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从新思考“珍惜”这个词。在步入社会的这十几年中,“珍惜”之情一直深挂于心,对待每一位出现在身边的人,我予以珍惜、包容、体谅,以为这样人生就可以不留有遗憾。然而,如今回首,才发现自己曾将“珍惜”与固执己见混为一谈。懂得“珍惜”本是正确的,但我们需要学会区分,到底是真的珍惜,还是固执地不愿摒弃那些本不属于我们的人或物。 一、错误的感情观带来的心灵创伤 曾经,我一度认为自己是懂得珍惜的人,不希望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在这十几年间,我经历了三次自认为十分珍惜的感情,可错误的感情观却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心灵创伤。 (一)第一段感情:年少无知的执着 1. 初入社会的相遇 2005 年的夏季,18 岁的我情窦初开,刚刚步入社会。由于一些家庭原因,我未能上大学,在某集团公司旗下新开的超市做出纳工作。超市筹建初期,我遇到了两位比自己大 5 岁的男孩,秦虎(化名,北京人,82 年)和楚恒(化名,北京人,82 年)。那时的我性格天真烂漫,开朗活泼,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也热衷于交朋友。每天都过得很开心,经常与八九个同事一起出去玩,秦虎也在其中。 2. 命运的交织 我曾被一位哥哥级的人物追求,因拒绝而给自己带来了一些小麻烦,导致我无法继续在租住的房子居住。秦虎和楚恒合住在北京丰台的一所房子里,出于同事关系且相处融洽,我临时搬去与他们一起生活。秦虎当时刚与大学前女友分手几个月,处于感情空窗期,而我也是单身一人。在共同生活的日子里,我们渐渐产生了感情,度过了半年多的快乐时光。 2006 年,我们一起换了工作,来到海淀区的一家超市。秦虎继续做采购工作,我则换了一份导购工作。那时的我们,就像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是所谓的“月光族”,甚至更夸张一些,可以说是“日光族”。秦虎家在海淀,离我们工作的地方不远有一处三居室。我、秦虎和另一位同事齐佳(男,化名,北京人,73 年)一起居住在那里。 那个时候工资水平不高,当天发完工资后,除了还信用卡,剩下的钱几乎一夜之间就会花光。那时还没有手机支付,我养成了一个先花整钱、把零钱放到一个盒子里的习惯,为日后的生活做打算。每月在发完工资的前半个月,整钱花没了就开始翻盒子里的零钱,从 50 元到 20 元、10 元、5 元、1 元,往往在即将发工资的前几天开始数钢镚。齐佳比我们大一些,他负责炸馒头片,馒头片裹鸡蛋蘸白糖吃,在那个时候还是比较美味的。这也提醒我们,不同时代背景下,从小学习理财是很有必要的。那时的我们,虽然没有多少钱,但生活得很开心,没有赡养父母和养育子女的压力,每天就是工作、玩、吃吃喝喝,日子过得自在惬意。 3. 冲动的“支持”与第一次分手 2006 年的秋天,秦虎听别的同事忽悠,说河北某地有一批高脚杯低价出售,另一位同事说有销路。三人一研究,就想做把倒爷。那时的我还小,不懂这些,但秦虎说需要筹三万块钱,还说我不支持他事业。那时的我们都太年轻,我从一位小姐妹那里借了三万块支持他去做所谓的事业,结果不出意外,杯子拉回来砸手里了。他还从他爸爸那里借了三万,共计六万块打了水漂。从那以后,我们在一起的三年多时间里,除了正常生活开销,剩下的钱就是还债。不过那时的我心甘情愿。 2006 年的腊月,我们第一次闹分手。被分手的理由是秦虎说他的前女友来找他想复合。分手第二天,我搬去离旁边不远的一所房子,工作还是都在一起。第一次体验被分手的感觉很不好,我投入了全部感情,却换来这样的结果。如果那时我能克服自己的感情困惑,或者有家人陪伴并告诉我正确的处理方式,正视问题所在,或许结局会不一样。 那时没有积蓄,搬去的房子里比较冷,没有暖气和空调。北方的寒冬腊月,窗户用胶条封上但还是会漏风。加上感情问题心情不好,我不出意外地生了一场大病。我从小性格报喜不报忧,不希望父母担心,也不知道该向谁求助。那时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发信息,用手机的人也不是很多,没有美团外卖、叮当送药,也没有微信可发朋友圈求救。嗓子痛得根本发不出声音,浑身滚烫,冷得只能把被窝裹得更紧一些,浑身骨头疼得仿佛不属于自己了。就这样昏昏沉沉不知道烧了多久,等我再醒来时,已经躺在秦虎的家里(原来住的房子)。听说是住在隔壁的一位同事姐姐发现了我,告诉了秦虎。这让我有些小感动,后来他说是与前女友复合是假的,只是因为那段时间心情不好,想自己待着,并且希望我们能和好。那时的我心里放不下他,就同意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