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卫营第四军的行军计划和朱慈烺预测的差不多。 初秋的天气真是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气温也比较适宜。 虽然午时的气温比较高,但是这个时间段,朱慈烺都是下令让部队驻停休息。 有快有慢,松弛有度的行军速度让亲卫营将士并没有感觉多少疲惫,反而感觉就像秋游一般。 越是临近山海关,景色越有塞北的风味。 老亲卫营的将士还好,他们已经出关过一次,所以并没有多大的感受。 而新亲卫营的士兵,尤其是来自于中原大地或西南的将士,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北方。 自然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蓝蓝的天,低低的白云,好像粘在连绵不绝的山峰顶端。 如此壮阔的美景,自然让人感到胸襟宽广,震撼不已。 离开北京城的第七天,经过七天的行军,朱慈烺和亲卫营第四军的将士顺利到达山海关前三十里,再有两个时辰的路程,大军便可抵达山海关。。 上次朱慈烺并没有机会好好的观摩一下山海关的气势磅礴,这一次他准备要好好看一看这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关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因依山襟海,所以得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 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 山海关现在是右卫营,也就是黄得功率领的原辽东军驻守。 同时,朱慈烺还在京城的时候,便下令给李定国,让其率领新编的左卫营六万人提前抵达山海关,并就地驻扎,等待和自己汇合后,共同出关。 经过精减改编之后,以辽东军为主的驻扎在辽东的各军整合成立了右卫营,右卫营一共十万人,分为三个军。 分别是辽东军四万人,克虏军三万人、平虏军三万人。 为了方便对整个辽东的控制和把握,黄得功实行了前紧后松的防御模式。 黄得功将自己的大营放在了锦州城,因为整个辽河以西以及整个辽东半岛目前都在右卫营的控制之下。 所以,耗费十数年,掏空大明家底的宁锦防线现在并没有任何卵用。 事实证明,进攻永远都是最好的防御。 因此,这个时候的山海关并不是对抗建奴的第一线。 在如今这种局势下,建奴想要转守为攻,一直反攻到上海关下,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同时,山海关本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因此黄得功在山海关并没有驻扎多少兵马,仅仅驻扎了一个卫的兵力。 驻扎在山海关的这个卫不仅要守关,还要负责山海关附近的巡逻,打击走私商队,山盗马贼,维护治安。 右卫营其他的兵力,有三个卫用于辽东半岛各城驻守。 黄得功在辽河西岸,以西平堡为中心,沿河岸部署了四万人用于和济尔哈郎对峙。 虽然,济尔哈郎在辽河东岸有兵八万,是明军的两倍。 但是,济尔哈郎并没有采取任何攻势,一方面是因为建奴缺粮少饷,另一方面是确实对明军的火器心有余悸。 同时,济尔哈郎很清楚,自己手中的这八万人是自己最后的家底和底牌,如果失去这些人马,他将会失去一切。 不到万不得已和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济尔哈郎是不能带领自己手下的人拼命的。 在种种原因之下,济尔哈郎虽然兵力占有优势,却放弃了建奴所擅长的野战,而是选择在辽河东岸筑辽城。 对于建奴的筑城行为,黄的功自然是知道,当黄得功听说建奴放弃自己的长处,也选择守城的时候,笑的肚子痛。 在自己现在最新装备的火炮之下,任何城墙都不可能抵挡。 如果说,建奴依靠骑兵的优势和自己拼杀有三分胜算的话,那么守城战,建奴连半分都没有,论城防攻守战,毫不夸张的讲,华夏是全世界的祖师爷。 对于建奴在辽河东岸筑城的行为,黄得功虽然心里嘲笑,但是在战术上还是足够重视的。 骄兵必败,黄得功作为一名将领自然明白。 他虽然没有加强西平堡的防御力量,但是却增加了对辽河西岸的巡逻,以防建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是右卫营辽东军六万人的部署,而克虏军两万人则是被黄得功安排驻守在辽阳,依托太子河防御盛京方面的建奴。 剩余从朝鲜半岛后撤进入辽东的两万平虏军,则是被黄得功安排在以长奠为大本营的鸭绿江西岸,以防备进入朝鲜半岛的多尔衮。 辽东的军事部署情况,朱慈烺都是清楚的,因为黄得功在部署之前都悉数向朱慈烺禀报过。 征得朱慈烺同意之后,才开展部署。 黄得功自然是提前知道朱慈烺的行军行踪的,所以黄得功在两天前便从锦州来到了山海关。 这两天,黄得功每天都会派哨探在距离山海关二十里处放哨,并叮嘱哨探一发现太子行踪后,立刻禀报,然后自己好出关十里迎接。 李定国率领左卫营驻扎在山海关外,黄得功自然也是知道的,而且左卫营这几日的吃喝用度,后勤补给,也是由黄得功的右卫营所提供的。 黄得功到达山海关后,第一时间就会见了久闻大名的左卫营总督李定国。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颇有一种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 所以,在黄得功得知朱慈烺快要抵达山海关的时候,立刻通知了李定国和自己一起,前去迎接朱慈烺。 而在两人见到朱慈烺之前,已经有一个人提前见到了朱慈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