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外部蛮族的压力,原木围墙的建设优先级,又被排到后面去了 姬白带着族人们,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黏土陶窑建好了,比之前营地的那个要大得多。总结了之前窑炉的缺点,现在的结构也更加合理。 可以烧制更大的陶器了,以及烧制用于搭建炼铁高炉的耐火砖,和炼铁需要的坩锅。 就算不打仗,基础的铁器还是要做一套的。 姬白打算打制一套基础求生装备,危机时刻贴身携带,这样万一哪天再不小心嘎了,重新开始起步也会容易许多。 其次是盖自己的小吊脚楼,他发现目前的帐篷有些拥挤,和大雷巨雷对练施展不开,因为场地因素限制,很多体术姿势使不出来。 而且眼看雨季马上就要到,住在正经的房子里,比直接躺在地上要舒服得多。 好在地板已经铺了一半了,上层建筑相对简单。 甚至可以暂时不建纯实木墙壁,只需在房屋边、角,立几根立柱支撑房顶即可,再用芦苇席挂在立柱间当卷帘墙,遮挡一下就足够了。 这里地处南方夏季天气炎热,天热时把芦苇帘卷起来,还能通风透气,住起来更加凉爽。晚上睡觉再把帘子放下,增加些许完全没必要的私密性。 这里不比丛林,没有大树遮阳,虽说是江边,到了三伏天还是非常热的。 其实密林中也不好受,夏季到了 空气不流通,林子里闷热潮湿一样不好受。 “要是有空调就好了” 姬白坐在了望塔上,喝着蜜茶,监督着族人们施工给他盖房子,嘴里念念有词: “不过我得先搞出来空气压缩机,嗯,还要弄出来风扇、冷凝器、蒸发器,动力可以用水车代替,不过管子不好搞,竹筒的强度恐怕不够……还是先从炼铁开始吧” “还是北方好,可以挖地窖存些冰块。也不知道今年冬天冷不冷……” …… 就在姬白一族热火朝天的,改善营地生存环境时,一只绿皮野人在密林中狂奔。 他手握一支白羽箭,已经在密林中穿行了两天两夜。 渴了就喝石缝、朽木桩积存的雨水,饿了就吃野果、蠕虫充饥。天黑爬上大树睡树杈上,天刚一蒙蒙亮,就下来继续赶路。 他是绿皮蛮族攻打姬白营地时,第一时间逃跑的唯一幸存者。 姬白用弓箭长矛一人灭全族,对他精神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不过相比于其他走散的族人,他还算有一点点脑子,在族人尸体上拔下一枚白羽箭,跑到兄弟氏族去投奔,也就是他的叔父。 可是这位自命不凡的绿皮蛮族大王,看见白羽箭时并不以为意。 他用尽全力把箭支丢了出去,发现这根尖头的树枝,并没有啥杀伤力。除了飞的比较直、比较远以外,几乎毫无用处,还不如扔块石头威力大。 蛮族大王死活不信这种脆弱的树枝,能把人置于死地,直到他被姬白一箭钉在地上,才算是彻底信了。 绿皮小欻欻接连遭受两次灭族,这片广袤林地草原已无他容身之地。 唯有返回遥远的神秘山谷,找寻传说中的宗族祈求庇护,才有可能在蛮荒世界中活下去,在这里一个人是无法生存的。 父系蛮族同样有分裂部族的传统。 或许是兄弟不和 尿不到一个壶里,亦或是人口太多,周边的资源不够养活太多族人。他们每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须让一部分族人自立门户,迁徙至其他更远的区域。 分离出去的部族之间缺乏管理,也不可能管理的好,这也是因为资源问题,部族之间的地盘相距极远,相互之间又没有便捷的联络方式。 往往这些兄弟氏族刚分裂时还能友好相处,有点儿联盟的样子。几代人之后就变的陌生起来,甚至会互相争斗反目成仇。 在发明文字前,知识、经验、技艺、历史的传承全靠言传身教。 万一负责传承知识的族长意外提前嘎了,先辈们总结的知识经验就会流失。 所以说就算它们祖上出了个生存狂,带领氏族走出非洲,一路迁徙至此处。经过几代人的传承递减,大概率会回退至极其原始的生活,甚至不知道自己来自于哪里。 要知道人类处于石器时代的时期,是相当漫长的,足足有250万年之久。那时候的人类,就像是个喝晕了的酒鬼找回家的路,完完全全随缘瞎胡逛。 有时走对了方向,有时掉进了沟里,有时甚至还会倒退回去。 并不是说某个文明发现了炼铜术,然后一声哨响,全世界人类同时进入青铜时代,有快有慢很正常。 比如据考古研究发现,东瀛岛大范围出土青铜器文物的时代,相当于我国的秦汉时期。 也就是说秦王跟六国开团干仗,逐鹿天下的时候,那边还处于石器时代呢,这能找谁说理去。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现实中的例子非常多,就比如复活节岛的故事。 大溪地的波利尼西亚文明,是太平洋上最伟大的航海文明之一。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