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治书御史(1 / 1)

“说起来,他的父亲你也认识,不,应该说是曾经的弘农王应该认识。”唐瑁提到。
边柳心想,能让刘辩认识或者见到的,那应该是三公九卿级别的官员,或者他们的属官。
拜《三国演义》所赐,三国的历史被后人所熟知,虽然真实的历史可能被打扮的花枝招展,但人应该还是那些人。
该是谁呢?
边柳没有问,因为他现在的身份,是谁都不应该认识。
“治书御史司马防!”
“治书御史?那是多大的官?”边柳表现出一副震惊的模样,其实只是为了掩饰对“司马防”三个字的震惊。
“治书御史,虽然只是秩六百石的官,与县令相近,不过权力却不是县令能比的。能够成为治书御史的人不仅要熟法明律,而且得很有仁望。凡天下诸谳疑事,掌以法律当其是非。”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审案的时候遇到一些复杂,现有条文比较难判决的事情,就要靠治书御史去寻找法律条文,制定具体的刑罚。
类似于司法最高解释权。
治书御史是九卿之一少府的下属官员,但因为离皇帝比较近,权力却可以与九卿之一掌握司法的廷尉分庭抗礼。
这样的情况在东汉很多,就比如,东汉虽然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但真正的权力却掌握在尚书手中。尚书也是秩六百石的官员,同在少府属下。三公权力大不大,具体就要看他“录不录尚书事”。
当然,大家也不要有少府>尚书>三公这样的错觉,因为少府里面的许多官员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少府本人很可能也得看下属脸色。
东汉的时候,少府的官员逐渐被宦官所替代,这也是宦官争权的开始。
……
边柳在史料上了解到胡昭这个人,是在介绍司马懿的时候提及的。
不过边柳想的是,胡昭也算是颍川名士,门人子弟不可能就那么几个,不可能刚好就让他碰到司马懿了。
但现在结合那少年的年纪,怕不真是司马懿了。
只是,那小子说话的时候怎么“修”里“修”气的?
难道出门的时候抱错了?
“唐公若是担心,我们不如把他二人留在庄子上?”边柳有一种提前发现了副本最终boss的刺激感。
“那怎么可以?这不是君子所为!”
边柳叹了一口气,如此迂腐,难怪他会被李旦给说服了。
不过和这样的人相处,倒是不用像在李家兄弟身边那样紧张,虽然李旦他们救了自己。
“唐公心胸宽广,是在下失言了。”
唐瑁见眼前少年虽然没有束发,一副蛮夷做派,但见其行为举止一直在模仿自己,颇有仰慕中原之意。而且言语虽然浅薄,却也守礼,于是也没有怪罪。
他说道:“我不知道李旦他们是怎么说服你答应这件事的,但是你现在想要扮演好弘农王的身份,明显还差得远,从现在起,你要多看多听,少说少做。尤其是在面对外人的时候。”
“在下谨记!”
“好了,你出去吧!”
……
第二天,唐瑁居然就把事情办成了,胡昭真的来给边柳讲课了。
当然,一同学习的还有跟随他的两人,以及许多年纪更小的唐家子弟,加上疑似司马懿的稚童。
边柳他们三人,在这里可谓是格格不入。
因为课堂上讲的是启蒙篇。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
朱交便,孔何伤,师猛虎,石敢当……
姓名讫,请言物。”
这是汉代版本的《百家姓》。
“稻黍秫稷粟麻秔,饼饵麦饭甘豆羹。”
这是介绍粮食的。
“狸兔飞鼯狼麋麀,麇麈麖麀皮给履。”
这是介绍动物的。
……
唐家二人一副打瞌睡的样子,他们该认识的字都认识的,那些不认识,估计也学不进去了。
坐在他们前面的孩童则是精神奕奕的跟着先生诵读,这让边柳差点以为又回到了小学课堂。
胡昭全程没有看向边柳这边,而是一本正经的教学着。倒是司马家的小鬼,时不时回头探望。
边柳表面上非常的认真,实际上真的非常认真。
他用手指比划完“麇麈麖麀”的时候,甚至在想,以后谁在给他出对子说“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的时候,他就接一句“麇麈麖麀四小鹿碌碌无为”。
至于“鹿”和“碌”不一样?
他都成为古人了,就不能通个假吗?
对于胡昭教授的这些, 其实边柳以前也了解过。
史书中有记载最早的启蒙读物是周宣王太史所作的《史籀篇》,而影响最大的则是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的《仓颉篇》。
后来,《仓颉篇》又把中车府令赵高的《爰历篇》和太史胡毋敬的《博学篇》加了进去。汉代时,又经过扬雄、班固、贾鲂等人增删更改,至于此时胡昭所教授的,乃是汉代启蒙读物之一——《急就篇》,西汉元帝时(前48~前33)黄门令史游所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新小说: 家有美人 抗日:铁血战魂,带出一个特种部队 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功劳太大被猜忌?我转身加入漠北 女神带娃上门,觉醒奶爸系统! 我的餐馆通古代 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 朕的皇后娘娘 春风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