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医馆在整修,平谷的作坊在筹建,一切都按照茹月的计划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两地看似都很是忙碌,可茹月此时却是闲极无聊。 她与风影每日穿梭于京城的各个酒楼和茶馆之间,听着那些来自市井百姓口中的风言风语。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们听到的故事越来越多,茹月对于京城中的各大世家也逐渐有了一个较为全面且直观的认识。这些从民间流传出来的信息远比暗影门所提供的京城世家谱系要来得更为生动鲜活。 这一天,风和日丽,茹月跟风影如往常一样坐在京城一家颇负盛名的茶楼——沁香园中悠闲地喝着茶。 最近一连数日皆是重复着相同的事情,听着大同小异的八卦消息,饶是再有趣的话题,到了这会儿也难免让这两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子感到有些兴致缺缺。 正当两人相对无言之时,忽然,一阵嘈杂声传来。 只听得有人高声喊道:“快看呐!快看呐!武安侯府又举家前往护国寺去为那位已经失踪了三年的世子祈福啦!”这句话就像是一道惊天动地的炸雷,猛地在茹月耳边响起。 刹那间,原本还无精打采的她瞬间精神一振,整个人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只见她手忙脚乱地放下手中茶杯,急匆匆地抬起头来,一双美目直直望向窗外,想要看个究竟。 此时,楼下正缓缓行过一支长长的车队,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只见一名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身骑一匹高大威猛的骏马,英姿飒爽地走在车队的最前端。 当他经过茶楼时,坐在窗边的茹月恰好捕捉到了这一幕,但也仅仅只是看到了他的背影以及一个模糊不清的剪影侧颜。 从其身形轮廓判断,这名年轻人看起来应当与楚宁安年龄相仿。想到此处,茹月心中暗自猜测:莫非此人便是楚宁安那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如此一想,倒也觉得合情合理。 再瞧那年轻人的身后,紧紧跟随者十多名护卫。他们虽然身着软甲,手持利刃,一副标准的府兵装扮,但茹月却敏锐地察觉到,这些人身上散发出一种令人胆寒的凛冽气息。 这种气息只有那些真正上过战场、历经生死厮杀之人才能拥有。显然,他们绝非寻常侯府中的普通护卫可比。可见,这武安侯着实并非泛泛之辈。 在这支队伍的中央位置,依次行进着五六架装饰精美的马车。 每一架马车的车辕之上,除去负责驾车的车夫之外,皆配有一名随行的婆子。 这些婆子们的穿着打扮亦是十分得体,丝毫不逊色于一般小官小吏家中的主子。单从这一点便能看出,武安侯府对于此次出行安排得极为细致周到。 最后面,还有一对由十几人组成的护卫小队紧紧相随。他们步伐整齐划一,动作规范利落,手中兵刃寒光闪闪,整个队伍看上去威风凛凛,气势磅礴,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观望。 “嘿!这武安侯府对于那位走失的世子可真是太上心啦!隔三差五地就要跑去给那没福气、走背运的世子上香祈福呢!”一个尖细的嗓音在茶楼里嚷嚷着。 “上心?哼!要是真这么上心,怎会把一个才十四五岁的孩子给弄丢喽?我看呐,也就是糊弄糊弄你们这帮子啥也不懂的糊涂蛋罢咧!”紧接着,一道粗剌剌的声音如炸雷般在茶楼内响起。 “哟呵!唐瞎子,难不成您这位唐大先生又打听到什么新鲜消息啦?快别卖关子了,赶紧跟咱们讲讲呗!”一个略带戏谑意味的声音从大堂正中央传了过来。 被唤作唐瞎子的那人晃悠着脑袋,满脸不屑地说道:“还要啥新消息呀?你们自个儿动动脑子好好琢磨琢磨,十四五岁的大小伙子,都到了能娶媳妇成家的年纪咯,要是他还活蹦乱跳地活着,难道连自家门儿都找不着啦?” “啥?照您这么说……武安侯府的世子莫非已经……已经不在人世啦?”原本戏谑的声音说到最后突然压得极低,仿佛生怕被旁人听见一般。 刹那间,周遭众人的喧哗吵闹声一下子小了许多,似乎所有人都竖起耳朵,眼巴巴地盼着这两人再爆出点儿更劲爆的八卦来解闷儿。整个茶楼陷入一种诡异而又紧张的氛围之中。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那唐瞎子竟然没有再发出半点声响,仿佛他先前所说的那些话语仅仅只是为了讥讽众人的愚昧无知罢了。 就在这时,那个戏谑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小二啊,你动作可得麻利点儿,赶紧给唐先生送上一壶最上等的清茶来!”这声音虽然听起来已经比刚才正经了许多,但其中那种想要打探八卦消息的急切心情,无论如何也是掩饰不住的。 只听得一声清脆响亮的回应传来:“好嘞!”那年轻的小伙计满脸笑容、手脚麻利地应道,“马上就为您送来明前的雀舌一壶,请先生您慢慢享用。”话音刚落,整个茶楼里顿时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