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风的目光从下方密密麻麻的人头中扫过,最终停留在几个熟悉的身影上。 方才便是他们,在一片质疑声中,坚定地站在自己这边。 年轻的帝王嘴角微微勾起。 这些年轻的学子,代表着新一代的力量,也代表着大乾的未来。 宋雨薇顺着李承风的视线看去,轻声问道:“陛下在看什么?” “朕在看未来。” 李承风收回目光:“你觉得,这次考试,谁能拔得头筹?” 宋雨薇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陛下觉得呢?” “朕觉得……” 李承风故意拉长了声音,目光再次落在那个身材魁梧的学子身上,“或许会有惊喜。” 宋雨薇顺着李承风的视线看去,只见那学子正埋头苦写,笔走龙蛇,颇有几分气势。 她心中一动,悄无声息地走到那学子身后,目光落在他写满蝇头小字的考卷上。 这次科举的题目,正是李承风亲自拟定的,直指大乾如今最大的弊病:贫富分化和税收不均。 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需要考生有极强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个名叫陈廷书的学子,显然对这个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的文章立意新颖,观点独到,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锐意改革的气势。 他并没有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是结合了大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例如征收赋税不该统一数值,毕竟目前乾朝贫富差距已经很大,若富商政要和平民百姓缴纳一样的赋税,只会加重这种差距。 他认为,税收并非一成不变,应该根据百姓的收入情况进行调整,富者多交,贫者少交,甚至免交。 另外他还提出,乾朝虽领土广袤,但边陲地区还有许多没有利用开垦的土地。 甚至有些地区的地方官员还会强行圈地,只因朝廷没有针对性政策。 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对商贾征收重税,对农民减轻赋税,假以时日定能改善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同时开垦荒地划分给农民们耕种。 宋雨薇越看越是心惊,这是她未曾想过,也不敢想的改革方式。 也没想到一个普通的学子竟然能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她甚至觉得,陈廷书的某些观点,比朝中那些老臣还要高明。 看来,陛下果然慧眼识珠。 宋雨薇忍不住心中赞叹。 李承风只是静静地看着陈廷书奋笔疾书。 他心中清楚,陈廷书这样的年轻人,正是大乾未来需要的栋梁之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贡院里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 有些学子已经完成了答卷,开始检查自己的答案,而有些学子则还在苦苦思索,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贡院另一侧,一个锦衣华服的年轻公子哥儿,苏愿,正百无聊赖地转着手中的毛笔。 他是验封司员外郎苏大人之子,自小娇惯,治国安邦更是门外汉。 但他爹是右丞相跟前的红人,这次考试,在他看来,不过是走个过场,金榜题名不过是探囊取物罢了。 他斜睨着考卷上关于“贫富分化”的题目,不屑地撇了撇嘴。 “这劳什子玩意儿,有什么好写的?穷人穷,还不是因为他们懒!” 他在考卷上龙飞凤舞地写了几句歌功颂德的废话,大肆吹捧皇帝英明神武,功盖千秋,简直能与日月同辉。 宋雨薇在巡视时,注意到了苏愿的举动。 她黛眉微蹙,只觉这苏愿轻浮至极,但她并未说什么,只是不动声色地继续巡视,将苏愿的举动暗记于心。 随着一声锣响,考试时间结束。 宋雨薇开始收卷,贡院里顿时响起一片沙沙的纸张翻动声。 学子们有的如释重负,有的则一脸沮丧,还有的则互相议论着考题的难度。 李承风站在高台上,看着下方密密麻麻的人头,心中感慨万千。 这次科举,不仅是为了选拔人才,更是为了向天下宣告他的决心:他要打破旧有的阶级壁垒,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施展才华,为大乾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朕会尽快批阅各位的卷子,择优录取。” 李承风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贡院上空回荡。 学子们纷纷行礼,然后陆陆续续地离开了贡院。 待人群散去,宋雨薇走到李承风身边,轻声道:“陛下,时候不早了,不如到臣府上用午膳吧?家父也一直想与陛下探讨国事。” “也好,正巧朕也想与丞相大人一同看看这次的考卷。” 京城最大的茶楼“听雨轩”里,人声鼎沸。 考试刚结束,不少学子都聚集在这里,一边品茗,一边议论着这次的考题。 “哎,你们说,这次的策论题,陛下到底想考察什么?” “还能是什么?自然是想看看我等是否有经世济民之才啊!” 角落里,苏愿翘着二郎腿,手里摇着折扇,一脸的春风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