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了数天时间, 一份新鲜出炉的《首都晚报》出现了。 报纸第三个版面登载了一篇有关最新劳模典范颁奖典礼的相关信息。 其中一行显眼的小标题为: 《效仿何雨水精神,年轻女子慷慨抚养殉职民警遗下孩子》 报导详述了何雨水那充满波折的人生历程: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离弃家庭远走,多亏兄长与邻里相助方得存活长大。 长大成人以后,为了回报邻里的恩情认作亲属以便于照顾他们颐养天年。 不曾料想到的是这对恩人居然意外双双身亡,何雨水独自担下了扶养他们的子女的责任。 当时正是共和国建设起步期,首都没有几种真正的正经媒体。 《九二风云》 如今,《日常报》已是普通市民每日必备的读物,定价每月半元,每期仅需两分。 众人通过报纸了解国事民情、洞察社会变迁。 表彰大会的消息自是引起了大众的关注,特别是何雨水的故事引发了人们深深的共鸣和感叹。 她的生活艰辛令人为之动容——自己是个孤儿,长大后却又要承担抚养另一个孤儿的责任。 再添上张大海身为警察的一丝特质,这让故事更具吸引力。 毕竟,在当下社会,无论是英勇赴职还是捉贼捐躯的军人和警察都是广受崇敬的。 何雨水其实早忘记了她会上报一事。 直到这日中午,主任**突然将她召唤到办公室并递给她一张《九二日报》。 不明所以的何雨水,翻开报纸一看不禁面红耳赤,标题赫然:“向何雨水学习”,几个字极为抢眼。 回忆涌上心尖,原来之前接受采访的稿件竟然真的刊登了出来。 匆匆瞥了一眼内文,让何雨水果然觉得不好意思极了。 这篇稿子里的内容描绘得太具情感冲击力了。 仿佛把自己形容成一名英勇女性似的,似乎只是照顾一个孩子就像冲在炮火前沿般壮烈。 随后,主任又称赞道:“雨水呀,真厉害,能够登上《四九城日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之前都不知道您的情况有这么难,今后有任何需要协助的情况,您都可以找我们供销社寻求帮忙,能帮的地方绝对义不容辞。” 带着激动的心,何雨水急急的离开。 主任唤住了即将跨出门口的她,还将那份报纸递予了她做永久的记忆保存。 一路走到门外,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稳定了自己略显激荡的心后,她再次翻开了那份报篇仔细阅读。 时而不忍泪目,时而羞于见人。 阅读完毕后,仔细将报纸折叠整齐置于衣内口袋之中,仿佛无事发生似的持续工作下去。 但,事情很快就在午间休息之际暴露无遗了。 其中一名店员不经意从某处取了一份报纸准备消磨吃饭的时光——那便是今日发行的《四九城日报》。 她随意翻阅几页,便注意到了关于何雨水的信息。 起初,她以为那是同名同姓者所撰事迹。 但在报纸上清楚标记着该为何雨水中供社店员以及她的生活环境背景时,整个店里的人全被震撼。 嘿哟! 就在我们身边竟然有人成为了市区级杰出人士还登上了新闻版! 对于这一切,毫无防备下的何雨水被接连不断的同事簇拥,对着那份报纸好奇地提问着, “何雨水,这真的是你吗?” "何雨水,那个小孩是你干弟弟呀!" "雨水,你这保密工作可做足了功夫啊,成为我们市区的佼佼者也不说声,上了报刊也不知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是我们看到报纸还不知道,我们都是一伙工作的,你这样做有点太不像话了!” …… 同事间的喧嚷此起彼伏,使得何雨水只有满脸羞红着回答一个个抛来的问题。 也是在此刻,张海民获知了关于报纸上的新闻。 他也迅速从竹车内起身,渴望看到那份刊有他们事迹的新闻。 多亏一位细心的女店员察觉了他的动静并且将她轻轻托抱起来,还带着一丝调笑口吻说道: “海民小子,瞧你在报道中的样子多神气,来啊,快来看。” …… 报纸送到了张海民手中,他迅速浏览了一遍。 还不错。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何雨水带着张海民逃离了供销社。 那些售货员女同志们实在是太热情了,几乎要把她从小到大的事情全都挖出来。 她骑着自行车急匆匆地前往夜校,没想到顾老头已经在那儿等着她。 一见到她,顾老头便招手抱怨道:“雨水,你都成市级模范了也不通知一声,如果不是今天看了报纸,我还真不知道呢。” 这听起来多么耳熟啊。 何雨水只好解释说:“顾老师,这件事我自己也是稀里糊涂的,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运气好吗? 顾老头沉思地点点头,确实是好运气。 他拍了拍何雨水的肩膀,鼓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