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http://www.023dn.com/
第603章张师傅,我们好好聊聊
一支蜿蜒十馀里的队伍行走在京师东边滦州府的官道上,最前面是骠骑军的骑兵。
身穿草绿红边新式军装,头戴圆檐军帽,背着隆庆二式骑兵滑膛枪,四骑一排,小跑着走在官道上。
他们还分出一部分,在官道两边来回游弋。
后面是羽林军骑兵,他们身穿鲜亮的新式军装,头戴黑色圆顶毡帽,帽边上插着一支白羽毛,在风中粼粼闪动。
他们也背着隆庆二式骑兵滑膛枪,马鞍上挂着马刀,随着战马的颠簸,不停地碰撞着辔头铜配件,发出铛铛的声音。
再后面是勇卫营,它是御马监直属的宿卫军队,从二十六军精锐中选拔,轮流入值。
专司拱卫皇城。
最中间是奉宸司的军校,也就是传说中的御前侍卫。
他们多是世代卫所子弟,经过武试中武举人和武进士,又在清河士官学校和西山军官学院学习,入二十六军历练两到三年,再经过锦衣卫层层选拔,又经过东厂暗地里的「政治审查」,这才入选奉宸司。
还有部分是勋贵子弟,他们也是经过武试或西山军官学院招录考试,在镇卫军或海军历练过,才有资格入选这青云之营。
他们穿着鲜艳亮丽的新式军官军装,头戴圆檐帽,配着佩刀,警惕地看着周围。在他们拱卫的中心,是一辆八驾马车。
这辆马车比一般的四轮马车要大一倍,金碧辉煌,厢体木板里都嵌有薄钢板。
朱翊钧身穿一身新式军装,灰绿色,金丝绣边,无比华丽,手里拿着一迭文书,在车窗透进来的阳光下,仔细看着。
张居正身穿蟒服,头戴乌纱帽,坐在对面,有些坐立不安。
与皇上对坐,这份待遇,国朝旷古仅有。
朱翊钧把文书放在旁边,左手轻轻地拍了拍。
「张师傅,你现在下定决心,要对地方吏治下手了?」
「回禀皇上。我大明官制,核心就是制约,以内制外,以小制大,尤其是地方。先是设布政丶按察使丶都指挥使三司,而后又设镇守中官,镇守文官和镇守总兵三堂。
镇守中官在正德年间最盛,在嘉靖年间,被世宗皇帝裁撤大半。
镇守文官变成了巡抚都御史,以及巡按监察御史。」
张居正侃侃而谈,朱翊钧聚精会神地听着。
「地方府州县是真正的亲民官。太祖皇帝曾多次谕示,『治国之本在保民,保民之要在择守令。』
『任官惟贤才,凡一郡得一贤守,县得一贤令,足以致治。』」
朱翊钧点点头,表示赞同。
「我朝官制,知府掌一府之政,宣风化丶平狱讼丶均赋役丶以教养百姓。相比处处受钳制的布政使,知府知县才是真正的有责有权。
一府一县的行政丶财政丶治安丶水利丶劝农丶交通,都必须由他处理。
如果地方发生问题,身为亲民官之一的知府,还有推诿责任的理由和馀地,那麽知州知县则全无退路,本州本县的任何事务,都必须躬亲厥职而勤慎焉。」
张居正激动地说道:「皇上圣明!」
事明主易,事中主难!
