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城外。 晨曦初破,天边一抹淡蓝渐渐晕染开来,将这片即将到来的战场轻轻唤醒。 大都督陆逊,立于高耸的望楼上,目光如炬,穿透晨雾,凝视着远处那片即将被战火洗礼的土地。 他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挺拔,仿佛一尊不朽的战神,即将引领着麾下的儿郎们,书写下新的辉煌篇章。 早在三十里外的行军途中,陆逊便已接到了探马疾驰而来的密报,那急促的马蹄声似乎还回荡在耳畔,带来的是关于魏军动向的紧急情报。 老将田豫,以其丰富的战斗经验和过人的胆识,与副将夏侯充一同,在青州城外精心布下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大营。 那座营寨,宛如一头沉睡的巨兽,被一道道坚固的栅栏紧紧束缚,仿佛是在向世界宣告其不可侵犯的威严。 栅栏后的土堆上站满了严阵以待的弓箭手,他们士气高涨,目光炯炯有神,随时准备着射杀敌军。 营内,箭矢堆积成山,闪烁着冷冽的寒光,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将是一场血雨腥风的较量。 青州城内,同样是一片紧锣密鼓的备战景象。青州刺史程喜,这位在曹魏军中素有威名的将领,早已将城池布防得固若金汤。 城头之上,滚石、礌木、箭矢等守城器械一应俱全,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随时准备化为毁灭敌军的利器。 盾牌兵身披重甲,手持巨盾,宛如移动的城墙,守护着城池的每一寸土地;而弓箭手们则弓满弦张,箭指苍穹,只待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将敌人射成筛子。 青州城与城外大营,两者遥相呼应,却各自为营,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掎角之势。这局势,对于吴军而言,无疑是一场艰难的考验。 若全力攻城,则必须时刻提防田豫大军从背后发起的致命一击;而若转而攻打田豫的营寨,青州城内的程喜也绝不会坐视不管,他同样会派遣精锐之师,企图在吴军背后制造混乱。 面对这复杂多变的战局,陆逊的眉头紧锁,但眼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深知,唯有智取,方能克敌制胜。 于是,他召集了朱然等一众将领,围坐于营帐之中,共同商讨破敌之策。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与辩论,最终,一个精妙绝伦的计策在他们心中悄然成形。 陆逊决定兵分两路,自己亲自率领本部十万大军,作为主攻力量,直逼青州城下,以吸引敌人的主要注意力。 而左大司马朱然,则领兵十万,绕道而行,悄无声息地接近田豫的营寨,准备给予敌人致命的一击。 这样的布局,既能够分散敌人的兵力,又能够利用两路夹击的优势,增加吴军的胜算。 计策既定,陆逊与朱然立即分头行事。陆逊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青州城进发,一路上军容严整,士气高昂。 青州城头,程喜见状,立即调集兵力,严阵以待,准备迎接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 而与此同时,在另一侧,朱然率领的军队也在悄无声息地逼近田豫的营寨,他们的步伐轻盈而坚定,宛如一群潜伏在暗处的猎豹,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 一场关乎两国命运的决战,即将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展开。青州城外,风云变幻,战鼓雷动,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青州城下。 尘土飞扬,战鼓震天,陆逊的大军犹如一条巨龙,蜿蜒铺展在辽阔的原野之上,蓄势待发。 阳光斜照,将那些冰冷的兵器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光,更添几分肃杀之气。 大军之中,投石车巍峨矗立,宛如巨兽之口,随时准备吐出死亡的火焰;井阑高耸,宛如移动的塔楼,其内弓箭手蓄势以待,目光如炬,紧盯着城头的一举一动;冲车则如同愤怒的犀牛,低吼着冲向那坚不可摧的城门,誓要将其撞开一道裂痕。 两侧,盾牌手如同移动的盾牌墙,紧密无间,守护着后方的弓箭手与骑军,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坚定也有紧张,每一双眼睛都紧盯着前方,随时准备迎接那未知的挑战。 陆逊身披银甲,手持长枪,策马缓缓而出,立于两军阵前。 他的目光穿越重重人海,直抵城头之上,那里,刺史程喜正悠闲地品着茶,似乎对即将到来的大战毫不在意。 陆逊深吸一口气,高声喊道:“程刺史,你我相识多年,共饮长江水,同赏明月夜,今日却要对立而战,实为憾事。” “若你愿开城归降,我东吴必以礼相待,封侯拜相,共享太平盛世,岂不比在魏国这摇摇欲坠的朝廷中担任刺史更为稳妥?” 程喜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朗声回应道:“陆大都督言之有理,但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魏国地广人众,国力强盛,岂是东吴所能比拟?” “识时务者为俊杰,陆大都督何不弃暗投明,归顺我魏国,如此一来,你大都督之位非但无损,反而能更上一层楼,何乐而不为呢?”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