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下课!” 苏老师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小教室的宁静。 同学们纷纷收拾书本,准备离开教室。 苏老师站在讲台上,微笑着看着我们,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同学们,”苏老师轻声说道,“我知道大家都很累了,但今天我有一个特别的提议。” “我们学校旁边的王爷爷和王奶奶年纪大了,他们的孙子又还小。” “他们正在学校后面的茶园摘茶。但人手不够,我想,我们能不能在下课后,一起去帮他们摘茶叶呢?” 苏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有的同学表示赞同,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助人为乐的机会; 有的同学则有些犹豫,担心自己不懂怎么摘茶叶。 “没关系,不懂我们可以学嘛。”苏老师鼓励道,“ 我们中国人讲究‘助人为乐’,这不只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行动。 让我们把这份爱心,传递给王爷爷和王奶奶,我们又能体验劳动乐趣。” 在苏老师的动员下,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参与。 于是,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着王爷爷家的茶园出发。 夕阳的余晖洒在茶园上,一片金黄。 茶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王爷爷和王奶奶已经在茶园里忙碌了,看到我们到来,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哎呀,你们这些孩子怎么来了?”王奶奶笑着说,“快回教室去吧,这里太晒了。” “不,王奶奶,我们来帮您摘茶叶。”我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接下来,苏老师带领着我们认真地帮他们摘茶。 我们小心翼翼地采摘着一片片嫩绿的茶叶,感受着它们在手心里的温度。 “今天真的很开心,”一个同学说,“我们不仅帮助了王爷爷和王奶奶,还学到了很多关于茶叶的知识。” “是啊,”另一个同学附和道,“更重要的是,我们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我们的话题越来越多,笑声也越来越大。 夕阳的余晖洒在我们的身上,仿佛也为我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环。 不一会儿,我们拎着装满茶叶的篮子,送给了王爷爷和王奶奶。 他们看着我们,眼里满是感激和欣慰。 王爷爷感慨地说:“谢谢你们啊,孩子们。有你们的帮助,我们轻松多了。” 我们知道,我们的行动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也让我们自己收获了成长和快乐。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下课铃声响起,伴随着同学们欢快的嬉笑声。 我收拾起书本,步伐轻快地走出教室。 与那些急于奔向操场放飞自我的同学们不同,我有着另一个固定的去处——王奶奶家。 王奶奶的家位于学校旁边,我下课经常喜欢去听王奶奶讲故事。 “圈圈,你来了。”王奶奶的声音里满是温暖。 她放下手中的活计,微笑着招呼我。 我走到她身边,帮她把刚洗好的菜叶放在篮子里。 王奶奶那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她的手脚依然麻利。 只是那满脸的皱纹和深陷的眼窝,诉说着她一生的艰辛。 她依然拿起那把泛黄的蒲扇缓缓坐下。 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角挂着和煦的笑容。 正当我以为这又是一个寻常的午后时。 王奶奶突然提起了她九岁那年当童养媳的往事。 我一听,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困惑和震惊。 “圈圈,你别看我现在这么安逸。” “我小时候啊,可是个苦命的童养媳。” 王奶奶笑着说,那语气仿佛是在讲一个遥远而有趣的故事。 我好奇地问:“九岁就当童养媳?那岂不是要干很多活,还要照顾人?” 王奶奶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回忆: “是啊,那时候家里穷,没饭吃,我就被送到别人家当童养媳了。”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扫地、做饭、洗衣、喂猪,样样都得干。” “我与学堂无缘,只能在家中忙碌着各种家务。” “我的童年没有书本,没有知识。只有无尽的劳作和生活的压力。” “圈圈,你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读书。” 王奶奶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眼中满是期待和鼓励。 我点点头,心中充满了感激。 但王奶奶却话锋一转,笑了起来:“不过啊,那时候的我可聪明了。” “我知道要想让日子过得不那么苦,就得想办法。” 我好奇地问:“您是怎么想的办法呢?” 王奶奶得意地摇摇蒲扇,说:“我呀,就偷偷学了点小手艺。” “那时候村里有个老爷爷会做风筝,我就每天帮他干点活,他就教我怎么做。” “后来啊,我就自己做风筝去卖,赚点小钱。” 我惊讶地问:“九岁的孩子就会做风筝了?那您是怎么卖出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