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夫正因为缺药材而焦头烂额,很多药方子配不齐,因此心急如焚。 恰好这时,赵家父女送上门来了。 赵东阳说明来意后,李大夫非常欢喜,当即提出:“带我去瞧瞧。” 他们又回到石家。 李大夫查看之后,夸赞道:“是上好的药材,你们打算怎么卖?” 赵东阳不急着拿主意,转头看向赵宣宣。 赵宣宣微笑道:“不打算卖。我外婆、舅舅、表妹等亲友都留在岳县,特别是我外婆和舅舅一家,家里没几个钱,平时舍不得花钱看病。” “但是,一次不找大夫,可能侥幸好了,但次次都不找大夫看病,哪能行?” 李大夫点头赞同。 赵宣宣继续说道:“所以,这些药材,既不卖,也不送。以后,我家亲戚来看病,如果您觉得他们穷,就别收他们的钱,行不行?” 李大夫连忙答应,还露出开心的笑容。 赵宣宣也变得开心,又诚恳地说道:“另外,我外婆老了,不爱进城看病。如果您有空,能不能亲自去王家村看看她老人家?” 李大夫笑道:“没问题,我上次买了头驴,如果路远,就骑驴出门,去哪都行。” 赵宣宣连忙向他道谢,皆大欢喜。 她挑一些自己熟悉的常备药,然后把剩下的药材都交给李大夫。 —— 带着东西和信回家后,赵宣宣把装果脯的陶瓷罐交给乖宝,笑道:“千里迢迢,你爹爹特意捎甜食给你吃。” 乖宝眉开眼笑,把果脯罐子捧怀里,当宝贝。 然后,赵宣宣念信给唐母听,又把药材的事、跟李大夫约法三章的事告诉王玉娥。 王玉娥既高兴,又生怕吃亏,问道:“如果认真卖,那些药材能卖多少钱?” 赵宣宣道:“最近岳县缺药材,听说都涨价了。如果高价卖药材,算发灾难财,问心有愧。” “至于原价,等咱们回京后,问问风年。” —— 京城。 “梆梆梆……” “戌时已过,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打更人路过,发出熟悉的长腔长调。 夜空中,繁星灿烂,赵家小院安安静静。 内室里,点两盏灯,十分明亮。 唐风年拿着毛笔,文思如泉涌,写判词小故事。 自从去大理寺担任主簿后,既有坏处,也有好处。 与前朝不同,本朝大理寺主要负责复核刑部的案件,纠正冤假错案,有时还要参与三司会审。 大理寺有两位主簿,职责是管理印章、写目录、写文书、管理卷宗和档案等。 日常事务比较枯燥、乏味,但好处是能看到很多真实案件的卷宗,这为唐风年提供很多灵感。 他的第三本判词小故事主要聚焦于冤假错案的平反,已经写五六十页了。 他打算搞到一百多页,就送去书坊。 这次买药材、请镖师,几乎掏空他的钱袋,他急需要卖书,让钱袋回血。 乏累时,他就开始想念赵宣宣和乖宝。如果她们在这里,肯定会给他揉肩膀、捶背,会帮他整理书稿,陪他聊天解闷。 乖宝是个勤快的小孩子,每次给他捶背时,都特别卖力,而且特别仔细,不放过后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