皇上是明主,对朝廷上下情况非常熟悉,国朝沉疴积弊也心里有数。
自己这位内阁总理,跟皇上谈起事来,才容易产生共鸣。
朱翊钧笑了笑:「张师傅请继续。」
「是皇上。
治理地方,就应该放一部分权给布政司丶府和县,让他们能够临机决断。不至于做任何事都要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瞻前顾后。
权责权责,必须先给了他们权,才能追究他们的责。
臣认为地方现在有两大弊端。一是从布政司到府丶县,机构层迭,冗官冗员,职责不明。有好处的事,大家争着管。没有好处的事,大家推诿。」
马车在官道轰隆隆地行驶着。
车厢里壁包着一层锦缎,加上密封性好,隔音效果非常不错。外面的车轮声和马蹄声,都能听到,但不觉得吵。
张居正还在继续地说道:「省一级,皇上力行新官制,以布政司丶按察司和兵备司分掌行政丶司法和军事三权,再以巡抚总制,平日行监察职权,变时行临机之权,已经十分完善。
皇上御宸万几,繁剧之事当有臣等弼辅。地方冗官之事,臣当应替君分忧。
地方冗官之繁,在于道。兵备道丶分守道丶分巡道,层层迭迭,各个权柄不小,却多有重迭。
成化年前,地方道多为按察司副使或佥事出任的分巡道,布政司参政出任的分守道,大多专管府县的地方治安丶边境防御以及催征田粮赋役。
成化至嘉靖年间,地方民乱骤多,以及北虏东倭扰边,兵备道大量出现。
臣统计过,全国地方三司以下道有一百一十九处,其中兵备道九十二处,分巡道兼兵备道十一处,分守道兼兵备道七处。
太仆寺丶苑马寺卿兼兵备道各一处,兵粮道丶管粮道兼兵备道各一处,海道兼兵备道四处,抚治荆州兼兵备道一处。」
张居正对这些数据张口就来。
他对这些弊政研究许久,心里有数。
「九十二处兵备道中,有四十三处兼分巡,其中兼分巡道三十七处,分巡指定府县者两处,分巡具体如屯田屯粮驿递马政者四处,另有兼分守者一处,即关内道。
兵备道,名为整饬兵备,实际是地方出现动荡,临时权宜之计。」
朱翊钧点点头,「没错,国朝朝政吏治,历来就是这样。上无统筹,下无预案。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医到最后,全身上下都痛。
这样绝对不行!」
「皇上圣明。
皇上曾经说过,秉政者,要全国上下一盘棋,棋子如何,如何布子落子,都要心里有数。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确实是毫无远见,无全局观念之弊政。多少官员沉淀于此弊,对地方指手画脚。偏偏地方府县,繁剧事杂,官员缺乏,只能任由胥吏操控。
积弊百馀年,到了必须要改的地步。
皇上,臣觉得,这些道全部革除。一省之行政,当由布政司总领,再由吏丶户丶礼丶刑丶兵丶工六曹分领。
布政使总办政务,左右参议辅助。六曹分司各政,参政掌职。然后直接向府县安排政务,下达指令,监督检查。
皇上,臣认为只有这样,地方职责层层分明,权责级级传递,才能理顺地方繁剧事务,让地方官吏有劲使得出,有才用得出。
至于地方动荡之临机之事,有巡抚临机处置,调动兵备司所辖营卫军,以及警卫军,甚至可以与各军部协商,请调部分镇卫军。」
听张居正说完,朱翊钧仔细想了想,点头道:「张师傅,此策可行。」
「谢皇上!」张居正做了一揖,继续说道,「皇上,臣觉得地方弊政第二,就是以小制大的巡按御史,权柄过重。
巡按御史,号称代天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天下亲民者,郡县守令也;总督郡县者,藩臬二司也;巡察二司守令者,巡按御史也。巡按御史乃七品官,比布政使丶按察使和知府要低好几级,偏偏手握他们的生死大权。
巡按巡视各地,不明详情,不懂繁剧纠葛,易意气用事,甚至为了刷名声,对三司府县颐指气使,视为下人,胡乱干政。
久而久之,地方乾脆不理实事,一味推诿,一门心思花在迎合巡按御史上,结果乱政频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还制造出许多新问题。」
朱翊钧沉默不语。
张居正看着神态严肃的皇上,心里很是忐忑。
巡按御史为何如此嚣张?
还不是因为太祖皇帝传下来的以小制大的权谋。
这属于老朱家祖传的制下均衡之术,自己却怂恿皇上把祖传技艺废除掉,皇上愿不愿意?会不会多想?
