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个颇为冲动轻率之人,这种人绝不能算得上一个良将。”赵匡胤非常赞同这段内容中,对何无忌的性格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虽然,何无忌是代表朝廷的正方,而徐道覆是反动叛乱、扰乱苍生的逆贼。 可在这一战之中,何无忌的性格弱点可以说是暴露了个彻彻底底,轻敌冒进,轻率冲动,意气用事…… 这些性格特征,对于一个将领而言,可都不是什么好的形容。 当然,对于朝中中上层官员而言,也都不是什么好形容。 这一战,是徐道覆占了先机——他和卢循突然再度发动叛乱,这确实是打了东晋朝廷一个措手不及,附近的郡县官员纷纷弃城而逃;同时,经过多年的暗中准备,徐道覆和卢循麾下的力量可以说是十分充沛,舰船都浩浩汤汤。 这是东晋朝廷之前所没有预料到的,也是何无忌等将领、官员所没有预料到的。 他们或许想到了卢循、徐道覆二人并不安分,但是他们没有判断出来徐道覆和卢循的起兵时间,更没有想到他们二人的准备能够如此充分。 但是,即便徐道覆占据了先机,何无忌也不是没有应对之法。 还是那句话,现在最需要时间、最需要速度的,不是东晋朝廷,而是卢循和徐道覆。 他们抢的是刘裕出征在外的时机,争夺的也是刘裕出征在外的时间。 等到刘裕领兵归来,东晋朝廷就可以大松一口气,而卢循和徐道覆就几乎可以预见自己的末路——所以,卢循和徐道覆需要尽快攻克进军路上的城池,消灭可能的威胁力量,争取剩下更多的时间,以用来进攻建康。 但是何无忌不需要啊! 何无忌完全可以慢慢来。 他都不需要真的击败、击溃徐道覆的军队,他只需要能够将徐道覆一直死死地拖在这里、钉死在这里,他都能已经算是获得了成功。 只要让徐道覆脱不开身,只要让徐道覆不能前去攻打建康,何无忌就算是赢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时间一长,徐道覆的士卒们就会陷入疲惫,徐道覆自己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陷入焦虑和举止失当中;而再等到刘裕领兵归来…… 那不就一切结束了嘛。 可偏偏,何无忌就是那么着急。 即便已经有至少两个人提醒劝说他,让他不要着急——不管是哪个建议,都是让他坚守一个城池,这不就是告诉他不要着急么? 让他不要着急,让他慢慢来,让他集结大军获得优势兵力,让他通过拉长时间慢慢磨死徐道覆……可他一个都没有听。 然后,他就要领兵出战。 这也就算了,出战就出呗,可他还跑到了一个徐道覆已经占据了制高点的地方展开战斗——这也不是不行,但面对敌军占据了地理优势的情形,通常主将都会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比如分兵、诱敌、声东击西…… 但何无忌也没有。 他就那么上去了。 上去了以后,发现敌军弩箭密集,大船不好快速冲上去,他就一定要自己换了小船往上冲…… 最后倒是战死得非常壮烈,可对于局势而言也确实没有什么大的价值。 赵匡胤不由得感叹出声:“幸好我大宋的将领并无这样的情况!” 他大宋的将领,都是开国功臣,身经百战,面对过各种各样的情况,都闯了过来,还缔造了一批绝对优秀的士卒。 多好! 到时候,这些身经百战、正在当打之年的开国功臣,这些经历过无数战火的洗礼淬炼的优秀士卒,就会是他北伐辽国、收复燕云的核心力量。 【在徐道覆这边进展顺利的同时,卢循那边也进展得不错。】 【卢循此时抵达了巴陵,准备直取江陵;而在这一带地区,有一个东晋官员,豫州刺史、卫将军刘毅,也就是“何、刘二人”中的“刘”。】 【刘毅,是北府兵的将领,也曾经参与过平定桓玄的战事,此后便被封为豫州刺史,南平郡公。】 【此时,何无忌战死的消息已经传回了东晋朝中,朝中上下大为震惊。】 【而刘毅便准备置办舰船,讨伐卢循;而就在他准备出兵的时候,突然病重,朝中上下大惊失色,一时间陷入慌乱之中。】 【文武百官觉得,这时候他们已经没有别的援军了,如果刘毅都不能出战,那不如再度迁移——护卫晋安帝向北撤退。】 【为什么是向北撤退呢?明明北面都是其他国家,东晋还是从北面过来的。】 【那当然是因为,这个时候北面有刘裕,官员们打算去向刘裕的中军靠拢,这样才能保住大家的性命。】 【不过,不用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刘毅的病没两天又好了,便准备率兵南征。】 【但是刘裕并不赞同刘毅的决定——是的,虽然人现在还在北方南燕那边,但是刘裕早就知道了东晋内部的情况,毕竟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所有人都指望着刘裕拯救大家,早就把消息告诉了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