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开学已是一个多月了,金有妙的《道德释义录》也写完了。这天中午,他食堂吃饭的时候,就把这本书拿上了,因为这里是他和冯妙元唯一能碰头的地方。不是说学院大的找不到她,而是他不想给她制造麻烦,落人口舌。 和往常一样,冯妙元和方祖蕊在一起一个桌子吃饭。金有妙走了过去,坐了下来。方祖蕊说道:“这些许天你为什么躲着我们俩?”。金有妙说道:“我没有躲你们俩,是怕你俩不方便”。方祖蕊说道:“难不成你抢我的饭不成?”。 冯妙元一听,“噗嗤”一声笑了。但她心里是清楚的,一起吃饭太过频繁,恐怕给别人落个议论的口实。心想:“有妙哥哥虽为自己着想,可是又有什么能解她心里的相思之想呢”。 想到这里不觉惆怅了起来,方祖蕊瞟了一眼冯妙元,对着金有妙说道:“我知道你有你的理,可你知道那望眼欲穿的企盼吗?每天你的身影走过食堂,她都会久久目送到很远,你个没良心的”。 冯妙元想说的话,让方祖蕊这么一说,她心里倒是释怀多了。就说道:“我知道你心疼我,你不要说了”。然后深情的看了一下金有妙。 金有妙没有说话,他拿出了《道德释义录》放在了桌子上,这本他两个月来连夜赶工完成的书。说道“这个给你”。冯妙元说道:“这是什么”。金有妙说道:“这数月以来我们聊天的关于道的总结,八十一章我全部做了注解”。冯妙元把手按在了书上,金有妙伸过来了手,又撤了回去。轻轻的说道:“收起来吧”。冯妙元看了他一眼,自然是懂他的意思的,也就没说话,把书默默的收了起来。 转眼他们吃完了饭,金有妙又去拿着三个碗去洗了。方祖蕊说道:“他可真有心,你没白想他一场嘛”,说着就拉起了冯妙元的手。又说道:“这手他不敢拉我敢拉”。冯妙元装作嗔怒道:“就你眼尖,我怎么没发现呢?”。方祖蕊说道:“你眼拙呗”。 他们说着,金有妙回来了,就说道:“你们先走吧,我再坐一会”。方祖蕊说道:“,有妙哥,那我们先走了”,说着就拉着冯妙元的手走向了碗柜。冯妙元回头说道:“有妙哥哥,那我们先走了”。说完就跟着方祖蕊去了。然后一步三回的出了食堂的门。 从此以后,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冯妙元都会拿出来读一读,封面上写着:“道德释义录的大字,和一列小字‘金有妙赠’”。 她翻开来,继续沿着她所学的进度往下看了去。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这里的意思是说,上等的修学人听闻道,就会去勤恳印证。中等的修学人听闻道,似有所悟,但终无所得。下等的修学人听闻了道,只会加以嘲笑,不被嘲笑也就不足以成为真正的道了。 所以,上古有这样的谚语,明显的道好像很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在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很崎岖。崇高的德好像空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健行的德好像怠懒,质朴存真的道好像时刻在改变,处处明白的道时时就会被忽视。 广大的空间是没有边际的,想用就能用的器物是不需要制成的,遍满一切处的声音恰恰是没有声音,遍满一切处的形象恰恰是没有形象,道就隐藏在这其中故常常没有名字。 就说这“道”啊,就像一个人人都可以用的能量或者工具,不吝啬的贷于每一个人,善用者就能成就。 如此觉明功性,我们用完的当下,立马就回归了道,当用当有,不用也不会被自己私有,故说贷。欲求道合道的人,想了悟真性的人,是善于这个贷的,知道用哪些功能最能成就”。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这里的意思是说,道存则一存,一存则二存,二存则三存,三存则万物存。 道生一,一就是“无”的名。一生二,二就是“有”的名。二生三,这个三是众生识心。何以故?世间一切,有识心就有“有”,一切有,皆是识心标识才有了万物。故说三生万物。此识心为何是二所生呢?此皆是万物“有”的名落谢的影子,汇总起来妄为我心故。心生则万物象成。 所以,万物都有阴阳的两面,无为阴,有为阳。有无感应,阴阳冲气交合,万物乃生。何以故?虚无的觉明感明,即成前尘物象,有“有”妄成,即名为生。生之,以精明为阳,以形为阴,浑融于道而和谐。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