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http://www.023dn.com/
傅友德,明朝开国将领,宿州相城人,迁居砀山。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归降明玉珍,玉珍不用,赴武昌投陈友谅。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崇祯十七年追封丽江王,谥“武靖”。
傅友德,是明朝初年战功显赫的大将,论战功仅次于常遇春、徐达,但不同于汤和、徐达、李文忠等将领,并非朱元璋的嫡系。元末时期,傅友德跟随“大盗”李喜喜入蜀,李喜喜兵败后,他投奔明玉珍,不受重用,便改投陈友谅,朱元璋攻打江州,他率领部下投向朱元璋。如此朝秦暮楚,却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洪武三年被册封为颖川侯,他跟随征西将军汤和出征四川,中流矢不退,率将士殊死战。朱元璋在《平西蜀文》中盛称“友德功为诸将第一”,以后他率领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平定云南,进封颖国公,岁禄三千石,赐予免死铁券。
冯胜以征虏大将军的头衔,率左副将军傅友德、右副将军蓝玉,统领二十万大军,围剿元朝残余势力,获得完胜。随着冯、傅、蓝三将的声望大振,猜忌也随之而来,有人告密,冯胜向元朝丞相纳哈出之妻勒索金银珠宝,强娶纳哈出之女,朱元璋勃然大怒,剥夺冯胜的大将军职务,命他到凤阳闲住,从此不再带兵打仗,此后唯一的工作,就是和傅友德一起,到山西、河南训练新兵。
晚年朱元璋对于功臣宿将日益猜忌,特务机构锦衣卫头目诬陷蓝玉“谋反”,当即被处死,同时株连大批将领。冯胜、傅友德的功劳和声望都在蓝玉之上,王世贞《高帝功臣公侯伯表序》说:“然至蓝氏之诛累,而几若扫矣。夫以冯宋公、傅颖公之雄,而卒不免死嫌。”也就是说,“蓝玉党案”预示着君权与将权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蓝玉死后,他们在劫难逃。
韩信临死前的感叹:“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后世一再重演。《明史·汤和传》有一段话颇堪回味:“帝春秋寖高,天下无事,魏国(徐达)曹国(李文忠)皆前卒,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汤和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从容对皇上说:臣犬马齿长,不堪再接受驱策,愿得归故乡,求得一块安放棺材之地,以待骸骨。朱元璋听了大为高兴,立即赏赐他一大笔钱,在凤阳营造府第。主动放弃兵权的汤和,终于得以寿终正寝。
傅友德没有汤和的智慧,对于“不欲诸将久典兵”的帝意揣摩不透。洪武二十六年,他和冯胜一起被“召还”,次年赐死,至于“赐死”的原因,《明史傅友德传》没有明讲,《明通鉴》有所补充:定远侯王弼与冯胜、傅友德同时从军中召回京师,适逢蓝玉被处死,傅友德内心恐惧,王弼对他说:“上春秋高,旦夕且尽我辈,奈何?”朱元璋通过内线获悉此事,决定赐死。
关于“赐死”的细节,《明史》与《明通鉴》都没有记载。查看《石匮书》终于明白,并非用酒毒死,而是采用了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手法:傅友德有四个儿子,早年二儿子过继给了弟弟傅友仁,四儿子傅添锡在战争中战死,因此他对剩余的两个二子特别疼惜。但在一次明太祖宴请大臣的联欢会上,因为殿前亲军傅让的礼仪有失,明太祖朱元璋十分不满,傅友德因此起身告罪,太祖勃然大怒,于是便赐傅友德一柄宝剑,让傅友德亲手去教育自己的二儿子,傅友德无奈地接下宝剑。不一会,傅友德提着自己儿子傅让的脑袋来见朱元璋了,同时怒目相向,言辞激愤,朱元璋说:都知道你最疼爱你自己的儿子,现在你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你忍心吗?傅友德回答:这不正是你所希望的吗?说完当堂自刎而死,朱元璋遂下令屠杀傅友德九族。
傅友德的死,使全家也遭了殃,虽然傅友德有个儿子是驸马,因此有位孙子因公主的原因被免死,并被录用为金吾卫千户,但是其他人却一律受到了株连。幸运的是傅友德的大儿子傅雍(荣),那时他已被封为将军,正镇守在外,得到消息后立即带着全家沿着水路逃了出来。
据《傅氏家谱》记载,当时他们逃走时共乘有4条船,船过黄浦江时,突遇大风,4条船全翻了,人货全部沉入江底,唯傅雍一人赖一块木板之助才免了难。侥幸获救的傅雍自登岸浦东后曾有过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直到陈氏收留他,使他成为东床快婿后,他才算在六灶镇上定居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