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东汉·评论 5(1 / 1)

【话说,东晋的农民起义是咋回事儿,还和门阀没落能扯上关系?】
【回复:农民起义肯定会引发天下格局的变化吧,特别是规模比较大的农民起义,既然黄巾军能够推动东汉完蛋,那东晋的这一次推动门阀完蛋也不是不可能啊
门阀有地,农民起义也是要地,大家肯定有冲突的
可门阀不是到了唐朝还有么,我记得还有个五姓七望来着,有个皇帝想和他们结亲都不乐意
+1,门阀不是等到唐朝末年才彻底结束的吗,落第秀才杀进长安城,来了一个天街踏尽公卿骨,然后门阀才真的消失了的,哦还有唐末的乱战的原因
门阀彻底消亡,和走向消亡,是两回事儿啊!你们要搞清楚啊!
这一次起义,是门阀衰落和寒门兴起的转折之一,不是门阀消亡的时候,但能够让门阀走向转折,也已经说明这一次起义的影响力了
东晋的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门阀在这时候走向衰弱,由盛转衰,但是距离他们真正的消亡还有很长时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从隋唐的政治情况也能证明门阀威势不如过往了,名声当然依旧在,可是实权却不是那么那么的顶尖了
东晋的皇帝?不知道、
说实话,我对于东晋的事情一点都不知道,实在是不想看这东西
你们看看隋朝和唐朝皇帝对于门阀士族出身之人的态度,再对比一下魏晋时期皇帝对门阀士族中人的态度,就能明显发现两者的差别
魏晋时期,门阀的鼎盛时期,那可真的是这些人就能完全决定制定什么政令和制度,该如何处理,任用谁不任用谁;可是到了隋唐,他们难道还能越过皇帝做决策吗?
其实从九品中正制不再被使用,就能够证明门阀士族的衰落了,即使隋唐的时候还没有后来的那种科举制,即使唐朝的科举还是要看关系背景,但这至少不再是九品中正制,不是“只要你出身XX,就一定能成为XX”了
没错,要是门阀世家还没大问题,他们就不可能放弃九品中正制
……】
承受了这段内容最大杀伤力的不是魏晋时期的门阀士族,也不是这一时期的百姓,也不是这一时期的寒门,而是唐朝的门阀士族公卿贵族们。
——对于魏晋时期的门阀士族来说,反正他们现在所处的时候还不是那种彻底败落的时候,相反,这时候,正是他们赫赫扬扬、站在顶峰、无人能够撼动的时候。
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
这时候,有什么可过度担忧的?
即使唐朝末年的他们彻底覆灭,那也要等到唐朝——看起来,两晋距离唐朝,至少还隔了一个隋朝,时间太远,不是现在的他们能够决断的。
他们要做的,还是控制好各个地方的庶人,让他们不要兴风作浪,影响天下安定,动摇大晋根基。
——对于魏晋时期的百姓和寒门而言,那更是没有什么可说的。
如今的日子,他们早已过了一年又一年,忍受了一代又一代,那些门阀士族始终像是日月一般,高高地悬在他们的头顶,从未有一刻消失过。
因此,得知这群人要等到那不知道什么时候的唐朝末年才会消失,倒是对他们的影响不大。
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寒门的心中隐隐地多了几分期盼:虽然门阀们始终存在,但他们逐渐要走下坡路了……
等到门阀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逐渐衰退,他们这些寒门崛起的机会就到了!
日后不再实行九品中正制,门阀子弟就不能垄断那些上层官职,他们也有机会踏上那辉煌煊赫的大殿……即使隋唐的官场还是要看一看人脉关系出身,他们也还是有机会的。
毕竟,他们是寒门,又不是庶人。
-
唐朝的门阀士族公卿贵族们,就是真的破大防了。
哪怕是唐朝初年的公卿,都不得不为此感到心惊和不安——即使那已经是大唐末年的事情,可也不过数百年,要是按照之前的朝廷的寿数推断,大约也就是二百余年。
二百余年,才多少代人!
他们难道能够坐视自己的子孙后代遭遇这样凄惨的境地吗?
若是普普通通的归于平凡,那他们还可以安慰自己一句“平安是福”;若是因为朝堂政治斗争落败而家族没落,他们也有方法去应对,不论是从现在就为日后铺路,还是干脆叮嘱子孙少掺和某些事情……
但是,这个杀进长安,一看就是对他们这些公卿的无差别杀戮!
一丁点体面都不愿意给他们留的无差别!
天街踏尽公卿骨,这几个字蕴含的血腥气扑面而来,挡都挡不住。
踏尽,踏尽,莫不是满长安的公卿都在这里尽数身陨,连带着他们的家眷仆婢?
天街,在天街踏尽,他们的尸首都被直接横陈街头,都不是在自己的府中,更不要说盖上一张白布遮掩一下……
这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这么对他们?

最新小说: 金牌废物皇子,开局迎娶俏公主 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 密谋造反二十年,皇帝以为我在摆烂 与你一场豪赌 大清:朕不会再做傀儡皇帝! 世子威猛 太上无情 功高震主要杀我,我造反你后悔啥 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