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殿前议政(1 / 1)

“淅淅沥沥……”
天空阴云密布,下起绵绵细雨。
杨士奇从轿子下来,看着宫阁外的朦胧雨景,莫名有些心不在焉:“这雨下的有些突然了!”
杨荣笑道:“呵呵,难得有一场秋雨,倒是平添几分生气,真想找处茶楼,好好品茶观景。”
金幼孜冷不丁说道:“秋雨过后,算算日子,应该就要到秋后了……”
几人都是一愣神,明白金幼孜这番话中的意有所指。
秋雨过后就是秋后,天牢里的死囚们,也该行刑问斩了。
那位身在天牢,至今都未曾谋面的林先生,只勉强借着陛下的手与对方隔空斗过一次“法”,而且还是他们斗败了。
棋差一招,那也是败了!
不得不承认,此人的确是才思过人,但却又偏偏不敬畏皇权,言语间颇有着想把这千年以来,约定俗成的皇权、士大夫共天下的格局给打破的意思。
杀了的确可惜,可不杀又该怎么处理?
不过,这一切终究还是得看陛下,看秋后的问斩复核名单里,会不会出现此人的名字。
似乎是觉得气氛有些凝重,黄淮借口转移话题道:“说起来,距离上次陛下召见,不过才没多久,今日为何又突然急召?”
这话一出,陷入深思的几人都是缓过神来,对于黄淮的话他们都能觉察出一丝不寻常。
前几次的陛下急召,或多或少都与那位天牢的林先生有关,而且提出的问题也是一个比一个无解。
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宗藩问题,接着又是困扰王朝千年来的土地兼并……也不知道这次又会是什么事呢?
杨荣想着,默默看向一同前来,并非内阁成员的夏原吉。
作为户部尚书,掌管国库财政,前面的几次召见,除了涉及到重开海关与西南茶马贸易,没有通知夏原吉,另外的两次都叫了一并过来商议。
就连最近的一次,说起两税法和土地兼并的关联,还是这位夏尚书为众人细致解惑,并且提供了一些改良建言。
不过,在他们看来,土地兼并的问题依旧无解,改良出来的两税法也只能起到加强监督的作用。
就如同明初,太祖高皇帝也认为两税法与双册制度能够一直稳定运行下去,可实际上到了永乐中期就已经渐渐出现各种问题。
不等他细想,就有小黄门从中跑出来传旨。
“陛下有召,请速速上殿觐见。”
几人没再多聊,以杨土奇为首,另外四人并驾齐驱,迈步进入华盖殿。
一番简单行礼,没有跪拜。
除了大朝、祭祀、登极等等大型典礼仪式,在其它的业余场合,官员是不用动不动就跪皇帝的。
照例赐坐以后,朱高炽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对着一封奏本来回翻看了几页,才问道:“此次朝廷重新开海,对宗室新政改革的旨意下达,各地各藩都有何反应?”
杨士奇起身回答:“朝廷毕竟刚刚海禁封关,如今骤然重新开关,单单是沿海的几处货港商贾都有迟疑,似乎还处在观望。”
观望是肯定的,毕竟先有永乐朝的破事,几乎把海运渠道垄断,沿海商贾都被坑的挺惨。
虽然还能接着走私,但走私不仅危险,还要上下打点,一旦走漏消息或者被查出来,动辄就是抄家杀头。
可以说,仁宗时期出现的短暂海禁,除了打击渐渐兴起的沿海走私,同样也是在让百姓商贾们安心,朝廷不会再这么大规模的累民伤财,与民争利了。
“内阁可有对策?”朱高炽问道。
杨士奇接着说道:“必须先由朝廷组织一次开海,让沿海商贾与内地百姓都能安心,再来一次正常分红。而且可以的话,这第一次分红,朝廷最好不要拿走太多,得尽量给跟随的商贾多分一些。”
说白了,就是用明确的实际行动,来让百姓与商贾们能够安心,还能顺便给宗室、勋贵们做出榜样,让他们真正看到朝廷想要开海贸易的决心。
林煜只是简单提出来,但真正实行起来却有着各种考量,这些都得靠内阁来查缺补漏。
说过了开海的问题,还有同步推行的宗室新政。
回答的不再是杨士奇,而是换成了杨荣来说:“宗室改革新政的推行,目前来说还算顺利。因为有赵王带头裁撤护卫,主动减低俸禄本色,所以各地诸藩宗王虽有反应,却也并无大动。其中,汉王在得到陛下旨意后,更是主动为朝廷开海,捐纳白银五万两。”
五万两白银,对于当前时期的大明来说,算得上一笔天大的巨款了。
有少数的超品亲王(比如肃王),一年的俸禄都没这么多银子。
朱高炽不置可否,他这个好二弟自从被父皇强行贬到了山东乐安,性子上倒着实比从前收敛了不少。
至少也学会隐忍了,不会再动不动就把不满和怒气,全都摆到明面上。
天晓得因为这个性子,自己当年可没少替这个不听话的好弟弟求情,还多次写信劝阻要学会克制,不要当着父皇的眼皮子底下造反坏事。

最新小说: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 饥荒年,我投喂的居然是傲娇女帝! 铜盆通古代,我囤货娇养了女帝 娘胎开始逆袭,出世即无敌 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 抗战:从成为上海滩大亨开始 开局背抡语,怎么夫子破防了? 三国开局屠龙三兴大汉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