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是说,在启民可汗和长孙晟死后,朝廷就对突厥没有多大的关注,也没有比较有效的影响手段了?”杨坚愕然。 虽然吧,看时间,他大隋的公主应该还活着,还在突厥,并且按照突厥的习俗,成为了现在这个始毕可汗的妻子——但是单单指望公主彻底影响突厥内部的政令、态度、发展,也不行啊! 有公主,有一个能在突厥可汗面前说得上话、受到尊重的公主,当然比没有要好得多;但是想要做到分化突厥、制造分裂、挑拨矛盾、引导一部分突厥可汗心向大隋、让一个或者几个突厥可汗成为对大隋忠心耿耿的人…… 单单只靠一个在突厥的公主根本不够。 公主有手段,有地位,有能力,但是也必须要朝廷站在身后作为后盾,作为引导,不断地对突厥内部施加影响力——毕竟,最终的目的一是要让突厥内部分裂争斗,不能团结;二是要让突厥的一部分可汗心向大隋并且掌握大权。 如果让公主自己在那边奋斗,而不和朝廷深度联系的话,那公主再怎么样也就只能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奋斗,而不能做到让朝廷真正地在突厥内部构筑足够大的影响力。 否则,之前的北周和大隋嫁公主就算了,又何必采取长孙晟的计划,不断地在突厥内部暗中搅风搅雨,联络挑拨;他也没有必要同意长孙晟的上书,把公主嫁给启民可汗,又让启民可汗得到大隋的封赏和保护。 本身,启民可汗一死,就标志着大隋对于突厥的政策和态度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 新任可汗,始毕可汗,即使他是启民可汗的儿子,那也不能就这么认为他会和启民可汗一样,对大隋抱着忠心耿耿的态度,也不能认为他没有什么野心,同样不能认为他会被同样的东西打动。 当年大隋对于启民可汗而言,堪称是雪中送炭、救命之恩、扶植之恩,所以启民可汗对大隋好感极高;可是始毕可汗又没有经历过这些。 这个时候,不,或者说启民可汗身体渐渐不行了的时候,朝廷就应该直接派人进入突厥,救治启民可汗,同时观察了解突厥内部情况,探查始毕可汗其人的性情能力弱点,了解各个贵族对大隋和始毕可汗的态度…… 然后,朝中要制定一系列对突厥的变动的应对方案,以便能够继续掌握突厥。 但是看着上面的意思是——彼时的大隋没有这么做? 那可是和大隋距离如此之近、又有着相当的掳掠动机的突厥! 高句丽固然是一个不太让人喜欢的存在,也是一个有价值攻打的目标,但是比起突厥,其地位还是要往后排一排。 要想真的毫无顾忌地去打高句丽,怎么也得先把突厥料理好了才行。 杨坚无言以对,最终有些虚弱地对独孤皇后道:“朕之前都没有想过突厥会出这么大的问题,他几次三番去打高句丽,朕以为他起码处理好了这边的事情……” 独孤伽罗同样沉默。 作为一个能实打实参与一部分朝政的皇后,她当然也知道突厥对于大隋的意义。 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处理的对象。 但是大隋在那个时候却没有能够做到认真处理…… 长孙晟死了以后,朝中在这方面就真的无人可用了吗? 朝中无人,皇帝便不把突厥放在心上了吗? 她道:“裴矩想要拉拢始毕可汗的弟弟,这确实是一个方法,但始毕可汗之弟不敢违抗其兄,这已经证明了朝廷对于突厥的不了解。而直接杀死始毕可汗的宠臣,虽确实是一个方法,但着实过于粗暴。” 长孙晟也在各种拉拢突厥中的部分贵族,让他们反抗当时的掌权可汗,其中一个典型就是启民可汗;而长孙晟成功了,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拉拢的对象都是经过深度了解、确实合适非常的人。 而彼时的大隋想要拉拢人、制造分裂,竟是连个合适的对象——计划实行的第一步都没有做好。 可见大隋当时对突厥内部的不了解。 不过…… “裴矩?莫不是裴世矩裴弘大?他何时改名了?”独孤伽罗疑惑道,难道是自己现在对朝中之人过于缺乏了解了,所以连裴矩改名都不知道了? 杨坚摇头:“弘大并未改名。” 裴世矩有没有改名这件事情,他还是知道的——至少目前,对方绝对没有什么改名的打算。 所以,这个裴矩……是裴世矩吗? 名字如此相似,又在朝中有着一席之地,还被杨广信任,这样的情况,如果出现一个几乎是同名同姓之人的可能性……杨坚觉得非常低。 所以,这裴矩多半就是裴世矩,也就是裴弘大。 但是什么样的情况下,裴世矩会改名,而且不是正儿八经改名,而是把中间的那个“世”字给去掉? 如果不是某一天,裴世矩自己突然非常不喜欢这个“世”字,或者其家中长辈非常不喜欢这个字,或者皇帝——比如杨广非常不喜欢这个字,那么就只能是因为某种冲撞避讳。 或许是因为不利事业、不利子嗣、不利家族、不利健康……等等不利于裴世矩本人的冲撞,或许是因为与某个长辈的名字冲撞,也或许是,或许是—— 与天子名姓冲撞! 已知大隋将要灭亡,且大隋的皇室近枝子孙中绝对没有一个名字中带有“世”这个字的。 所以,如果裴世矩是因为避讳天子名姓而改名,那么这个天子只能是那个唐的天子。 唐……且名字中含有“世”这个字…… 独孤伽罗听着杨坚的分析,慢慢道:“现如今的那几个乱民首领,无一人名中带有此字。” 而又有说法,大隋最后也同样是被那些贵族们坑掉了,所以,贵族中有谁的名字带有这个字?有能力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而且,可能以“唐”为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