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完整石椁极难打开,因为当造的时候就没想过打开,所以正中间的椁门和两侧的窗户都是假的,只是刻出了样子,说白了,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掏空了内部像房子的一整块儿石头”。 早年扬斌干的那具石椁用的是大功率电锯+金刚石锯片,几个人轮流换班,耗时三天三夜,整个将石椁从外部分解了。我下午和把头打了很长时间电话详细讨论了,把头说,石椁这东西就像个大号玻璃杯,内部的棺材就像是被玻璃杯罩着的一个火柴盒,除了像养斌那样暴力拆解,还有个办法就是“攻其下路。” 最终我听取了把头建议,保险起见,我不要石椁,因为这东西是定时炸弹,扬斌那伙人就是死在了这东西上。我只要石椁内棺材里的值钱陪葬品,至于打开方式.....也不用电锯。 我觉得考古队如果碰到石椁也可以用这个办法,不出意外的话能无伤开,只要准备两个小千斤顶,两个木楔子就行。 至于老黄,这老小子自从察觉到这是个肥坑后心态有所转变,他怕我和胖子联手甩了他,他怕黑吃黑,或者他心里打着别的小九九算盘,这些我心知肚明,之所以没点破,是因为眼下这个情况到了要紧关头,少一个人,这财谁都发不了。 ...... 这晚,后半夜一点钟。 黑驼山上,无名唐墓,主墓室内。 “胖子!使点劲儿!你是不是没吃饭!” 黑胖子满头大汗,喘着粗气,不停抡着锤子。 “行了行了,看你那虚样,换人!” “老黄你来,看准了,别砸我手上!” 二人交换,老黄开始奋力抡锤子。 伴随着“砰砰”的击打声,一根扁头楔子自石椁右下角,贴着地面,一寸寸钻了进去。 我忙喊停,将撬棍快速塞到底下。 然后顺着这条缝儿,打第二根楔子,这根比第一根粗。 第二根打进去后马上垫砖,主墓室内到处都是老青砖。 在然后撤掉第一根楔子,用两根撬棍,一左一右呈十字状往上抬,不用抬起整座石椁,只要撬起来一个角就行。 连吃奶劲儿都用上了,老黄脸涨的通红,我也好不到哪里,撬棍都压弯了。 “就现在!胖子!快!” 胖子半跪在地上,立即将小千斤顶放了进去。 千斤顶压的是刚刚放的青砖,这种老墓砖硬度高,足以支撑住重量。 随后打千斤顶,不一会儿,整具庞大的石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翘起了一个角。 我刚想垫砖头,突然,从石椁内流出来很多“黑色的沙子”。 “卧槽!兄弟!这是什么玩意儿?看着怎么像是某种死虫子?”黑胖子眼神惊恐问。 “狗屁虫子,别乱讲。” 我举着手电,皱眉捏了一丁点儿,手感十分干涩,不像沙子,再说了,哪里有黑色沙子。 我靠近鼻子闻了闻,然后伸舌头舔了一口,赶紧吐了。 “呸....这是打碎的木碳,应该还混合了赤石脂。” “那是什么玩意儿?” “就是炮制过打碎的高岭土,这些应该是在石椁和棺材中间做的防潮层。” “兄弟,我看你还尝了一口,没毒吧?” 我摇头说没毒,还有股奶茶味儿。 黑胖子将信将疑,他尝了一口,立马吐掉大声说:“屁的奶茶味儿!胡说八道!我尝的像风干鸡屎一样!” 我呵呵笑了笑,吩咐他用撬棍往外掏。 就像用火烛掏炉灰,这种看起来像“沙子”一样的木炭不断被掏出来,不一会儿,胖子一扭头,我看他抹成了大黑脸。 “行了,差不多了,我瞅瞅能不能看到棺材。” 趴地上打着手电看了看,我一眼便看到了最内部的“棺材”。 露出来的部分不多,但手电照上去反光,棺材表面“金灿灿”的,不夸张的说,表面光晕流转。 我当场脸都白了,吓到了,不管是金棺或者是刷了金漆的棺材,都不可能出现在古代,因为金棺只有寺庙里那种迷你型的,用来装高僧的骨灰舍利子,古代棺材只有四种颜色,即红色,黑色,白色,原木色。 深呼吸,我调整姿势,在定睛一看。 不是金棺。 也不是表面刷了金漆,是根本没刷生漆! 这竟然是一具用阴沉金丝楠打的棺材,所以手电照到表面才会发金光。 金丝楠棺材不稀奇,只要常年干这行的都见过一些,但保存状态这么好的极罕见,甚至看到的第一眼让我产生了错觉,墓主人是不是上礼拜才刚刚下葬?? 从看到的这部分棺材分析,整具棺材没塌,没变形,没烂,就和新做的一样。 之所以保存这么好,是因为有“外椁”的存在,在加上阴沉金丝楠本身的防腐性和椁内用碎木碳隔出来的厚达几十公分的防潮层。 有棺有椁叫棺椁,有棺无椁叫棺材。 随后我们三个如法炮制,在主墓室内耗费两个多小时,用小千斤顶加砖头一点点垫起来了石椁四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