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渊离开后,李允琛对着棋局上的四劫循环陷入沉思。 “打劫?还是消劫?她到底会怎么选择呢?” 李允琛按照陆渊的建议,对黑棋做了退让,果然黑白握手言和。 在孟遇安留手的前提下,自己只是勉强与之打了个平手,如果她不留手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外力介入了。 佯攻益州李允瑛,以调兵防患北燕为由,引孟遇安的军队入荆州,或招降、或擒杀,在自己的地盘上总归更有把握些。 要是北燕胆敢再次趁乱进犯,还可以让孟遇安去打头阵抵挡来犯外敌,眼看着鹬蚌相争,说不定还能借刀杀人,就更遂了李允琛的愿。 李允琛嘴角扬起弧度,由衷赞叹陆渊还是有些能耐的。 陆渊和李存德是表兄弟,也就是李允琛的表叔。对于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表叔,李允琛的态度一直都是若即若离的,信任程度还比不上李存德。 陆渊本人倒是一直恪尽职守,也无甚等夷之心,可先有他的亲弟弟陆澄起兵造反,后有他的亲女儿陆幼薇投靠孟遇安。 这也导致李允琛早就对陆家起了厌憎,甚至想彻底铲除。 不过陆澄之乱虽然害得南廷元气大伤,但客观上确实也让陆家从此没落,“陆与李,共天下”的歌谣自此销声匿迹,陆家在实力上已经不如从前那般需要忌惮。 李允琛没那么了解陆渊,可也很清楚他一定是不甘心的,不然也就不会在自己面前说些贺令昌的闲言碎语。 “亲兄弟、亲侄子都能划清界限,何况区区一个妻侄?” 对陆渊诋毁晚辈的行为,李允琛并不感到意外。 陆渊走之前跪在地上,又是“先帝托孤”,又是“忠于大祁”,说的话冠冕堂皇,但李允琛并未完全买账。 在李允琛看来,陆渊只是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家族的荣耀,才会表现出忠心耿耿的样子;一旦有一天朝廷大势已去,陆渊就会阵前倒戈,就像二十年前择主一样,另投他营。 但换个角度来看,李允琛也知道,陆渊是现在为数不多还算忠心于他的朝臣——至少在北燕暗度陈仓取建业的时候,陆氏没有像崔阮谢一般叛逃。 这点子忠心,真假参半,公私交杂,与贺令昌是没法比的。 可李允琛也觉得,陆渊和陆家目前的利用价值,值得他花点心思为其挖上一个甜蜜的陷阱。 如果真的把陆渊怠慢到心灰意冷,让他投靠了北燕或是孟遇安,那李允琛的算盘就打不灵了。 李允琛想着想着,又开始自鸣得意起来: “丞相啊,既然你这么嫉妒自己的侄儿,朕又怎好舍得让你寒心下去呢?” 这一边李允琛还在谋算着如何拉扯贺令昌与陆渊的关系,另一边陆渊也有自己的运筹布局。 在陆渊看到四劫循环棋局的那一刻,他心中就诞生了一个想法。 四劫循环,若无人主动消劫,便只能是和局。 但天下征伐之事不是弈棋,没有永恒的和局,平衡迟早会被打破。 关键问题在于,谁走出消劫的这一步?执棋者又能否利用别人之手来消自己的劫? 陆渊给李允琛提出的“攻西交东、诱北攻东、东北相残”的计策,并不是全心全意为了李允琛考虑。 他只是想做一个破局消劫的人。 只有在动荡中,才会有起起伏伏的机会,正如二十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南渡一样。 有人得道成仙,有人堕入地狱,皆始于破局消劫。 做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什么都不做就一定不会成功,甚至会一路沉沦到底。 “攻西交东、诱北攻东、东北相残”的计策没有李允琛想得那么完美,它的漏洞其实有很多。 如果北燕不上当、不入局怎么办?如果孟遇安假途灭虢怎么办?如果孟贺真的沆瀣一气怎么办?如果李允瑛也做了自己的局怎么办? 但陆渊不在乎这些,他只在乎自己和陆家。 若李允琛胜,则陆家就还是大祁第一世家,永享太牢; 若孟遇安胜,则陆家至少也是个从龙之功,得以保全。 为了让这份“从龙之功”显得更加真实,陆渊特意似此地无银三百两一般,给陆幼薇写去了一封家书。 在这封家书里,陆渊把庐江顾氏写信告状的事一字不漏地转述了回去,借此表达了自己对陆幼薇和孟遇安让利济民的赞赏与支持。 看着陆渊这样通情达理,不要说孟遇安,就连陆幼薇都觉得不可思议: “父亲虽说有士大夫的情怀,但毕竟是丹阳陆氏的家主,怎么会毫无挂碍就弃了自己的利益、站在百姓的立场考虑呢?” 陆幼薇与孟遇安两相无猜,看完就把家书转手递给了她。 孟遇安拿着家书,里里外外翻看了许多遍,分析着字里行间的弦外之音。 “幼薇,我倒觉得,丞相这封信有一丝惶恐在里面。”孟遇安阅览了很久才说道。 “惶恐?”陆幼薇没想到孟遇安会得出这么个结论。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