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天灾饥荒(1 / 1)

李世民叹息:“所以,地方官府的各方面能力同样非常重要……”
像是窦建德这个事情,如果当时的地方官府能够正确处理、有效处理,那么事情会如何发展就不一定了——虽然不能说窦建德就会对隋朝忠心耿耿绝不起义了,这当然不可能;但是至少不至于让窦建德现在就跑路。
当然,说不定地方官府是真的找到了什么证据,可能是窦建德勾结盗匪的证据,也可能是窦建德有反心的证据——说实话,李世民觉得,至少前者不大可能,窦建德本人还是很关注同乡人乃至附近乡邻的,不太可能跑去勾结盗匪坑害周边百姓;
只不过,就算是找到了证据,当地官府的处理方式也同样有问题。
如果觉得窦建德有问题,不论是否有证据,第一要务是要将其控制起来。不论是能够直接抓捕,还是做不到抓捕只能采取其他迂回手段,核心目标都是控制住对方。
直接抓住最好;不能直接抓住,那就不能让对方跑掉,可以不让对方察觉、使其照常生活、暗中寻找时机慢慢抓捕。可以设置陷阱引诱对方以期抓捕……
谁家会像是这个官府一样,不去直接抓窦建德,而是把窦建德全家男女老少都抓起来杀了?
脑子进了多少水?
要抓也是要先抓住窦建德啊!
如果非要抓他的家人,那也不能直接二话不说就把人全杀了吧?
结果好了,不光窦建德本人跑了,连被划归到他手下的二百士卒也都给跟着一起跑了!
李世民不由自主地把情况代入到了大唐,要是大唐好好的,地方官府这么一个神奇操作,然后本来能够快速平静处理的事情,就变成了地方上需要出兵的不小的事情……
他抖了抖,不愿意继续想下去。
必须,把地方官府的能力也抓起来!中央朝廷官员的能力当然重要,不能出岔子;但是地方官员的能力也不能是什么扶不上墙的烂泥!
【而同样是大业七年,还有另一支关键力量诞生了,那就是三大农民起义军的另一支,与窦建德这一支可以直接以窦建德命名不同,这一支队伍,通常被称作是“瓦岗寨”。】
“大业七年……可真是风起云涌的一年。”
刘秀喃喃道,这大业七年,可真是发生了太多的大事。
杨广在自己的绝路上越走越快,还在全天下放了一把大火;这把火一放,还真的不等翻过年去,就在大业七年,就烧出来了这么多不世之材。
刘秀有些好奇,也不知道这个时候,朝中有多少人看出来了隋朝江山不稳乃至与可能倾覆的未来;而看出来的这些朝中官员贵族,他们是去劝谏杨广了,还是去暗中做其他准备了……
这些做准备的人之中,有多少是打算寻摸寻摸下一位明主然后尽快站队以求夺得先机,有多少是打算自己亲自下场看看自己是不是下一位明主。
而朝中的这些暗流涌动,在大业九年那个叫做杨玄感的直接反叛之前,杨广到底有没有察觉到呢?
【在这里,我们再补充一点当时的天灾情况。】
【前面提到过,山东、河南洪涝,且有黄河逆流,这是大业七年的事情;就在大业八年,天下大旱,同时还伴有疫病流行,特别是关中地区、崤山以东地区。】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对于粮仓却看得很紧,极少开仓放粮——举个例子:】
【隋朝名将张须陀,彼时恰好在齐郡当郡丞,齐郡的治所就是现在的山东济南。此时当地爆发饥荒,粮价飞涨,张须陀觉得这个时候必须得官府放粮救济灾民。
但是当地的其他官员觉得不应该开仓放粮,倒不是他们就根本不在乎百姓或者已经把粮仓里面的粮食偷偷倒卖了,而是觉得开仓放粮绝非什么官员擅自做主的事情,“须待诏敕”。
张须陀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表示,如今皇帝身在远方,等到使者往来传信,都不知道过去多久了,百姓如今就已经踩在了生死线上,明天可能就会死去,根本等不到那个时候,哪怕我因此获罪于陛下,我也没有怨言。
于是,张须陀决定承担责任,开仓放粮,救济当地百姓;而后来杨广知道这件事情后,也并没有责怪于他,而是非常赞赏。】
【这个故事,当然是一个好故事,好官、好皇帝、好发展、好结局,当地百姓们得到了救济,官员勇于承担责任、爱护百姓,皇帝没有惩罚这样的好官而是给予赞赏。】
【但是另一个角度,这也切切实实反映了一件事情:很多官员是并不会开仓放粮的。张须陀可以说是特例。】
【如果张须陀不是特例,甚至不是第一个,那么当地官员在有其他人也这么做的情况下就不会这么劝阻张须陀,因为皇帝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发怒,这件事情又是一件好事。】
【但官员们劝阻张须陀,恰恰说明了当时的官员们——至少是绝大部分官员——是不会擅自开仓放粮的,甚至有可能不会把这件事情上报上去;同时,他们也没有接收到朝廷下达的开仓救济百姓的命令。】

最新小说: 金牌废物皇子,开局迎娶俏公主 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 密谋造反二十年,皇帝以为我在摆烂 与你一场豪赌 大清:朕不会再做傀儡皇帝! 世子威猛 太上无情 功高震主要杀我,我造反你后悔啥 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