外,与他是安庆大长公主的驸马这一身份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先帝在的时候便喜欢任用一些宗亲,驸马,甚至还有两个他很是喜欢的侄女,县主仪宾,都受到了先帝的重用。 受到先帝的影响,魏永旭有时也喜欢用身边的血脉亲近之人,比如睿王和晋王,还有临王,魏永旭也很是信任这位王叔。 许沐川不仅答应了这件事情,甚至还私下里与各部尚书都商量了此事,并传达了皇帝的意愿。 与此同时,太后那边也已拟好了懿旨,不过确实在时间上却巧妙地做了一些调整,提前了一年并在礼部存档。 这样,便算是太后已经颁下了这份旨意,只不过一直没有昭告天下罢了。 这样的安排虽然破绽百出,但也没人敢质疑太后的懿旨,更不要说验别懿旨的真伪。 过了两日,已经有十天,魏永旭早早地来到了凤仪宫,并特意将任太医和赵太医一同带了过来。 他的心情满是期待,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容。 而叶昭宁则显得相对平静,寻了个太阳照着的地方,静静地坐着看书。 见他过来,叶昭宁放下手中书本,起身行礼含笑道:“见过陛下,今日怎么来的这样早。” 魏永旭的语气中满是掩饰不住的喜悦,温和道,“今日也没什么心思处理政务了,索性就提前来了,明日再处理吧。” 叶昭宁虽然心中也充满了期待,但根据近日的种种反应,她心中已大致有了数,因此,她表现得比魏永旭还要淡定一些。 魏永旭说道,“进里面去吧,这里还是有些风,莫要着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