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史事讲将1 > 第六十二章 功在社稷——杨洪

第六十二章 功在社稷——杨洪(1 / 1)

笔趣阁小说 http://www.023dn.com/

杨洪,字宗道,应天府六合县,明朝名将,靖难将领杨璟之子。出身庐州杨氏,祖籍合肥,追随明成祖朱棣北伐、阳武侯薛禄攻打大松岭,长年守备边关。戍守边境四十余年,以敢战、善战闻名,声震蒙古,“土木堡之变”后,拒绝向瓦剌太师也先俘虏的明英宗打开城门。明代宗即位后,受封昌平伯,北京保卫战胜利后,进封昌平侯,赐号“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并赐世券。

杨洪的祖父杨政,在明初因功成为汉中百户,其父杨璟为南军中百户令,后参与“靖难之役”,南北军在安徽灵壁对阵,效忠建文帝的南军大败,杨璟也在战斗中阵亡。杨洪的母亲施氏端谨贤淑,且昭然刚烈,深明大义,对子女则辛勤抚其幼,严教训其长。杨洪世袭父职,远戍开平,而后回苏州迎母就养,杨洪每奉命出剿敌寇,其母劝其英勇作战。因此,杨洪对其母敬重异常。当时成安侯郭亮奉命守备开平,郭亮一见杨洪便非常喜悦,对其颇为器重,将他置之幕下,一同资论军事。

杨洪率部随明成祖朱棣北征,经威虏镇、渡饮马洞,追击本雅失里。明军追至斡难河,大败本雅失里,本雅失里率七骑逃遁,在这场激战中,杨洪搏杀陷阵,获人马而还,朱棣感叹道:“真是将才啊!”下令记其名,以待擢用。杨洪随从阳武侯薛禄征大松岭,在大松岭之战中,杨洪首冲敌阵,击败敌众,获其人马而还,升为正千户。

敌再犯潮河川,当时开平卫已从塞外旧治迁入独石,杨洪正征战、镇守在独石一带,随从都督方政追击敌寇,获其人马器械而还。敌犯大石门,杨洪系命迎敌,列营相向,徉示不动,以麻痹敌人,然后密选轻骑,绕道出奇后放,敌阵大乱,无一逃遁,遂解甲投降。其部下士卒欲杀降兵,杨洪制止说:“杀降非勇武者所为,不能滥杀。”并亲自救起平章脱脱等,敌虏尽服,朝廷得捷报,对其褒奖有加。

朝廷针对敌情,计议在西猫峪这一战略要地,置兵马营,以备边塞,此时杨洪在塞外永宁、赤城、独石一带征战、驻守已有二十余年,对该地的地形、地貌,备御形势十分熟悉,且朝廷对其战绩亦多有奏闻,认为其可当此任,遂命杨洪筑城并驻守。杨洪系命率士卒约万人于荒山野岭之间,荆棘丛林之中“披榛莽、筑城堡、立峰堆,逾月而成”。城筑好后,杨洪召集众将士说:“现在城已筑好,吾与尔等一样孤悬一城,从此就要长期驻守在这里了,在这穷荒边塞,人在则城在,城毁则人亡。我们大家一定齐心协力、死守此城,切不要怀有二心。”杨洪与将士同甘共苦、忧喜相关;对部下士卒资助嫁娶、治疗疾病,关怀备至。从此,人心安和、士气高昂,使众将士卒不觉得自己是在穷荒的塞外孤城。也正是从此,便有了“马营”这一名字,赤城北部马营一带便有了人烟而得以开拓发展。杨洪以马营城为大本营,率兵追剿边寇,败敌于红山。

英宗即位,兵部尚书王骥奉命巡边督军,斩临阵脱逃的都指挥使安敬,使边境肃然。王骥说边军怯弱,是因为缺乏训练,并趁机推荐杨洪的才能,英宗于是下诏拜杨洪为游击将军。杨洪所部才五百人,英宗下诏挑选开平、独石的骑兵增补,杨洪再进升为都指挥佥事。当时先朝宿将已尽,杨洪是后起之将,以敢战闻名,为人机警敏捷,善于出奇捣虚,从未受过小挫。杨洪虽为偏校,但朝中大臣都知道他的才能,如果有人诽谤,总有人保护着他,杨洪因此得以施展其才。

刑部尚书魏源督边事到马营,杨洪部下指挥使杜衡、部卒李全皆奸佞之徒,因私憾向魏源诬告杨洪。魏源奏闻朝廷后,英宗采纳魏源直言,明其真相,将杜衡贬谪广西,将部卒李全交给杨洪处置。随即命杨洪协助都督佥事李谦守赤城、独石,李谦年老胆怯,因而与杨洪意见相左。杨洪每次调军,李谦总是暗中阻止,杨洪曾激励将士杀敌,李谦却笑道:“敌人能杀尽吗?只会白白送死而已。”御史张鹏弹劾罢免了李谦,因此命杨洪代替他,杨洪自己更加发奋。朝廷也厚待他,每次上奏捷报,功劳虽小,朝廷也一定给予他奖励。

兀良哈犯边,杨洪率部与其战于伯颜山,激战中杨洪落马伤足,但仍越战越勇,生擒敌首也陵台等九人,以功升都指挥同知充右参将,守宣府边塞要地。此间,杨洪建议加筑开平城、拓龙门所,其主要任务是统领牧马堡、赵家庄等城堡,守御四海至独石段长城的中部。还建议自独石至潮河川,增置堠台六十,因建议功,又进都指挥使。追杀阿木狼,斩获可列歹等,以功进都督佥事,出哨苦乞河,败敌于只比岭,以功进都督同知。

