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砚山嘿嘿一笑:“不用,你们别插手东院的事就行!” 他已经知道三老太爷和五老太爷去李员外那里,没有得到好话,被训斥一顿回来的。 借着这机会,顾砚山就要好好表现一下,让关口镇上的人知道自己也是一个人才,西院这边能安稳着别添麻烦就好。 当然,如果这个族妹能帮自己就更好。 这自然是他的想象。 他清楚这几十年对西院的欺压,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消除。 顾沐云可不是普通姑娘,自己多说几句恐怕还要被套住。 西院能在这时候不拆自己台,就是憨厚善良了。 顾砚山走了之后,顾二伯带着翠青和小陆子赶来了。 他说在金针堂待不住,就找了邻居帮忙看着,赶紧过来帮忙。 在见过团结又强硬的西院后,三老太爷几人就再没有来找麻烦,他们没有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时间。 因为顾沐云的几句话,大房顾砚山正式翻脸。 顾家内斗进入公开阶段,这在不大不小的关口镇顿时掀起小小波澜。 就连金针堂这里都有人打听消息。 顾沐云此时不添乱:“我们西院跟东院已经多年不合,这些事情跟我们也没有关系,发生了什么也不清楚,只要别再来找我们麻烦就是。” 多话的人也知道是这样的,西院本来在顾家就没有话语权。 东院已经乱了,这些天顾砚山都在孝泉县找人查顾家财产,走访各房叔伯姐妹,联络感情。 其实顾檀亦早年对族长之位也惦记过,他是官身更有资格,但三房死攥着不放,又拘于“孝道”二字,不得不放弃。 于是顾砚山虽然辈分低,但身后有县衙任职的叔叔撑腰,实力不凡。 三老太爷和五老太爷也在忙,一趟一趟往镇上各个乡绅家走,要他们出面主持公道。 如今已经得到李员外支持,东院分裂,双方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很是闹热。 顾沐云没有管东院的事,现在能做的就是远离矛盾,没有掺和任何一方。 无论怎样,打铁还得自身硬,自己强才能真的强。 西院的孩子们需要时间成长,要有出息才说得起话,说到底如今能安稳也只是夹缝中求生存,人家腾不出手来找麻烦。 东院闹得沸沸扬扬,西院低调行事,该上工的上工,几个媳妇关上门做自己的事。 不过花堂嫂每天上街买菜,都会来金针堂溜达一圈。 侄儿顾长水和顾家三个堂哥下工来接水荷时,也会坐一阵,吃点零食,帮忙捣捣艾绒再走。 反正有这一闹,西院所有人都越发亲近起来。 金针堂下午空闲,顾沐云开始给顾二伯处理腰疼。 其实顾二伯的腰疼已经大好,坐站几乎没有症状,但每过几天还是会行一次针。 另外,顾沐云还要给顾二伯艾灸。 其实水萍这段时间也在给顾二伯艾灸。 对治疗寒湿痹症的腰腿关节疼,顾沐云一直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针过之处会再灸上几柱,达到温通经络,调节脏腑,扶正祛邪,提高疗效的作用。 虽然这样治疗时间花费长了,但这效果的确不错,能将扎针的效果维持得更长久。 因为关节腰腿的疼痛一般没有的具体痛点,水萍他们是手持艾条进行悬灸,这样面积大,安全,适合各种病症。 而真正艾灸治病的方法还是需要着肤灸,也就是将艾绒捏成小柱放在皮肤上点燃,烧到疼痛时再取下。 这样艾火的温热刺激可以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产生畅快之感。 除此之外,还有药物艾灸法。 在艾绒里加上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的药物,比如乳香没药,木香、羌活、麝香等做成艾条。 将点燃的药条隔着数层纸或者棉布,紧紧按在穴位上一到两秒,太烫则提起缓解再按,火头熄灭就点燃继续,每穴按五到七次。 这种方法叫雷火神针或者太乙神针,两者制法和操作方法一致。 不同的是雷火神针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其名称来源于明代《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主要针对治一切闪挫、诸骨节痛及寒湿诸气而畏刺者等病症。 太乙神针起源于清代,是在雷火神针的基础上经过改良和发展而形成的。 里面添加硫磺,治疗范围广泛,包括感冒、咳嗽、头痛、风寒湿痹症等多种病症。 除这两种药灸,还有其他药灸,比如用于外科疮疡的神灯照,治疗半身不遂的百发神针,治疗偏食消瘦、积聚痞块的消癖神针等等。 顾沐云也是第一次在金针堂使用神针灸,实在是里面的药太贵,成本高。 金针堂刚开业,自己名气不够,要是一开口就是一两银子的灸钱,得把患者吓跑,等成名医后,多少钱别人都愿意给了。 给顾二伯做灸,一是为治病,也是给水萍他们展示灸法。 顾二伯趴在理疗床上,露出患病的腰部,上面再铺几层布。 顾沐云把比普通艾条粗一倍的药艾条点燃,待烧得红红时,再把火头对着垫布按下,又快速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