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修书(1 / 1)

大明自从建国开始。
从洪武元年到如今的洪武十二年。
这期间的战斗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灭明夏平四川,两次北伐,乃至最近的平定梁王。
打仗那是要死人的。
作为一名现代人,方静之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低估了古人一场大战的战损比。
他原本估算,就算是蓝玉三人送来的孤儿再多,总不至于能有个几千人吧!
毕竟那些军中的老兄弟,可不仅仅是他们三人的老兄弟。
结果就是,他还是严重的低估了事情的严重程度。
切切实实,三个老家伙愣是弄来了五千人给塞进了书院里。
这其中,还有沐英收到消息送来的一千个孩子。
五千人浩浩荡荡的开进钟山县,而且还是去了书院,难免引起老朱这头地头蛇的注意。
好在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以后,老朱不仅大开方便之门,还让人送了一些钱粮以及圣旨过来。
并且差人特意在钟山县的蓝家庄子上为他盖了一座石坊。
方静之对此很是恼火,他总觉得,这是老朱在坑他。
老家伙舍不得赏赐金银,就那石坊在忽悠人。
这石坊是个什么玩意,不就是吹嘘本少爷的功绩,本少爷的功绩,还需要别人吹的吗?
不过比起方静之,更恼火的是孔善祥这位老人家。
年近七旬的老人家,本就身子骨不太好了,如今不仅要负责给学子们讲解八股,还要负责安顿新来的小学生,这给老人家忙的一个脑袋两个头大。
不过好在如今的蓝家庄子,早已经不是以往的蓝家庄子。
随着一座座作坊的建立,周边的几个庄子,也是逐渐的以蓝家庄子为中心,向着这边转移。
所以如今的蓝家庄子,压根就不缺人手。
钟山上有现成的木料石材,书院里的砖石作坊也建立的起来。
有人有材料,给学子们建造一些简易的宿舍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的问题。
有了住的地方,有烧不完的煤炭,更有供应充足的食物,学子也就不用担心这个冬天熬不过去了。
不过随着学子进入书院,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产生了。
编纂教材。
如今书院里大概有四百左右的学子。
其中有两百人已经被发配到全国各地去了。
这些人的任务很重,需要在这个冬天搭建暖棚,并且培育红薯幼苗,同时还要负责勘察田地,确保明年全国各地,都能种上红薯。
当然,朝廷也没有亏待他们。
朱标亲自下令,成立了农业司,专门负责种植推广红薯的事情。
而他们这些人,已经是朝廷农业司的正式官员了。
至于科举,他们自然是没有时间参加了。
之所以如此急着让他们去推广红薯。
朝廷几千万张嘴嗷嗷待哺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就是书院真的没有东西可以交了。
农业,建筑学,化学,数学等等……
这些新式学科还处在萌芽阶段,需要研究的学问还有很多很多。
方静在决定,就在这个冬天。
自己也要编纂一本教材出来。
别的不懂也不会,但是数学这个东西,自己勉强还是可以的。
微积分不会,难道一元二次方程自己还解不出来吗!
结果就是,他还真的解不出来。
于是乎,只能转行写别的。
方静之要写书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老朱的耳朵里。
这段时间,作为老朱贴身大太监的吴吉祥,那是隔三差五就要来看看。
说是奉旨来的,特意来看看书写的怎么样了!
方静之也是一脸的懵逼,他就是想写个教材出来。
怎么传着传着就成了写书了。
不仅仅是三个即将过门的小媳妇过来问了,至于三位老丈人,那更是来的勤快。
按照蓝玉的说法,无论是他,还是沐英李文忠,再加上老汤和。
那都是满肚子学问的兵法大家,干脆方静之就写兵法得了。
至于老朱一家子就更别说了。
在他们一家人的眼中,方静之这小子是真的有学问的。
他要做的书,那肯定是大作。
马皇后就因为怕有人打扰方静之,甚至亲自派遣了两名大内禁卫过来看门。
就怕蓝玉几个天天来喝酒,打扰到了方静之。
终于,就在一个月之后,洪武十二年的第一场雪落下的时候,方静之终于出门溜达了。
一下子,整个南京城的勋贵文人圈子都震动了。
引凤侯,南方孔氏儒学的小师弟,无数读书人的小祖宗。
这两个身份,想要不引起轰动也不可能。
方静之出门以后,直接就去了钟山县。
如今的钟山可不仅仅是大明的一个县,更是未来大明的学术中心,工业中心。
未来,方静之是真的打算将这里建造成一个工业城市的。
至于钟山,这个老朱选定的陵寝所在,简直就是书院最好的所在地。
有这么一群正处在热血期的少年做护卫,别说是盗墓贼了,就是小小朱未来想挖了老朱的坟包子都要挨揍。

最新小说: 明末:玩家凶猛 大学报道,军训教官见我立正敬礼 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 尘埃山 三国第一后勤大师,萧何算什么? 我只想当废物王爷,你偏来惹我? 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 原始大陆漂流记 熟读历史知识玩转古代世界 三国:重生赵云,桃园五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