兀良哈再犯延绥,杨洪与韩政等出大同,追袭败敌于应昌的别儿克,敌尽弃所掠,遁去。杨洪复追至克列苏,敌得险欲拒之,杨洪督兵进攻,敌大败,擒斩打剌孩等,以功进左都督,其部下军士蒙赏者九千九百余人。自正统元年至正统九年间,杨洪战功累累,由偏将升至都督,位居朝中宿将,声震朝野。

杨洪受命挂镇朔将军印、充总兵官,接替郭玹镇守宣府,宣府将士闻讯,欢声动地,喜得良帅。自宣德以来,二十余年间,迤北诸部未曾大举入寇,只有朵颜三卫之小股敌人乘隙扰边,多不过百骑或数十骑,亦不足为患,此期间的边事宁息,在诸多因素中,杨洪坐镇宣府,戍卫京北边塞亦应为重要因素。

自永乐初至正统末年,杨洪在边已四十余年,并以敢战、善战至大将,声震南北,迤北诸部敌人深知其厉害,都十分惧怕他,称其为“杨王”。瓦剌部首领脱脱不花、太师也先都曾与其修好,经常写信问候他,并送以良马,每遇此,杨洪便奏请朝廷,英宗敕令让他接受,并让他对迤北诸部如瓦刺部等以礼相往,以维护边塞的和平与安宁。

瓦剌寻衅,并诱胁迤北诸番分道大举入寇,受宦官王振蛊惑而亲征的英宗在怀来县土木堡被瓦刺俘虏,明军死伤惨重。“土木之变”前后,杨洪正镇守宣府,英宗御驾北征至沙岭时,召杨洪入见,命他随驾西行,继而又命他守阳和山二口,英宗还至宣府时,命他为殿前将领,继而又命他还守本镇。

英宗被俘后,瓦剌太师也先拥英宗,由土木堡西行至宣府城下,再施诡计,企图用英宗手谕诈开城门,攻占宣府城以作为其寇犯北京的根据地。杨洪识破此计,命守城士卒收下皇帝手谕,并命其对城下人说:“我们所守的是主上的城池。现在天色已晚,我们不敢开门。而且总兵官已经去别处了。”也先见诈不开城门,拥英宗经大同返回漠北。

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郕王论前后之功,封杨洪为昌平伯,郕王即皇帝位,即明代宗,并尊英宗为太上皇。也先诡称奉上皇还京,由大同、阳和而来,也先复令英宗谕书与杨洪,杨洪不敢自置,将谕书封好,急送京师呈与代宗,代宗驰使告谕杨洪说:“上皇的信是假的。从今以后即使是真信,你也不要接受。”于是,杨洪一意坚守宣府城池。也先无可奈何,取道西南由紫荆关攻入,直逼北京。在兵部尚书于谦的指挥下,杨洪应急诏率精兵二万入卫,驰至,敌兵已退。复令其与都督孙镗、范广等追杀余寇,追至霸州,擒获敌首阿归等四十八人,斩首功四百八十级,夺还被掠人畜数以万计。瓦剌败去,京师无恙,京城保卫战大获全胜。到达关口时,瓦剌返回再战,杀死官军数百人,杨洪之子杨俊差点被杀。

瓦剌退去,杨洪亦因功进封为昌平侯,率所部留在京师,监督京营训练,兼管左军都督府事务。朝廷因杨洪是宿将,对他所提的建议大多予以采纳,杨洪曾陈述抵御贼寇的三条计策,又奏请裁汰三千诸营将校,不能让羸弱之人充斥军中,朝廷都听从了他的意见。于谦认为边境紧急情况还未平息,应当命令杨洪等上奏方略。杨洪提出四个建议,代宗命兵部商议执行。都督宫聚、王喜、张斌事先因罪下狱,杨洪与武清侯石亨推荐说他们三人熟悉战事,请求放了他们,命他们立功赎罪。代宗已经下诏同意,但言官却弹劾他们结党扰政。代宗因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急需用人,而搁置不问。上皇被迎回后,杨洪与石亨都被加授勋阶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赐诰券,允许其子孙世袭昌平侯爵。

杨洪佩镇朔大将军印,返回宣府镇守,其堂侄杨能、杨信分任左、右参将,其子杨俊为右都督,掌管三千营。杨洪自己感到一门父子官品太高,又手握重兵,担心势头太盛,难以任职办事,便请求退休,并请求将杨俊等调往他处,代宗不许。杨洪患病,代宗命御医前往宣府调治,代宗召杨洪返京养病,杨洪去世,享年七十一岁,代宗为其辍朝一日,并遣官赐葬祭,追赠颍国公,谥号“武襄”,其妾葛氏上吊殉夫,景帝下诏追赠她为淑人。

杨洪久居宣府,治军严厉,兵精马强,为当时边将之首,但他从未擅杀无辜,杨洪又十分爱好文学,曾经请求在宣府设立学校,教育诸将子弟。

最新小说: 娶鬼妻行阴阳 都市最强潜龙 野生天 驱煞之道亦有道 如懿传:魏嬿婉带飞宫斗系统 军婚超甜,重生回到新婚夜 关东巡山人 快穿:霸气系统自己上 地狱神探 听闻,复婚后,军阀大佬不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