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会稽郡在当时何止如此,司马皇室亦有不少人的根基在此地,”杨坚感慨,这些都早已风流云散,不过到底留下了印记,“孝武帝司马曜登基前即为会稽王,司马道子后来也是会稽王。” 兄弟二人皆为会稽王,且司马曜也确实是东晋唯一一个掌握了实权的皇帝——哪怕这个实权已经缩水到了东部八郡之地——司马道子也是掌握了实权的宗室。 会稽一地,其价值和地位由此可见。 孙恩实在是选了个好地方,这个地方虽然没有京城那样的政治地位,但也举足轻重了。 王氏谢氏定居于此,司马皇族的实权人物于此有着深厚联系,这个地方存在的其他大小士族不在少数。 “何止,”独孤伽罗也道,“司马曜和司马道子之父,上一任皇帝司马昱也曾受封会稽王。” 在此之前不提,但是在此之后,会稽郡的地位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 民间则有人盯上了其他的问题。 “这个刘牢之,他是啥人,怎么就能管理这么多地方的军务?”一个中年男子疑惑不解,他虽然也不是什么朝中人物,家里面也没什么人入朝为官,可是亲戚中却有一个小吏。 通过这个亲戚,他们多多少少也了解到那么一星半点的朝廷的知识——虽然不好说真实性有多少,但总也比别人知道的多些。 镇北将军这个官职无所谓,反正那是东晋的了,不能直接搬到如今的朝堂;但是这管理……他数数……这都八个州的军务了,这是一般的将军能有的权力吗? 东晋治下才多少个州啊! 不是说在东晋朝廷控制之下的地方,只有东部的八个郡了么? 旁边人不太明白朝廷的将领的情况,但是他们知道一件事情:“那不知道,但是这个刘牢之是自己直接派人去了东边支援?他有提前上报朝廷吗?” “那谁知道,不过我觉得没有,你看他后面决定出兵的时候,就是自己决定要出兵,而不是朝廷决定派他出兵,他是自己要出兵了然后才上奏朝廷……”一个年轻人摇头晃脑,“话说,朝廷同意了吗?” 一般的出兵决定,不都应该是皇帝和大臣们决定好了,然后派将领领兵出征吗? 怎么这个刘牢之是自己看情况就决定要出兵,然后上奏朝廷——告诉朝廷他要出兵的决定? 这个顺序不对啊! 虽然他通知了朝廷,可本来就不应该他通知朝廷,应该是朝廷通知他才对吧? ……还是他们见识短浅,不明白朝廷真实的运作情况? “你们说了那么多,其实事实根本没那么复杂。”一个老汉对着这一群人翻了个白眼,相当瞧不上他们,“东晋的地盘不止东边八个郡,但是朝廷只能控制八个郡,这刘牢之是什么情况不就很明显了吗?他就是那些不受控制的地方的将领呗!” 东晋就能控制东边八个郡,刘牢之的管理的地方一看就不是那八个地方,那他还能是什么? 只能是朝廷管不了的地方呗。 这样一来,他自己决定出兵也好,不是接到朝廷命令也罢,不就很好解释了吗? - “刘牢之反复无常,因此而死。”李世民摇头,一人三反,昔吕布因此而不受信任,刘牢之亦如此。 虽然东晋那个时候、那个状态,大家都在寻找着合适的机会和合适的方向,可是这么明目张胆赤裸裸地反复,却也不是大部分人的行事风格。 反复无常,岂能得到信任? 若是有什么绝对的才能,让人不得不倚仗,完全无法舍弃,倒也罢了——虽然即使如此,也很有可能保不住性命——但刘牢之也并没有这般的才能。 他确实是一员猛将,苻坚之败始于刘牢之,但到底不是那等无可取代、无可匹敌的人物。 倒是昔年他麾下的那一位参军,走到了这样的地位,成为了左右天下风云的存在。 “我明白的,耶耶,人要讲求守信,不能轻易就反复无常。”李承乾已经习惯了他耶耶在看这故事的时候,有事儿没事儿给他提提问题了。 这一次,不等李世民提问,他就直接做出了回答。 李世民无言了一瞬,随后勾起笑容,接着问:“高明觉得,刘牢之最关键的问题,除了反复这一点外,还有什么?” 李承乾茫然,这确实是问到了他的盲点,刘牢之的关键问题,除了反复无常之外,还有什么? 他还有什么致命之处? “是眼光,是眼界,是对时局的判断。”李世民叹息,刘牢之这样的一员虎将,战场上立下无数功劳的人,他的败亡原因不在战场上,而在战场之外。 在政治上,在理念上,在对大局的判断和分析,对天下的长远判断上。 他的手中一度是有着听命于他的大军的,有了这样一支力量,他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东晋的局势走向——这个时候,是他最好的时候。 而如果他有着足够的政治眼光、分析判断能力,他完全可以凭借这样的力量让自己走到更高的地方。 即使不能如后来的宋武帝,那也至少能够保全自己的生前身后事,何至于最终部下散去,自缢而亡呢? - 刘彻饶有兴致地看着事情的发展。 东晋是个什么情况,处于什么状态,他已经根据前面的种种信息推断了个大概。 朝中皇帝无权,门阀争斗,但实际天下早已四分五裂,只不过没有明面上直接反了朝廷而已——但是距离这一天也不远了;孙恩这一次起义最终未能获胜,可是东晋朝廷也没几天好日子了。 这是一个等待着雄主出世的时代。 这个雄主是谁呢? “谢安确实卓越无匹,但其子却未必有其之能啊。”他点评道。 东晋朝廷让谢琰带兵镇压孙恩,孙恩现在确实退到了海中,但其中的功绩几分是谢琰、几分是刘牢之,这可不好说;而为了防止孙恩卷土重来,所以任命谢琰镇守此地…… 谢琰能办到吗? 不会等孙恩卷土重来之后,谢琰自己也给搭进去吧? 毕竟孙恩虽然不敌东晋大军,但从前面的一系列作战情况来看,他还是敌得过常规的郡县武备的,哦,还有地方上的对东晋朝廷已经不满到了极致的普通百姓助长他的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