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 武尊登场势若虹,身姿矫健傲苍穹。 目光炯炯含威烈,步履沉沉带劲风。 拳脚生风惊鸟兽,剑戟挥处耀星宫。 战袍飘动英豪气,笑傲江湖立世中。 时间是最无情的,什么都买不到,它只会不断向前。 这几天突厥人很“安静”,只是依然围困雁门关,却没有进攻。 那连绵的营帐如乌云般压在雁门关外,沉沉地笼罩着这片土地,气氛沉闷而压抑。 狂风呼啸着掠过草原,掀起阵阵沙尘,仿佛也在为这紧张的局势增添几分凝重。 有聂人王在,始毕可汗终究还是不敢太放肆。 聂人王,他已经用几千突厥人的性命证明了他的强悍。 他的身影宛如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横亘在突厥大军面前。 始毕可汗深知聂人王的厉害,他也怕在那乱军之中,聂人王手持那把大刀,取自己首级如探囊取物,而他自己很可能就是被取的那个。 在这江湖与沙场交织的混沌世界里,能对付顶尖高手的手段,除了用人命堆,以人海战术把对方真气耗完,还有就是出动同级别的高手。 在赵德言那些见多识广之人的确认下,聂人王是个大宗师,这一消息让突厥一方颇为忌惮。 突厥能对付聂人王的就只有同为大宗师的武尊毕玄了。 可惜,毕玄正在闭关,这让始毕可汗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他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雁门关的方向,眉头紧锁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此次好不容易搞出大动静,他率领着突厥铁骑气势汹汹而来,满心期待着能一举攻破雁门关,掠夺丰厚的财富和土地。 若就这样无功而返,他在突厥各部中的威望必将受损,他可不想就这样虎头蛇尾。 “大汗,如今这局势,咱们该如何是好?”一名将领小心翼翼地问道,他低垂着头,目光不敢直视始毕可汗,声音中带着一丝焦虑和不安。 始毕可汗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那目光犹如利剑,仿佛要将这将领刺穿。“等!等毕玄大师出关!”他的声音在空旷的草原上回荡,带着无尽的恼怒和不甘。 这吼声惊起了一群飞鸟,它们扑棱着翅膀飞向远方,仿佛也被这愤怒所震慑。 雁门关里的日子着实不好过。粮食本就紧缺,勉强维持着众人的生命,而接纳了上万的百姓之后,情况更是雪上加霜,变得愈发糟糕。 无奈之下,最后不得不实行最低配给,每天仅有少量的粮食发放给百姓,军队的粮食供应也削减了一部分,只为确保必要的战斗力就行。 由于有军队的强力镇压,秩序倒是还算良好,没出什么大乱子。 世家那些偷偷摸摸的探子,都被逐一找了出来干掉,这让城内的局势稍微稳定了些。 杨广这时候的表现倒是有几分明君的样子,他放下了以往高高在上的身段,亲自去安抚民众,那温和的话语如春风般拂过众人焦虑的心。 他又前往军营激励军队,那激昂的言辞让将士们热血沸腾,使得关内的士气始终保持在合格水准之上。 聂人王也没有做其他的事,只是静静地在等待毕玄的到来。 中途闲得无聊,就跟宇文成都切磋了一下,结果却是大失所望。 这宇文成都一点没有《隋唐英雄传》里所描述的那般实力高强,不过是先天巅峰罢了,这让聂人王觉得甚是无趣。 事情在第七天的时候有了变化。 这天,一支队伍如鬼魅般穿过突厥人的防线,成功进入了雁门关。 这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波澜。 这是第一支援军,也意味着援军会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到来。 时间越久,来的就越多,局势的天平逐渐倾斜,压力给到了突厥那边。 这支援军果不其然是李世民带来的。正所谓功大莫过于救驾,此事之后,李世民的名声必然能大大提高。 他的名字将在朝野间传颂,成为众人敬仰的英雄。 不管于公还是于私,杨广都得好好招待。 于公而言,李世民是前来救驾的,而且还是第一个,这份功劳不可磨灭。 于私来讲,李渊一家和杨广是亲戚,这份亲缘关系也不容忽视。 所以,即便雁门关粮食紧缺,杨广还是咬咬牙,好好招待了一番。 宴席之上,李世民倒是很开心,与众人谈笑风生,憧憬着未来的辉煌。 只是他没发现杨广看他的眼睛里,却是有一抹隐藏很深的诡异。 那眼神仿佛深不见底的寒潭,让人不寒而栗,却又难以捉摸其中的深意。 聂人王向来对酒席间的那种虚与委蛇、阿谀奉承的气氛厌恶至极,所以他压根就没去凑那热闹,而是身形一闪,如鬼魅般独自跃上了城墙,目光冷峻地看向突厥人的军营。 这么严密的防守居然都能被一支规模小小的援军突破,这里面若说没有猫腻,那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有些事大家并非不知,只不过都心照不宣地佯作不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