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刘宏到底没有在“本朝·君主”中继续说什么。 ——虽然自我说服得很顺利,可刘宏还是非常明白的,自己这个想法绝对不可能得到列祖列宗们的认可,那就不要去自找麻烦了。 可是,在他刚刚的那几句话中,他的列祖列宗们就已经被他惹毛了——大毛特毛。 特别是刚刚出言责骂了刘宏的汉章帝。 刘炟(dá)直接被气了个倒仰,他怎么之前没看出来汉灵帝是这么个东西! 早知道这个皇帝只知享乐,脑子不够使,对天下不负责任,也不对百姓上心,可是刘炟也没有预料到,这个汉灵帝竟然是这样的厚脸皮!找借口!胡搅蛮缠! 他老老实实地认个错,能怎么样? 能怎么样?! 能死了吗? 而且还是在这个“本朝·皇帝”之中认错,给列祖列宗们认错,这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么?祖宗们训斥的时候,认错道歉,这完全是寻常之事! 再者,他们连这个汉灵帝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根本威胁不到他的皇位——即使大家可以通过“本朝·天下”这样的渠道,号召当时的人们废掉这个皇帝,另立新君…… 他们也不会这么做。 在汉灵帝时期的大汉,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换皇帝,自然的皇位更替本身就是一种折腾;而若是废立君主,这种造成的风暴简直要比之前大上数十倍。 ——况且还是这种隔空要求废帝。 要是他们这些先帝们有一个两个在场,那还或许可行;可他们本人并不在场。 那么,那些大臣们做什么,谁能够保证? 所以,汉灵帝他老老实实地认个错能死吗! 待愤怒的情绪激荡完毕之后,刘炟又万分颓然——这么看,大汉是真的回天乏术了啊。 那边,汉灵帝没有发送什么消息,但是他开始按照自己的逻辑干活了! 刘宏:放心,先祖们,我现在就先把那个居心叵测、提出了这样祸害大汉江山的谏言的刘焉给处置了! - “看来董卓就是在这个汉少帝时期得以上位的,就是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刘邦叹息,他已经见证了自己创立的大汉的,西汉的灭亡;如今东汉的末路展现出来,他虽然一样愤怒和悲痛,但情绪到底没有东汉诸帝强烈。 萧何神色有些微妙:“看样子汉灵帝未曾改立皇后,所以……”所以,会不会是这个何皇后以及何进自己引狼入室? 张良赞许点头:“想来应是如此。” 何家嘛,从前面的一些关于东汉的内容中,没有听说过这个家族;如今的大汉也没有这样的家族,所以很有可能何家没有多少根基。 那么,他们在有了名正言顺的“名”后,就需要一个“权”,兵权。 董卓,或许就是他们眼中一个合适的合作对象。 刘邦也觉得这个可能性非常高。 只不过,这个董卓在后来的三国之中也没有名号,之前的称呼中乃是“董太师”——他到底没能脱离东汉朝廷自立,且,很有可能在朝廷灭亡之前就先完蛋了。 王朝末年、王超覆灭、乃至新朝建立的整个过程中,时间之长、局势之险恶,可不是先来者就能稳占上风的,相反,出来的挺早然后死的也挺早的,倒是很多。 【自从废史立牧之后,东汉皇帝的权力迎来了彻彻底底的缩水。地方拥兵自重,相互攻击,目标是逐鹿中原。而皇帝在后来则变成了强力军阀手中的傀儡。】 【这也属于是黄巾起义的一大影响——这个影响既与汉灵帝本人的头脑有关;但另一方面,这也其实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必然走向。】 【因为,黄巾起义是实打实破坏了东汉朝廷在地方上的系统,官府失灵,辅助治理的地方豪强也有一部分遭到了灭顶打击,所造成的权力的空缺不会因为黄巾军的覆灭而消失,最终,这个空缺被州牧填补了上来。】 【况且汉灵帝因黄巾起义而赦免了大量党人,这些党人重新出仕,也成为了削弱皇权的一个有力因素。】 【同时,经过黄巾起义,朝中宦官集团和士人集团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虽然大家的仇本来就已经深似海了,但还可以更大一点……双方互相攻讦的手段更加激烈,越发的不死不休,后来从少帝变成献帝,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最后,还有一个影响,有点地狱,但非常符合逻辑:因为黄巾军扫荡了一批豪强地主,以及在黄巾军中战死的大量人口,在东汉的中北部地区出现了大片的无主之地——基本上原本是属于当地豪强的——这对于稍稍缓解一下东汉紧张的土地兼并的问题很有帮助。】 【虽然其中大部分土地很快就被新的或者其他地方的豪强所占领,但也总有一部分被分给了无地的百姓。】 【以上,是大致的黄巾起义在当下和近期造成的影响。】 【而黄巾起义还有一个极为深远的影响。】 刘彻一联想汉灵帝是如何亲政的,便大致明白了这个“少帝”是如何变成了“献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