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还有压岁钱呢!谢谢爸爸,谢谢妈妈!”王云芳高兴地亲了一下王远堂和刘凤芝,手里攥着好几张大团结。 刘凤芝叮嘱道:“可收好了啊,里面还有你的路费呢!” “那不行!路费得另算!”王云芳当然不依了,用她的话来说,那是一码归一码。 “你还是想想带些什么东西吧,距离初五可没几天了!” “我知道!”王云芳喜滋滋地说道:“我看到家里的麦乳精了,走的时候我要带一点。” “对了!”王远堂想起来一件事:“这可又是新的一年了,你去插队的地方要是推荐工农兵学员……” “我知道!我不会报名的!” “嗯!”王远堂点点头:“那你就带着吧。” “爸,那要是我明年也不报名工农兵学员呢?” 王远堂笑道:“那明年也给你带麦乳精!” 笑完之后,王远堂便正色道:“年前没在陕北待几天你就跑回来过年了,年后到了陕北,一定要好好表现!要记住,到了陕北不是享福的,你要和老乡们一样劳动!下次再见到你,我希望能在你的手上见到劳动留下来的茧子。” “爸你放心好了,我保证变成一个大脚农妇!” 徐家村大队里,郑卫民已经开始听一些村民买小猪仔的事情了,他还没有把想法讲出来,毕竟几个知青算是一个小集体,养猪也算大事,是要一起商议一下的。 幸好,小猪的价格并不是很贵,大概十块钱左右就可以买到了,但要付出一整年的辛劳才能让它们长大,一旦不经心,便有可能掉膘,掉膘意味着换来的钱就会少很多。 崖根下,郑卫民就蹲在角落,安静地听着村里的几个汉子说话,有人开了个头,话题就可以一直往下,这也是大家伙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了。 “去年的年景还行,我家的猪没怎么掉膘。”一个红脸的汉子想到卖掉的肥猪,脸上的笑容都多了不少。 “今年我也打算接着养,就是到了秋天就不好打猪草了,要不还能再往上添一点膘。”这是另外一个汉子,皮肤偏黑一些,吹多了西北风让他的皮肤有些皴裂。 “你家女子勤快,打的猪草都比别人家的多!”红脸汉子有些羡慕。 这几个人郑卫民都不知道名字,他才过来几天,处于别人认识他,他还不认识别人的阶段,只能先靠外貌来区分了。 有几个年轻的面庞出现了,大过年的没有人愿意闷在家里,出来看看景儿也是好的。 大队里还有几个民办的小学老师,都是队干部的子女,他们平日里不用参加劳动,工分记得都是10分。 真到农忙的时候,他们也会帮队里和家里做些农活,工分还要另算…… 出现的就有民办老师,其中一个郑卫民有印象,是大队支书徐志全的闺女徐秀莲,旁边的那个男的他也有印象,好像是副支书家的儿子,年纪略大一些,只是叫什么他就不知道了。 “吃瓜子么?”男老师先到了郑卫民的跟前,手里有着一把瓜子。 “谢谢。”郑卫民伸手捏了一点,他也不好意思给人家全拿了。 男老师嗑着瓜子,好奇地问道:“他们都回去过年了,你咋还能回来了?” 郑卫民心里一堵,吐槽道:“你还真会聊天……”不过嘴上却说道:“打算在这里扎根了,那不得在这里过年啊?” 徐秀莲也颇为好奇:“你就没打算回城?” 郑卫民两眼望天,又摊了摊手:“回城啊?回城能做什么呢……” 倒也是,每年都有大量的知青想要回城,但工作岗位却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哪有那么容易。 而且他还没搞清楚为什么自己回不了家,他想先弄清楚原因。 “大成……”徐秀莲悄悄推了一下男老师,示意他不要聊不愉快的话题,郑卫民也知道了男老师的名字,应该叫徐成了。 “我们要去公社那边看社火,你去不去?”徐秀莲客气了一句,郑卫民知道他们要离开了,便说道:“我就不去了,还得回屋收拾收拾东西,昨晚下雪有点大,进到屋里了,得清理一下。” 借口很蹩脚,但没人会在意。 徐秀莲和徐成一道儿离开了,郑卫民有些羡慕这俩民办老师,他也想去看热闹,但兜里的却没多少钱了。 他想了又想,觉得还是要和家里开口,但信要怎么写,他还没想好,过年前被关在大门外的场景一直浮现在眼前。 临近中午,郑卫民便回去了,腹中虽然有些饥饿,但他决定忍一忍,等到晚上的时候再吃,省粮食也省柴火。 天光大亮,郑卫民便翻出来了一本历史书看了起来。 这是他的薄弱项,光凭野史可写不出来什么,他得开始积累了。 正看得起劲,尕娃带着一群小伙伴飞奔着过来了。 “卫民哥,你看书呢?”尕娃才刚上小学,字不认识几个,对书里的故事却极为向往。 郑卫民说道:“嗯。没什么事儿,看会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