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觉得这个设想未必是他胡思乱想。 毕竟,历史、风俗、习惯,对于人们的行为都是存在不小的影响的——也包括王公贵族们在朝堂政治之中的抉择。 像是当年长期统一状态下的汉朝,虽然也不是没有出现什么乱七八糟的皇帝,但是整体而言,公卿贵族们造反自立的欲望是没有那么强的,君不见多少人依旧大喊着兴复汉室呢? 不论这些人心里面是真的认为天下之主就应该是刘氏汉朝,还是他们只是想以此为旗帜来干自己的事情,但至少他们不少人明面上尊奉的君主依旧是刘氏。 这就是历史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但是大隋……大隋所处的时间段,可不是一个在这方面很好的时间段。 自从两晋以来,天下已经有许多年没有处在彻底一统的状态下了,大家各为其主,彼此争斗,这完全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反而是再正确不过的事情——一个大家族多面下注,即使对面的朝廷中也有自己的族人,但是他们在针对对面的朝廷的时候可一点都不手软。 这也就算了。 这个习惯放到现在,那就是虽然大家还在大隋的朝堂中为官,但是一旦真的大隋有朝一日倾覆,天下其他地方又冒出来新的势力的话,说不定那些朝中官员就会分派个子侄族人之类的投奔过去。 什么死守朝堂,什么忠贞不二,什么气节风骨……那是什么?能不直接在朝中做间谍,在大隋还没彻底倒下之前就主动坑大隋,就已经很好、足够恩义的了。 对于大隋影响更加剧烈的,还有那走马灯一般的政权更替。 南北两方,政权的出现和消亡的速度相当之快,特别是在拓跋氏大体上统一了北方、而南方也大致统一之前的时间段,那时候的诸国林立、没两天就覆灭、后来又有后人跑过来复国……着实是花样繁多,让人目不暇接。 这个过程中,世家贵族们改投门庭的速度同样飞快,说实话,有时候速度不够快的,早就消失在历史之中了,根本走不到大隋。 更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有各种世家贵族自立门户,眼见当朝好像有哪里不对,也不愿意再去投一个明主——这有时候赌输的风险太高了——于是,眼瞅着有机会,便干脆自己扯起大旗,成为新的朝廷的皇室。 比如,那兰陵萧氏。 再比如,北面的这一系列……从拓跋氏(元氏),到宇文氏和高氏,再到……再到他的大隋,杨氏。 从这方面讲,世家贵族们大约都有一颗不太安分的心,随时有可能蠢蠢欲动;都有那个意愿在见势不对的时候迅速掉头,或者干脆干一把大的。 杨坚觉得,这也是他自从登基以来,就试图削弱贵族、军功集团们的权力和影响力的原因之一。 虽然他也有朴素的想要大权在握、乾纲独断的皇帝的常规理想,但是这些贵族们身上的不稳定所可能对大隋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重要原因。 但现在看来,他——他们杨家,还是没能成功完成这个宏伟目标,并且,很可能在实现目标的半路上就掉了坑,反过来被这些个贵族们给干掉了。 至于农民起义,农民起义…… 杨坚也还是重视民生民情的,但这种重视并不等同于他非常关心农民起义——这些个起义,有哪一个成功了吗? 没有。 往前一看,基本上都是失败的案例——啊不是,汉太祖倒也能算一个,但也仅此一例。 其余的,也不过是给朝廷、给天下造成了一番番动荡而已,而所能够造成的影响,还要看朝廷当时的状态:若是正处强盛或者稳定之中,那也依旧有余地回转,比如汉武帝末年时期的混乱,不就被止住了?若是正处于衰弱状态,那确实能够造成不小的动荡,比如东汉的黄巾军。 而最终,获得了最后胜利的,往往是半途加入、渔翁得利,也往往是有些家底的人。 更不要说如今的大隋。 即便农民起义真的造成了天下的巨大震荡,但——杨坚判断——最终成立了那个唐的,也应当是某个贵族,且多半是北朝这边的、与军队有些干系的贵族。 至于大隋的覆灭,其中必然少不了多方贵族的推手! 但……自己还不能就这么直接动他们。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贵族若是好解决,自己又怎么会让他们依旧据有如此力量? 所以,关键就在于自己的继承人,继承人——当是谁? 他身旁,皇后独孤伽罗也在不断思考。 杨坚想了这么多,此时此刻反倒觉得自己找到了些许乐子:“你看吧,历史的阴影和长久的习惯岂是那么容易消除?这唐朝建立之后,其内部必不能一帆风顺!” 历史的阴影,长久的习惯,倒不是说这唐朝内部就会爆发贵族的谋反或者其他活动,但是唐朝皇室自己——就能搞出各种事情来。 自两晋以来,皇室内部的大乱斗可没有一天消失过。 不仅没有消失,其烈度还要远比曾经的汉朝要高得多。最少,汉朝有时候还讲求个体面,或者说,汉朝的皇帝真的登上了皇位的话,通常是不会下台的,不论是他自己坐稳皇位还是掌权者满意这个傀儡;同时,他们对于宗室而言也还算是讲究点面子情。 但是两晋以来呢? 父子、兄弟、母子、姊妹与兄弟,乃至叔侄舅甥,祖父母与孙辈,再到姑表亲姨表亲,再加上各种女眷……没有人能够逃得过。 这种情况,便是杨坚自己都有些体会,但是却对此无能为力,盖因让一切回归到正常状态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而那个唐朝……哈! 中间可是还有个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