朱翊钧心里是赞同张居正压制巡按御史权柄的做法。
他深知,巡按御史这一套,完全是老朱家祖传的小心思,见不到臣子有一点权力。太祖朱元璋不在乎臣子有权柄,他放得下去,拿得回来,大不了多砍几颗脑袋。
他就是太小家子气,恨不得把所有权柄都抓到手里,不得已分下去的权柄,他恨不得找天下所有的人帮他盯着。
后面的历代先皇,要麽是「仁」「孝」,听从文官的摆布。
文官们已经适应了这套「祖制」,还找到了「充分利用」之法。
进士正途官,身份清贵,是文官集团的中坚力量。
选有前途的派出去当巡按,拼命地刷名声,攒资历,走上一条飞黄腾达之路,快步向部堂阁老前进。
至于地方积攒的那些问题,关我屁事?又不是我一个人搞出来的。
历代先皇,有的知道其中弊端,但是他没有信心,担心权力给下去,就收不上来了。
这些问题,对于自己来说,都不是问题。
朕担心权力分下去后,收不上来吗?
谁胆子这麽大,想玩全家消消乐?
其次,自己好歹也是资深公务员出身,知道有一个道理,建立一套制度去管人,本质上还是人管人,但是好处多,副作用少。
其中玄妙之处,自己也是熬到了资深,才品出其中真味之一二。
朱翊钧说道:「张师傅说得巡按御史弊端,朕已经有认识到。故而在辽宁丶直隶丶山东丶山西丶河南丶陕西六个试点省,特旨巡按御史隶属巡抚。
按照祖制,地方布政司向户部负责,按察司向都察院负责,都指挥使司向兵部负责,巡抚又隶属于都察院。
现在朕改了,布政司直接向内阁负责,兵备司向戎政府负责,按察司向御史台负责。三权分立,各司其职。
巡抚也从都察院和御史台跳出来,成为直任官。他才是真正的代朕巡狩地方。
现在张师题本。」
「辽东巡抚试点题本?」
「对,辽督确庵公(魏学曾)抚辽东时,设巡抚督察室,设都巡按一员,下管巡按御史若干员。
督察巡按,职事有二。
一是奉巡抚之命,下到府县驿站军营督办某专事。二是奉巡抚之命,调查某事。只有督办和调查之权,无专断之权;以事查人,无以人究事之忧。
辽东试行后,辽西也试行,做过总结和改正,现在辽宁六省继续试行。」
张居正脸色凝重。
皇上此举,没有完全废除巡按制,只是把它从直属都察院,代天巡狩,改为巡抚的属员。他不再口含天宪,权力来自于巡抚,也没有专断之权。
如此一来,革除了自己痛斥的以小制大的弊端,又确保对地方的监督力度。
但张居正心里有些不乐意。
这明显是加强了巡抚的权柄。
以前巡抚位高权重,但下面没直接属员和办事机构,三司很容易就架空他,让他成为聋子瞎子。
现在巡抚有经历处,设有长史;有督察室,设有督察都巡按和巡按御史,那就如虎添翼,三司都要在他的权威下听指挥。
可巡抚直属皇上,真正的代天巡狩。内阁丶戎政府和御史台,与他没有直接下属关系,人家有足够的自主权和决断权。
张居正知道,这样配置,对于皇上却是最好不过。
权柄最大的巡抚,由他任命和监管。但巡抚无法亲民理政,他想对一省军政司法指手画脚,只能通过三司去具体执行。
而三司和府县,不仅有自己的主管部门,也有自己的一整套考成升迁体系,巡抚很难插上手,也没法做到擅权,更谈不上图谋不轨。
张居正思前想后,觉得这样对内阁掌控的布政司和府县影响最小,没有代天巡狩的巡按御史在旁边指手画脚帮倒忙,内阁可以级级明职权,层层压责任,让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高效地运作起来。
内阁六部诸寺被考成法鞭打得差不多了,省府县三级地方机构要是也能用鞭子抽到痛,知道动起来,那自己的新政改革,就能事半功倍!
「皇上,臣马上叫人找来魏督以及六省试行题本,认真研读一番,然后在资政局会议上,提请地方废道和巡按御史改革方案。」
「好」朱翊钧话还没落音,就听到远处轰隆隆声响,是哪里在放炮。
然后马车骤然停住,外面马蹄声急,兵马集合的铜哨声四下响起,气氛迅速变得十分紧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